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羽《茶经·四之器》专篇介绍了煮茶的器具及各器具的使用方法,其中有一个过滤煮茶之水的器具--漉水囊,昊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指出陆羽深知其用途,但其书中并未详细说明,本文结合陆羽的生平及佛教知识来说明漉水囊其实是一种佛家用具.并且佛教思想对陆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是一本在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诸方面都独具特色的食谱 ,其写作风格亦显示出与作者“性灵论”诗说相通的审美追求和独创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1):37-41
公元8世纪,也就是唐代的中叶,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在天目山脚下的湖州写成。作者陆羽,被他的同时代人誉为品茶之仙,更被后世的人们尊奉为佑茶之神。这部中国古代关于茶的百科全书,已传遍百国千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4.
王一宁 《社区》2012,(11):35-35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而义阳。就是现在的信阳。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相似文献   

5.
论茶诗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以前,中原地区享有2 000年的温暖期,茶树是不会独缺的。这就是《诗经》中“荼”诗句得以出现的物质条件。从“萘”诗句整体形态分析,“荼”中有茶。两汉,由于此前经历了第一次寒冷期,平原上茶树消失,“荼”的概念自然也从普通百姓观念里消退;入晋,茶汤的华彩被发掘,使茶本体上升为审美对象,因此出现《赋>这样的茶诗;中唐,陆羽《茶经》一出,茶饮的高雅品位被肯定,茶饮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事入诗也就顺理成章,终于造成了美仑美奂的茶诗繁英。  相似文献   

6.
互文关联与语言模因的传承相辅相成。在两者的互动中,新的词语表达得以接受并被复制进新文本,促进了语言模因的生衍发展。源于同一语域的茶典籍具有超强的互文性,其共同主题使文本中很多模因呈现复合体状态,形成强势模因,其共核的外缘在不断扩展,展现出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以晋代诗文《荈赋》的翻译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追溯唐朝《茶经》中所包含的互文线索,使《荈赋》译文与茶文化模因“共核”保持一致连贯,同时以适当调整其翻译的“外缘”,使模因在英译本这一新宿体中与时俱进,致力于让传统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意”、“形”具佳的中国茶文化典籍的代表作。《茶经》目录的章节标题言简意赅地挑明了《茶经》各章节的主题内容,成为展现原文形式美与信息丰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的首项表面效度。本文尝试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着手,探讨如何在译文中整合《茶经》原文本的形与意,在传达原文本的指称意义的同时全方位传达原文本的言内和语用的意义,以达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将《茶经》这本负载着丰饶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介绍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8.
9.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 Francis Ross Carpenter 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竟陵版”《茶经》是明嘉靖二十一年所刻的最早的《茶经》单行本.对其仅存的北京国图本(柯乔本)、台湾“国图”本、北大本、杏雨书屋本的四种善本形态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其附刻对“竟陵版”《茶经》的出版源流进行了追溯:“柯乔本”为监察御史柯乔授意西塔寺刊刻并由鲁彭、童承叙承揽的官刻本;台湾“国图”本、北大本是续用了“柯乔本”原雕版的私人刻本;杏雨书屋本是“竟陵版”《茶经》的万历续刊本.鉴于“竟陵版”《茶经》的底本为“百川学海”丛书本中所录之《茶经》,将“柯乔本”和“百川本”中的《茶经》正文进行了比较,发现“柯乔本”刊刻同时参照过“百川本”中的“华珵本”和“左圭本”两种版本.“竟陵版”《茶经》是历代《茶经》刊行的祖本,在《茶经》流变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创立的以人系事的传记文学体制,对后世史家有深远影响。班固说《史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见《汉书·司马迁传赞》)所谓“实录”,就是要绝对真实。它要求人物、事件,乃至于时间、地点、环境的绝对真实。但绝对真实并不等于说有闻必录,机械地、自然主义地照搬历史资  相似文献   

12.
陆羽与茶     
刘风美 《社区》2017,(26):13-13
传说茶圣陆羽是个弃婴。公元733年的一个清晨,在龙盖寺修行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的一座小桥时,听到桥下有哀哭之声,俯身一看,他发现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着一个男婴。智积把这个弃婴抱回收养,并让在龙盖山麓开学馆的饱学儒生李公夫妇代为哺育教养。智积是唐朝著名高僧,唐代宗时曾被召入宫,给予了特殊礼遇,可见他是一个饱学之士。  相似文献   

13.
佛手茶     
妙华 《社区》2013,(14):50-50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我还看过陆羽的《茶经》,看过云南古老的茶树王,看过杭州龙井茶树、茶垅和龙井寺旁古人专门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还目睹了工人制作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到一起的佛门中人了。  相似文献   

14.
茶道以茶为载体,以道为内核,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茶道与茶性是一致和贯通的,茶性具有“净、静、敬”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茶道的内涵。同时,中国茶道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是中国传统文化濡养的结果,中国茶道形式和内容的特点都与中国文化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艺术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甫·托尔斯泰的美学著作《艺术论》以对贵族、资产阶级艺术的辛辣的嘲讽开篇,以宣扬艺术的任务在于传播人类爱的胡言乱语结尾,生动地反映出这位伟大作家的艺术观的力量和弱点。艺术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的矛盾在《艺术论》中历历可数。激愤的批判与调和一切的关于基督教艺术的说教,使这部著作成为美学史上非常奇特的现象。托尔斯泰以俄国宗法式农民的眼光扫视当时的欧洲文艺领域,重新审查文艺史上  相似文献   

16.
择取《贤愚经》中“大会”、“慷慨”、“纷纭”、“喜庆”和“断绝”五个词语加以考释,以补大型词典义项不全之失。  相似文献   

17.
择取《贤愚经》中“大会”、“慷慨”、“纷纭”、“喜庆”和“断绝”五个词语加以考释,以补大型词典义项不全之失.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王安石诗集中与《维摩诘经》有关的诗作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从而说明王安石的佛学修养是相当深厚的。  相似文献   

19.
《结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经》一直被清代及近代罗教支派教团沿用,国内研究者和日本学者浅井纪认为它是明末“无极正派”教祖殷继南所作,并据以阐述殷氏的宗教思想。本文考证出《结经》本是元末民间佛教宝卷中使用的“结经发愿文”,明代一些民间教团的宝卷中早已沿用,显然与殷氏无涉。后人按明清民间宗教教义对它的解释,均系附会,不足信据  相似文献   

20.
《诂经精舍文集》是阮元编选的唯一一部有关诂经精舍诸生经史文赋之作的结集,入选文章都由其亲为点定,其中删繁就简,首尾排序,颇有抉择。考察入选文章,可知阮元意在引导诂经精舍诸生于治经研史上摆脱庸近,树立治经宗尚汉人训诂的门径;于诗歌文赋方面,也与经史研究相配合,提倡小学辞赋同源共流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