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在日本     
爱起“脏名”不脸红与华夏文化血脉相连的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使用望文生义的汉字,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却与中国人遇然不同。尤其日本人所钟爱的一些地名和人名,在中国人看来已不仅仅是难以启齿,有失大雅,甚至“脏”得出奇,令人瞠目!随便翻开一张日本地图,“竹家”、“大家”、“户家”等以“家”字为内容的地名随处可见,而在汉语中,家者,坟也,是一个极不吉利的字眼,而日本人却没有半点生活在“坟墓”中的意思。更有甚者,有不少日本人干脆就姓“大家”、“竹家”,处之泰然自若。不是还有日本人姓“犬家”的吗?这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纵式的社会结构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表达中,更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行为意识里,研究日本社会结构与日本人行为意识的关系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从日本社会结构出发,分析日本人在对“内”、对“外”时的不同表现,对深入探讨日本人的行为意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相似文献   

4.
步入社会,你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你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你必须要通过与其他人合作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如果你在公司里工作,那么,你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直接关系到你的业绩。在日本,一些大公司招聘人才时,十分注重人才的团队精神,他们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和人相处和相互协作,要比他个人的能力重要得多。美国有一项调查表明:96%的决策由团队作出。  相似文献   

5.
美与丑相依     
寻找美,不一定要去玩味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一定要去考量维纳斯的断臂,你可以找一只非洲蟑螂,耐住性子盯着它看上几个小时,你会如同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一样慨叹:美就在丑的硬壳下。  相似文献   

6.
何为“第五深度培训”“我是怎样一个人”问这个问题时,请你暂时闭上双眼,然后在心里想象自己的样子。你会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模样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形象,不同的是,有的人自我感觉好,有的人自惭形秽。但是,专家告诉你,不管你怎样看自己,高看也好,低看也好,你永远都是把自己看低了,真实的你,比想象中的你要好很多。很多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现在,有一种方法和途径能够帮助你打开自我认识之门,帮助你发现真实的你,认识真实的你,并超越现在的你,实现自我的飞跃。这一种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专家以十几条成功原则为根据,设计了一个测验,可以全面探测出你潜在的成功指数,非常简单,你只需回答“是”与“否”。 一、你有人生目标吗? 1.你已定了一生最重要的目标。 2.你已定下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限。 3.你已有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 4.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人能帮助你达到目标。 二、你够积极吗? 5.你知道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6.你知道怎样去消除自己消极的想法。 三、你斤斤计较吗? 7.你经常为同事承担工作。 8.你看过有些人,不见得做得比别人多,却成功了。 9.你认为一个勤奋的人,应该享有高薪。 10.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孙中山一生的传记、评论等文章资料已有多种问世,其数量之多不胜枚举。然而我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或者说我自以为对他有了真正的认识是从两位日本人的手记和日记开始的,而不是从厚厚的传记作品及繁多的评论文章。这两位日本人对现在的五十岁以下的日本人来说却几乎是陌生的。一南方能捕这个名字所起来好像是南九州山脉中占山为王的山大王的名字似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了解南方熊捕的日本人当中恐怕只有现已谢世的昭林天皇一人,而在亚洲范围内、在中国人当中惟有孙中山先生为其知己,这样讲并非言过其实。南方能捕于明治维新的前一…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在日本札幌医科大学整容外科当了十年的医生。我当医生的时候,曾经看到很多生,很多死,也看到很多解剖,从中也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和悲哀。于是我就开始研究和创作关于人的作品。当癌症患者在深夜开始发作时,我注意到当时唯一能够拯救病人的就是爱。你想,当一个人在病中挣扎时,有一个爱着他的人在旁边握着他的手。  相似文献   

10.
管理沙龙     
1 表扬是一种“翻倍法” 表扬的力量有多大?表扬就是鼓励下属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翻倍方法。表扬能让一个人为你甘心服务吗? 作为一个领导、主管,你也许对表扬的力量有所怀疑而不敢使用。现在,你必须改正过来!你希望一个人誓死忠实于你并全力支持你吗?你希望得到他的精诚合作和甘心情愿地服从吗?你希望他信任你并尊重你吗?只要你希望得到这些,那你所要做的只有一样:表扬他,不是一次,而是要经常地表扬他,不怕次数多。 表扬他的方式很多,比如说告诉他,他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你是如何如何地需要他,几乎到了离开他就不行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下岗职工将进一步增加,假如你已经下岗,你不妨从以下六个方面试试。 一、保持积极的心态。下岗不是一件丑事,也不会把人逼上绝路,它只是企业改革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也许别人说这句话很容易,他们有工作,而你没有,但绝不能陷入痛苦绝望之中。只要你有信心,你一定会从暂时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托熟人找门路。通过电话、信件或面谈与你的亲朋好友联络,请他们助你一臂之力。很多人太爱面子不愿开口求人,但你想尽快找到工作,还是要面子? 三、慎重选择职业。留心报纸、电台或电视台的招工…  相似文献   

12.
走入当今美国社会,你会遇到众多说话带有非英语母语口音的人,他们中不仅有来自日本的电器专家、中国的物理学家、印度的计算机编程人员、欧洲的计算机游戏设计者、巴基斯坦的医生,而且还有菲律宾职业病医疗师和非洲的时装模特。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人们在美国辛勤工作是美国多年成功的人才引进政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第一,要学会做人。这是一切事业成功最基本的条件。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事业心的人、勤奋的人、诚实的人。人都做不好,事业就不可能成功;做人不成功,人家就对你不尊敬、不信任。要做一个社会的人,要把周围的人关心好,包括客户、消费者、同事、竞争对手、同行,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要处理好。学会做人,人家才愿意跟你相处,与你合作。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雅戈尔在未来的发展中,就是要培养一批人,培养方方面面的接班人,每个部门都要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 式的特点 (一)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 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人、相 信人,承认员工对企业的贡献。日本企业信奉“和为贵”以及忠诚的伦理观,他们普遍认为企业团体的“和”是第一位的。 这种意识使经营者始终能将员工的士气 视为企业主要的经营资源,并很早就注 意到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满足员工多层 次需求结合在一起。为维护这种团结精神,日本企业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 度和习惯做法,如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 制和企业内工会。 日本企业重视经营理念对人力资源 的强化作用。日本企业常用“社训”、“社歌…  相似文献   

15.
《人才瞭望》2005,(8):96-96
“怎样挑选出合适的人,比你怎样在人到职后管理他更重要,如果你选错了人,世界上再高明的管理技能也帮不了你。所以,招聘中多一分投入,将来就会多几分收获,无论是团队建设还是工作绩效!”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出如此感叹。  相似文献   

16.
在人海里徜徉,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碰上正常人尚可正常来往,那么,如果碰到“三季人”和“垃圾人”怎么办? 不必忙着回答,让我们先弄清什么是三季人,什么是垃圾人。 先说三季人。话说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天早晨正打扫院子,远处走来一个身着绿衣的人。那人问子贡:“你是孔子的学生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那人继续问:“那你一定懂得很多东西喽。我请教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  相似文献   

17.
开会时,你害怕坐老板身旁的座位吗?你发现很多同事跟你一样,喜欢坐在离老板比较远的座位?职场上,你选择的座位已经暴露出你是哪一种人,显示你以后的职场位置如何。  相似文献   

18.
大凡上过日本的人,都会赞赏日本人的礼貌。但尽管如此,当他们看到日本电车车厢内,年轻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规规矩矩地站着时,还是忍不住心生疑惑:“日本人那么讲礼貌,为什么在电车里遇到老年人却不给让座?”  相似文献   

19.
谦让     
谦让左伯山谦让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会做到。谦让是一种放弃。当你乘车急于赶路时,谦让会使你退后一步,让别人先上。或者当你上车后发现座位有限时,谦让会使你自动站立,把空座让给他人。谦过是一种美德。当一些好处来到的,谦让的人会自动推辞或礼让他人。一种修养...  相似文献   

20.
组织化的人类社会,必然产生层层叠叠的领导。领导者在其行使职权的团体内,必须完成一项基本建设,或日必须拥有一种奠基资本,这就是个人威望。被称为“威望”的这种东西,概括起来,无外乎诞生于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你是一位领导者,有职有权,可以发号施令,别人不得不听你的,不得不尊重你;尤其中国这样一种文化背景,千百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早已让人何1训练有素,谁能不给你,交面子?你的支配住地位使你体验到某种程度的尊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甚至因此你可以踌躇满志、自卑不凡。然而,这种威望的本源是那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