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徐益明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常到家乡的露天游泳池去游泳。看着池边那座并不很高的跳台,他非常羡慕能从上边跳下来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里,徐益明渴望自己也能从跳台上跳下来。终于有一天,一直是孩子头儿的徐益明召集手下的“兵”,“谁愿意去跳水,跟我走。”然后爬上了跳台。一个老头──在孩子们眼里,每一个大人都是老头──对站在跳台上的徐益明大喊下来,徐益明抱着扶手不肯下,最后被喊急了,就一头从跳台上跳进了水里。老头被他吓了一跳,随之就被这个孩子的胆量吸引了,“你愿不愿意学跳水?”原来这个老头就是跳水教练。于是…  相似文献   

2.
曾经看《中国合伙人》,当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心脏蓦地抽动,几欲落泪。 罗大佑一首《光阴的故事》,用80年代歌曲一贯式的煽情,唤醒了无数人的旧情怀。当然,也包括我这个90后。就像影片最后的字幕写的那样,“他们的故事,或许也是你们的故事”。细想来,我们也曾经有过忧郁如云的青春,也曾像成东青一样无知而无畏过,最后那些相似的青春都被流水光阴带走得一干二净,最后变成了凝固在相框上的缄默光影。  相似文献   

3.
我们传统的教育是十分注重诚信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还有老师就开始跟他们一遍遍讲“狼来了”的故事:大、中、小学生的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里,诚实、诚信都是关键词;而在社会上,早些年我们就曾经大力倡导过“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未来。尤其目前城市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更高了。应该怎样培育自己的孩子?是呵护有加,要月亮不给星星?是先给孩子设计好一个模式,而后按部就班地运作?是只养不育,任其发展?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笔者对这些方法都不能认同。我以为,教育孩子,必须注重两种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清醒的头脑,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牛群,多年来频频活跃在荧屏、舞台上,也算是个“腕”级人物,但他给我们的感觉却是没有一点“大家”、名人的架子,倒像是老早就相识的熟人、一个朋友——难怪大人小孩都喊他“牛哥”,当然喊多了,这“牛哥”自然也就有了斤两。牛哥最珍爱的名言是当你60岁的时候,你就会珍惜由你支配的每一制作、图书发行、广告设计、文学创作等一大摊子事儿全都干了,牛哥自嘲说是“老牛自知夕阳短,无须扬鞭自奋蹄”。牛哥不仅仅带给我们欢乐、笑声和美的享受,而且他精心谱写的成功故事也很能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牛群与相声——“其实我…  相似文献   

6.
我整整一生都处于对武术的痴迷之中。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习了柔道,之后学了空手道。但是当我搬到比利时另外一个有功夫俱乐部的城市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武术的魅力,同时也完全理解了为什么人们称它为一种艺术。它是一种战斗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自我防卫,  相似文献   

7.
其实,从小我就没有想过要依靠我爸。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都说:“你不用发愁啊,你仃一个有名又有钱的爸爸。”那些大人也会对我说:“你别来找我们家孩子玩,他要学习昵。  相似文献   

8.
李强 《人才瞭望》2009,(4):75-75
刚到人事局工作的时候,我被分配到了局退休干部管理股,整天的工作就是跟一群退休的老同志打交道,自己觉得无聊,心想这简直是埋没了我这个名牌大学生。于是工作不积极,对来办事的同志也是十分不耐烦。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南方孩子,刚到北京的时候,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我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外婆看着心疼,对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母亲瞟了我一眼,问了一个我那个岁数根本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中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得不到提高,重视艺术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想象力的提高,是推动学习不断向前的最好办法。然而我国对艺术教育却不是很重视,在很多学校中,音乐、美术等一些艺术类学科可以被一些所谓的主课随随便便霸占掉,好多的家长也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不是考大学所考的课程,正所谓是为考大学而考大学,为什么老师和家长不想想你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吊儿郎当,为什么会常常说脏话,不就是学生没有一种对美的追求,没有一种审美观吗?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素质,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小学生参加美术、音乐等一些艺术类教学活动的趋势逐渐减小,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学生正处于养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时期,而艺术在这个时候正是发挥它热量的时候,学生在艺术学习中不断熏陶它的真善美,久而久之他的感情,理想,追求方面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正确的认识、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家人才。  相似文献   

11.
爱的家园     
《人才开发》2011,(6):17-17
我们的宋奶奶,爱着天下所有的孩子。她用爱建造了一个家——宋庆龄幼儿园。 在这个家里,有最绿的树、最美的花和最最开心的孩子。 在这个家里,有许许多多的大人为我们忙忙碌碌。他们用爱,用最辛勤的劳动为我们营造一个最温暖、最幸福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一百年前,西方曾流传过这样一 个带有几分幽默的故事: 一艘轮船触礁后在海上漂泊,供给就要耗尽,还是不见其他船只的踪影。眼看着得救无望,人们不免着急。这时一个悲观的船员陷入了绝望之中,他惊恐万分,总是高声叫嚷:这一下子我们大家全完了,谁也活不成了,我们早晚都要被鱼吃掉。这样的话,“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然而这个悲观者一天要唠叨好几次,终于引起了公愤,被惹怒的众船员七手八脚丢进了大海,丢的时候还对他说,你先去被鱼吃掉吧!悲观者死后,这个面临危难的轮船并未得到预期的平静,这时又出现一位“乐观”者,接替了…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但这个故事却给德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谁是真天才     
孩子,今天下午我为你上中文课的时候,你提到某某人是天才,又说你不是天才。 “什么是天才?”当时我问你。你支吾了半天,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15.
大方打幼科 大方脉(诊治成人的医科)的医生抓住小儿科的医生一顿痛打,旁人劝说:"你们两个是同行,何苦要这样呢?"大方脉的医生说:"诸位有所不知,这家伙可恶得很.我医治的大人都变成了孩子给他医,谁知他医治的小孩一个也不放人家长大让我来医."  相似文献   

16.
秒杀     
地铁上听到一个男性跟旁边的女性朋友炫耀说:“10年之后,至少我能知道我的孩子姓什么,你就杯具了,还是未知数呢!”那女同学回句:“但是我的孩子肯定是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未必了。”那男的直接被秒杀了……  相似文献   

17.
大概5岁的时候,我爸给我讲了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我听了心潮澎湃,觉得这世界上每个犄角旮旯里,都可能有神一样的存在。 那天晚上,我买了一个烧饼,边吃边在外面玩,跑过一个屋角,钻出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而的老头。他深邃的眼神儿盯了我一会儿,咧嘴笑了:“小孩,来,把你的烧饼给我咬一口。”  相似文献   

18.
郎潜白发     
有一次,汉武帝乘着车子到郎署去,看见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人,穿的衣服也不像个样子。汉武帝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到这里当郎这个小官的?现在怎么这样老了呢?”老人回答说:“我姓颜名泅,文帝时就到这里做郎的小官了。”汉武帝说:“怎么到这等年纪还没得到提拔重用呢?”颜泅说:“文帝喜爱学文的人,而我偏偏是学武的;景帝得用年纪大的,而我当时还年轻;你呢,信任年轻力壮的,可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三代都没有得到重用,现在台了仍在郎署里。”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感慨,于是就提升他任会稽都〔点评]这则故事使人很容易想…  相似文献   

19.
外教正能量     
自2011年起,“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已经举办到了第五届。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外教故事。但外教这个词,似乎总显得有些疏远,不够亲近。正如浙江师范大学的陈旻意不喜欢用“外教”这个词去框定她的朋友们,因为“在这个职业标签之下,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很鲜活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14岁那年,我比同龄人胖了很多。我很自卑,亦很苦恼。我不知道自己怎么长着长着就长成这个样子。我害怕被人关注的目光,害怕同学口无遮拦的玩笑话,宁愿自己被当成“隐形人”,可是,我连这个想法都很奢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