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笔者的统计,自1900年至1986年,中外史学家有关元末农民战争史研究的论文(不包括书籍),共有351篇,其中有关方国珍起义的总共只有6篇,连2%也不到。由此而见,我国史学界对方国珍的研究的确冷漠了。而在评价方国珍时,几乎异口同声地贬多于褒:“方国珍原是‘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运’的海盗,他被起义浪潮裹挟进来后,始终貌合神离。”“他是浙江台州的土豪,乘元末统治者的势力衰微时,在渐江割据了很久,但他和张士诚一样,时而降元,时而附明,和农民起义也有着若干区别。”有的直截了当地说:“我认为方国珍不能称为农民革命的领袖。”经过笔者的研究,认为上述对方国珍的评价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以偏盖全。笔者凭着“从坏处说坏,好处说好”的原则,特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2.
杨讷同志专门写丁一篇文章《释“天完”》。文中认为:元末农民战争中建立的几个政权都有自己的国号,其中多数以恢复汉族的统治为标志,如韩林儿的“宋”,明玉珍的“大夏”,陈友谅的“汉”。张士诚取国号“大周”,袭用过去历史上的国号,也不难懂。“唯一费解的,是徐寿辉的国号‘天完’。”然后他根据明人赵士喆写的《皇纲录》的解释:“‘天完’非国,寿辉取以为号者,以字形压‘大元’也。”从而受到了启发,于是从“汉  相似文献   

3.
张士诚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诚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吗?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一些知名学者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张士诚也确实有过反抗元朝政府的行动。但是,正如发光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一样,反抗封建王朝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张士诚便属于这类人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篇短文里,我们打算对张士诚的所做所为作一点粗浅的分析,褫掉他农民起义领袖的华衮,还其庐山真面目,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4.
十四世纪中叶的元朝末年,爆发了一场全国规模的以红巾军为主体的农民大起义。在元季群雄中,张士诚起义于江北海滨,纵横于江淮吴越达十四年之久,并在高邮建立过大周政权。但对张士诚的评价颇多分歧:有的不称其为起义而称起兵;有的斥其为农民军的叛徒,根本否定他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有的虽承认他为起义军的一支,而忽视他在整个反元斗争中的历史作用。笔者阅读了有关张士诚的史料,并去他的家乡和起义地点进行了实地访问,试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一评价,陋谬之处,祈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5.
出于篡党夺权的政治阴谋,“四人帮”别有用心地鼓噪儒法斗争时,连农民战争也硬塞进儒法斗争的模式。梁效之流宣称:农民战争为法家路线的继续推行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开辟道路论”。1975年,叛徒江青在大寨胡诌的一篇居心叵测的“讲话”里,也东拉西扯地大谈农民战争。她极其浅薄轻蔑地说:农民起义领袖“被杀的被杀,自杀的自杀”,投降的投降,“还包括朱元璋他后来做了皇帝就是了。”言外之意,老调重谈,“开辟道路论”而已。就在这通“讲话”里,江青把清朝称“满清”,把韦昌辉的反革命暴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有没有皇权主义,农民起义领袖是不是皇权主义者?过去,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应该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讨论清楚。我认为,中国的农民战争不具有皇权主义特点,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从陈胜、吴广到洪秀全,其中绝大多数不是皇权主义者。为弄清这个问题,试图对明中叶刘六、刘七起义加以解剖,以求窥其一斑得知全豹。刘六、刘七起义,由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一五一○年)十月至正德七年(公元一五一二年)七月,历时两年,转战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八个省,是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以往的争鸣中,大凡持“农民起义领袖都是皇权主义者”之说的同志,几乎都接引刘六、刘七起义为佐证,依据的材料就是这次起义领袖之一赵燧的答皇帝招抚书,即“乞陛下睿谋独断,枭群奸之首以谢天下,即枭臣之首以谢群奸”(《明史》卷  相似文献   

7.
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在我国古代历次农民战争中,无论就其时间的长短或是规模的大小,都是最大的一次。它直接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又进行了英勇的抗清斗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张献忠是这次大起义中与李自成并列的最重要的领袖,他为了反抗明朝统治阶级的压迫,后来也为了打击清朝侵略军,率领  相似文献   

8.
张士诚(?——1367年),小字九四,淮南泰州(今江苏泰县)白驹场人。泰州濒临大海,有盐场,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明史·张士诚传》)。平日,张士诚常鬻盐富豪之家,或被其白眼凌辱,或被取盐不给分文。由此,他忿恨在心已久。1353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遂率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几人,“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庐舍”,后由于“自惧获罪”,便揭竿而起。时  相似文献   

9.
布鲁曼     
在十九世纪四十 年代到六十年代,甘 孜藏族自治州曾经爆 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 奴武装起义(领袖是 布鲁曼)。它在藏族历史上谱写了耀眼的篇 章,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由于这次起义的 领袖是布鲁蔓,笔者曾于1964年夏天,以 “布鲁曼”为题,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  相似文献   

10.
1945年是英国保守党领袖,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历史生涯中“声名赫赫”的时期之一,人们给他盖以“战时英雄”、“领导英国度过‘光荣时刻’的人”、“祖国掌舵大师”、“时代的天才”、“反法西斯著名领袖”等等桂冠。按照资产阶级政治的一般规律,执政党的领袖威望达到鼎盛时期举行大选,连选连任的可能性最大。对于1945年7月5日开始的国内大选,丘吉尔和保守党人也自认为稳操胜券。  相似文献   

11.
粉碎“四人帮”之后,许多同志发表文章,对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皇权主义问题,重新展开了讨论和争鸣。目前,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问题。一、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对于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即农民皇权主义的概念问题,有不同理解。姚雪垠同志认为:凡是起义农民领袖不能“摆脱帝王思想或皇权思想。他们或者是希望自己称王称帝,或者是拥护别人称王  相似文献   

12.
元末,在江苏中部爆发了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前后历时十四年(1353年一月—1367年九月)之久,所占领的地区,“南抵绍兴;北踰徐州,达于济宁之金沟;西距汝、颗、濠、泗;东薄海,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张士诚的起义军,攻克平江在1356年2月,直到1367年9月平江为朱元璋军攻破,在平江(苏州)建立政权将近十二年之久。在苏州期间,张士诚后建立过大周和吴王政权,也曾投降元朝统治者。为了对张士诚作出历史的公正的评价。本文拟就张士诚在苏州期间的突出表现作一些具体分析。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濠州(安徽凤阳)钟离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不久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统帅。但是,后来朱元璋却逐渐蜕化变质,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做了明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农民起义领袖质变为封建皇帝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什么会质变成封建皇帝?朱元璋又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蜕变的?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对此进行具体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批判和肃清“四人帮”在“农民的局限性”问题上散布的种种右的和形左实右的谬论,深刻理解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两重性,进一步认识农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隋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起义从公元六一一年爆发,到公元六二四年被唐朝统治者镇压下去,持续了长达十四年之久。起义军活动的地区,遍及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参加起义的阶层广泛,除基本力量均田制下的个体农民和国家屯田上的农民外,还有杂户、官户、工乐户、部曲、佃客、奴婢,以及远在西北的兄弟民族的人民,革命的大风暴甚至把不少庶族地主分子和个别贵族分子也卷进了起义的行列。参加起义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形成了席卷全国的群众斗争。起义的影响也很大,摧毁了号称“国富兵强”  相似文献   

15.
元末农民战争,长达17年之久,参加起义的各族人民达数百万,其活动地区不仅包括了内地各省区,同时也波及到了塞外的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各边陲地带,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在《洞殇》作者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农民战争是“表现出惊人的破坏力和残酷性。王朝末日,战祸一起,便是赤地千里,城廓破碎,田园荒芜,人口锐减。”没有丝毫的革命性可言,只有“周期性毁灭”。这种全盘否定农民战争的观点,我们认为是极端错误的。本文拟通过对元末农民战争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的剖析,说明农民战争的意义,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隐含”浅议竹钧所谓“隐含”,指句子的一种语义解释。①“在‘他要求参加’和‘他要求放他走’里边,可以说‘参加,前边隐含着‘他’,‘放’前边隐含着‘别人’,但是不能说省略了‘他’和‘别人’,因为实际上这两个词不可能出现。”②这是吕叔湘先生对“隐含”这个...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所经常讨论的篇章之一。前不久,张晋发、孙景梅二同志在《学习与探索》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以《孔雀东南飞“序”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为题,对《孔》诗序提出了异议。《质疑》的作者说:“此序,古今学者每多误信,我们则认为有问题。盖年代定为‘汉末建安中’,靠不住;地点说成‘庐江府’,有差错;主角称作‘刘氏’,‘焦仲卿’,无根据”。认为这篇序是“基于道听途说,以致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总之,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序。作者声称,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他们“一反常见,始求甚解。”《质  相似文献   

18.
一五二五年爆发的波澜壮阔的德国农民战争,是现代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先声,它第一次把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引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正因为如此,这个农民战争的最杰出的领袖闵采尔思想的阶级属性的问题便显得十分复杂,国内对此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举例来说,一种意见认为闵采尔的空想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当时农民阶级要求的反映,例如“消灭私有财产”就代表了劳动农民的要求;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闵采尔是农民战争的领袖,但不能因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是英国保守党领袖、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历史生涯中“声名赫赫”的时期之一,人们给他盖以“战时英雄”、“领导英国度过‘光荣时刻’的人”、“祖国掌舵大师”、“时代的天才”、“反法西斯著名领袖”等等桂冠。按照资产阶级政治的一般规律,执政党的领袖威望达到鼎盛时期举行大选,连选连任的可能性最大。对于1945年7月5日开始的国内大选,丘吉尔和保守党人也自认为稳操胜券。在波茨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的间隙,丘吉尔充满信心回国欢庆胜利,以至于行李中的日常用具都没让下属带回,“他相信自己会回来的”。当时,英国和世界著名的评论家、观察家也估计,丘吉尔必胜。连斯大林对丘吉尔再次组阁也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0.
马思周、潘慎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白”》(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6期)里说:“近代汉语的北方官话(口语)中有一个副词‘白’,大约等于书面语的‘竟’、表示意外的转折。其语法特点是,只用于否定句,修饰‘不’、‘没’,如明人小说‘叫了半日白不答应’。‘他今日不知怎的,白不肯吃酒’。”1989年《中国语文》第5期上发表了胡增盖的《满语bai和早期白话作品“白”的词义研究》,文中也提到了表示“竞、竟然”义的“白”,如《红楼梦》七十回有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