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答疑     
《人才瞭望》2013,(1):45-46
1 问:一个月前,我公司员工李某通过熟人关系.从医院获取了一张:“患有严重乙型肝炎,建议休息治疗三个月”的证明,而后向公司请病假。公司因不明真相.准假三个月。近日,公司发现李某悄悄与他人合伙经商后.遂明确要求李某要么去医院复查.要么复工。但被李某拒绝.鉴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及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中均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裁员的日子     
浅水 《人才瞭望》2008,(12):83-83
几年前,我任职于一家咨询公司。进入公司时,正值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每个月都有新员工进来。我每天业务繁忙,为新员工配备电脑,建立电子邮件.解决各种各样的硬件、软件问题。虽然忙碌,但有成就感,每天过得很愉快。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的洛普调查公司在全球访问了100万以上的员工。通过对不同公司和各级员工的态度分析表明,有12个关键点同公司业绩相关。在此提醒企业HR们注意,它们是: 1.我知道对我的工作有什么期望。 2.我有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 3.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每天做我最擅长做的事惰。 4.在前七天内,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彰和赞扬。 5.我的领导或上司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6.在工作中有人鼓励我发展。 7.在前六个月中,有同事跟我谈到我的进步。 8.在工作中,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9.公司的目标使我感到我的工作很重要。 …  相似文献   

4.
专家答疑     
关于在合同期内调整岗位的问题人才瞭望编辑部:我是一名网络公司的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了7个月。由于网络公司不景气,公司在不断裁员。我们公司既没有与员工签订任何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员工缴纳任何保险。前几天,公司人事部通知我,让我换到另一个部门工作,其实是想变相裁员,我不同意去,便提出离开公司,但要求公司补偿,公司不同意。请问我有没有办法要求公司补偿?读者:文娟文娟读者:按照《劳动法》规定,企业聘用员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为员工缴纳国家规定的各项保险。你单位的行为违反了国家规定,你可以去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按照劳动…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9,(1):45-45
请问:我是广州私企的一名员工,来公司上班已有九个多月(其中试用期三个月),但是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帮我买任何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对此的说法是:其他员工也没有签劳动合同,只有为公司服务超过一年的员工才为其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按比例,个人和公司缴纳)。如果公司现在辞退我(提前几天通知个人,结算当月工资),我能要求经济补偿金吗?能的话,又能获得多少?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背景 S公司是一家从事植物药品及保健品投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专业公司.现有员工158人。公司成立初期由于规模小所以根本没有实施绩效管理。后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增进员工与公司绩效.2005年年底公司对员工进行了第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束后公司给每个员工发放了其年工资总额5%的年终奖金。之后公司员工按部就班地工作,工作效率与业绩并没有明显改善.到2006年年底公司业绩仍保持存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7.
杨文兵 《人才瞭望》2009,(10):53-53
惠普:员工的私事优先 惠普对员工的上班时间实行弹性管理。如果员工有私事,一般可以优先处理。员工能以家中暖气试水为由晚到半天.甚至一天都不上班。员工如果加班.可以享用免费晚餐.可以乘出租车回家.费用由公司报销。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04,(4):56-56
人才瞭望编辑:我前不久刚应聘一家外资企业的主管,可进入这家企业后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人事部主管明确告诉我:根据公司的常规作法,应由公司为员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都是以现金的形式随同工资一同发放给员工,公司不再单独为员工交纳社会保险费。并将该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体现出来。我想问一下,公司的做法合法吗?读者:江环江环读者:当前许多单位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和简化工作程序,通过劳动合同约定社会保险费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员工,其实这种做法不但违法,对单位和员工都是有害无益的。《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人才瞭望》2008,(9):55-56
张灵是北京一家I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她时常被老板叫过去谈话,原因是公司员工流动性过高。众所周知.IT公司的员工流动性本身就很高,IT员工也非常好找工作,另外,由于公司本身的稳定性不强,更加剧了IT公司的员工离职率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  相似文献   

11.
李强 《人才瞭望》2009,(2):108-109
王飞是某通讯工程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职员.最近刚刚被任命为负责培训的主管,工作内容其中一项就是新员工入职培训。近期公司根据业务的需要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第二天就要报到了。怎么能够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进入角色呢?王飞不禁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刚入职时的情景。当时公司成立的时间还不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还很不完善.自己入职的最初一段时间.既没有人对公司的全面情况给自己一个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案例 A公司是广东一家著名的家电公司。公司虽然建立了关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科学管理的制度体系,但是优秀员工的流失仍然经常发生,这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公司的持续发展。A公司决定改革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使外部优秀人才进来,内部优秀员工留下,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 诊断 A公司可引入“薪酬组合/员工状态管理方格”分析法。 首先,分析影响员工对工作和公司满意度的因素。一方面是员工的内在报酬包括工作环境.学习机会、发展空间、归属感和成就感, 指员工对上述五个因素的综合感觉;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外在报酬,包括基薪、…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10,(5):44-44
问:我于2009年12月1日提出离职,注明工作至12月31日。公司文件规定,年终奖发放对象为12月31日在册员工。2010年1月18日,公司发文把计发年终奖的日期改为2010年1月8日在册的员工。请问我能拿到年终奖吗?  相似文献   

14.
潘家永 《人才瞭望》2008,(8):105-105
请问:我是某器材公司的女工,签订有三年期的劳动合同。不久前,公司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宣布因投资方向改变,公司即将关闭。公司口头提出了与各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宜,我经过考虑,同意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天,我即按照公司要求写了一份辞职书。一周之后,  相似文献   

15.
李剑 《人才瞭望》2003,(3):50-50
人事经理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责人,所以人事经理应该具有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适应的领导形象。如果公司的员工对人事经理没有信任和好感,很难说能让员工认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与员工的沟通和员工的自主,所以人事经理自身也应该体现这样的特点。下面是人事经理如何对待员工的四个基本常识。1.尊重员工尊重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立足之本。美国IBM公司提出的口号是“尊重个人”,如果员工不能在公司受到尊重,就谈不上员工能够尊重和认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作为人事经理,更应该身体…  相似文献   

16.
案例:孔某系某钢铁公司铣床车间职工.因维修机械故障卷入机器致死。此前公司为员工购买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寿绿洲团体意外伤害保险(B型)》,保险金额为20万元。由于事故发生在新《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之前,孔某家属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获得的各种赔偿金、津贴不多。对超出工伤保险范围的损失.职工家属与公司之间发生了分歧。公司主张以前述保险金抵偿对员工的赔偿责任。而家属则主张保险金属于死亡员工的遗产.不能用来抵偿单位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4,(6):52-53
人才瞭望编辑部:我于2000年10月进入公司,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2002年9月30日,合同期满以后,我继续在这个单位工作9个月,但是期间没有续签劳动合同。公司于2003年8月,欲对我进行辞退,按照国家劳动法,请问,我应该获得多少赔偿金?是否按照公司工作年限2年10个月,支付3个月月薪的赔偿金呢?读者:吴磊吴磊读者:员工被公司辞退到底应该获得多少经济补偿是一直是广大人事部门和劳动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时到底应该考虑多少情况,来最终得出员工的补偿呢?员工被公司辞退,在劳动法上是属于单位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虽然你是属于合同期满未续签…  相似文献   

18.
《人才瞭望》2008,(12):59-59
请问:我公司计划将所有人员通过外企服务公司做外包,包括劳动合同和发放薪资在内,请问对于公司来说与外包公司的协议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另外作为员工我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一项调查表明.新员工在一年内离职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没有得到遵守或实现,而在公司工作两年的员工中.仍有55%的人表示公司违背了他们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20.
苏宝岩 《人才瞭望》2008,(12):67-67
太平洋集团董事长严介和的办公室在公司大厦的10楼,他每天上楼等电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员工和他一起乘电梯.发现自己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