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步人生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交不完的朋友,叙一叙,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高素质的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引导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真善美统一的价值观,是人生的理想追求,是和谐人生的前题;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高职学生通往工作、事业和人生理想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明媚的人生     
苏格拉底走在雅典的街头,他看城市非常繁华,有精美的建筑和大量的钱财、珠宝,他对自己的弟子说:“我不想得到的东西是那么多啊!”诱惑距离我越来越远了。每天与宁静安详的湖水相对而坐,我感觉所有的诱惑都不值得自己劳神。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刻意的发难或者难堪的回答,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学会机智,才会避免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5.
父亲与儿子做游戏:10分钟代表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十分钟里每人各翻一本书。从里面找“黄金”这个词,谁找得多谁就赢……  相似文献   

6.
赵会玲 《人才瞭望》2009,(10):60-60
他是一个农民工.一个来自山里的孩子.他家是村里最穷的人家,高中辍学来到北京后.到食堂窗口当卖饭的厨师.一直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10多年后.他凭着自己的顽强努力.站上了人生的新台阶.不仅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相似文献   

7.
棋局人生     
《人才瞭望》2008,(11):99-99
纵横各19道直线,361个交叉点构成了棋盘。360个交叉点象征着周天360度,象征着环境,象征着机缘,象征着冥冥之中的天意。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两步     
去云南丽江旅游,导游是位二十来岁的摩梭族小伙子,人很好,不仅很热情,而且还很幽默。虽算不上出口成章,但说他妙语连珠却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51%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毫巅的智慧。棋史上有不少留名千古的妙手,如“镇神头”、“闲着妙手”、“耳赤妙手”……  相似文献   

10.
林书民说:"人与人的心灵好似一口口水井,从地面上看是相对独立,但是在若干米的井下,水却是‘共通’连成一片。未来的喜马拉雅中心,希望能使每一位身临其境的人,拆掉各自心的围墙,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三乐     
赵倡文 《人才瞭望》2014,(12):84-84
人生有许多种快乐.可让我最感快乐的却是孟子老先生所说的“君子有三乐”,老人家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自从读了这段话.我一直想.这“三乐”大概就是乐中之大乐了吧!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初,童话大王郑渊洁做客李咏主持的《咏乐会》。现场的一位观众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去夜市闲逛,被升腾的烟火气息与拥挤的盈盈喜气感染,心也跟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而不由自主地律动起来。原本自诩酷爱清淡饭食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交朋友的代价是昂贵的:时间、感情、精力……但即使付出这些,也未必交得到真心的朋友。你的付出是否有好的结果呢?下面有10种处境,选择最能反映你在该处境中的感受或反应。最后将总分与结果倾向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不管在什么时代,履历都是需要的,这是作为选官任职的主要依据。有人学历造假,有人谎报年龄,更甚者纂改族谱、攀亲搭贵,总之无所不用其极,为的就是谋个一官半职。  相似文献   

16.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心中,都可能毫无征兆地敞开一个空洞,冷风从洞口凛冽而出。这个洞可能是病魔,可能是重要的人与世长辞,可能是与他人的纠纷或事业的失败:洞的大小、深浅也各有各样。填补这一空洞固然重要,而透过洞口望见完好无缺时不曾见过的风景,也是生活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三毛的人生,是传奇的人生,是充满着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橡皮人生     
那次同学聚会,席间谈论最多的还是我们各自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京剧余派两大弟子李少春与孟小冬,他们的艺术生涯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度过,在天津演出的时间甚短,但他们都是在天津演唱时一炮走红的,从此以后,饮誉氍毹数十年。他们的成就除了本身的艺术精湛、功底深厚外,还不能不推天津的京剧观众有着很高的鉴赏力,能慧眼识才。  相似文献   

20.
人生走向     
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 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