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就整个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从中找出其产生的规律性和特点;另一种方法是,就一些典型企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从一个个侧面来考察资本主义的产生。本文试图用后一种方法对中国第一家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近代企业——陈启源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在二十年代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人们一般都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所谓‘黄金时代’”,①而“战后各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就立刻造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萧条状态。”②这一看法几乎已属定论。但我从接触到的一些经济史资料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民族资本在二十年代还是有所发展的,而且就某些重要行业而言,其发展速度超过了过去,只是到了三十年代,民族资本才经历危机,发展停滞。这一情况的客观存在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促进二十年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史料工作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民族资本发展史的科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资本一直受到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所以要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民族资本发展史,必须同时研究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发展史,而企业史料工作,也应该包括帝国主义资本典型企业和官僚资本典型企业的调查和研究;但两者的调研工作至今还是空白点。所以今后企业史料工作,有其广阔的道路,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科学研究任务。关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政府与民初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政府与民初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常全喜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在清末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如此,固然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控制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袁世凯政府继南京临时政府之后,颁布和...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事物均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中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最早一家企业的出现,自有其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对解放前关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时期的一些错误记述,早已否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说法,是以广东南海县的继昌隆缫丝厂,为我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的第一家。然而,亦已有人提出,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无论在使用近代机器设备或使用机械动力的意义上,均早于“继昌隆”。但迄今尚未被一般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界所承认和接受。为此,我们认为有进一步考证事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一、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天津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出现,晚于南方的上海、广州和武汉。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汇报馆》,1874年创办;建昌钢铁机器厂,1875年创办。而天津最早的民族工业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到1878年才开办,并且规模很小,工人才十余人。吴懋鼎和杨宗濂开办的天津第二个民族工业企业天津自来火公司,到1886年才出现。1898年吴懋鼎才创办第三个民族工业企业——北洋硝皮厂,1899年吴又创办天津织呢厂。从1878年到1900年二十多年间,天津的民族资本工业,仅有四个厂,资金共约百余万元。  相似文献   

7.
据武汉市工商管理局对资本主义經济改造資料組最近时期的調查,辛亥革命前武汉市的资本主义工业已經有了初步发展,但多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所創办,民族工业还非常幼小。如在当时称得上现代工业的70个工厂中,民族工业只占戸数的24%,职工只占25%左右。当时民族商业比民族工业較为发达,但占統治地位的也是帝国主义企业。当时汉口的外国銀行有  相似文献   

8.
(一) 民族资本工业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国内私人投资设立的近代机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初出现于1852年。甲午战争前是它的产生时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业经历了1895——1913年的初步发展和1914到1922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数和投资额都有明显增长。1922年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们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于何时?我们翻阅了一些有关学术论文。有的同志认为:“这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发生时期是旧社会的商人、地主、官僚通过新式企业的经营开始逐渐蜕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这蜕变转化的过程是复杂曲折而缓慢的。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这转化过程还只开始不久,距离着它的完成还很远很远。”这种意见认为投资兴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工业和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历程及其意义和影响,学术界已有较多论述,但涉及其与农村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尽管其道路坎坷,力量弱小,毕竟对中国农村的经济变迁产生了一定的触动,在一些外资工业或外国商品未及或未能把持的领域,还起了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来自农村的产品需求和原料供给.也有助于民族工业拓展生存空间。在积极着手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今天,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以民族工业集中的长江三角洲为重点,择取几个主要行业考察论述.时段侧重以往研究薄弱的清末民初。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各族人民,投身四化建设。在这个问题上,三十年来我们是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的。一次是在我国六十年代初期,曾就这个问题开展了一场讨论。当时在一些报刊上出现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企业建设和工业生产的效率极低,如何改变这种低效率状况是我国工业经济中一个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首先从企业本身入手。只有认识清楚了工业企业运行的内在规律,才有可能找到有效地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本文试从工业企业中与生产效率相关的主要因素即平均工资、就业量、资金利润率、资金生产率和技术水平之间的一般数量关系方面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繁荣发展时期,还是民族语言融合或消亡时期?党的使用和发展民族语文政策是长期的政策还是权宜之计?繁荣发展民族语言对四化建设有用还是无用?这都是当前民族语言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恰当与否,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能否正确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能否使民族语文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大问题。一句话,这是一个少数民族能否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消灭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企业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要不要以按资金价值量区分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作为它的理论的,政策的界限?在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中,有着不同的看法.还在五十年代,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提出必须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时候,就主张以此为界限来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大问题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但企业权力扩大的界限在哪里?我认为应以简单再生产为限,即原有的资金范围以内的经营管理权,折旧全部留给企业.扩大再生产部分,即新的投资应由国家管."另外一些同志不赞成这样的意见.薛暮桥同志说:"如果企业把全部利润上交(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发生在企业从所得利润  相似文献   

15.
1912-1931年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的发展是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从近代东北北部社会经济的历史实际出发,论述了这一时期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发展概况,认为本地区民族资本商业并没有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应划分为:进一步发展;衰退;高涨;危机四个阶段。民族资本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同内地的贸易往来,抵制了洋货的倾销,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初步形成;同时,也应看到“商过于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工业企业出路的思考孟宪杰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必然与社会相联系,所以分析研究企业的问题,不能拘泥于企业自身,而应把企业置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来观察分析企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并研究解决企业问题的办法,这样可能会更实际、更全面一些。一、企业面对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相互联系。民族关系属于社会关系范畴,但它是从民族角度来思考和研究的社会关系。研究民族关系的矛盾特殊性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矛盾的共同性,把二者结合起来,是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民族关系总的思维以何为起点?才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相当重要。今天还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科学论述,至今并没有过时。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以及毛泽东同志有关帝国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和剖析帝国主义经济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根本上来看,列宁所提出的关于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仍然是当代帝国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但是,它的具体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新的变化,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我想着重从这方面来谈谈它的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间,清政府先后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厂,大小共计16所,较大的有上海江南制造局(即江南造船厂的前身)、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建船政局等。关于这些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问题,我以为应从下列三方面加以考察:(1)这些近代军事工业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2)它们的所有权和生产目的;(3)它们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首先,这些近代军事工业是我国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产物,洋务运动是当时地主阶级对外不能抵抗帝国主义对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陷入困境的重要成因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与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有强相关关系,优化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对于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乃至走出财政困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财政角度对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的成因作初步探索,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对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初步诊断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是指各种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的结合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可从工业企业规模构成、工业企业规模组织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