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艾思奇同志的《大众哲学》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哲学要努力满足时代的要 求。我们今天向艾思奇同志学习,就要沿着《大众哲学》的方向,努力使自己的哲学理论工作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人们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方面,在观察现实、研究国情和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表明了语言与存在的不可分割,二者是表里关系,语言与存在“同在”。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日常语言工具,而是更具体、更实在的语言,是和“存在”“同在”的“语言”。哲学所思、所说的那个存在,是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哲学家”与“存在”同“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真的不是一种理论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工具性的,而是存在性的,而存在性语言,则更需要生活。于是,哲学离不开母语。坚守自己母语的同时,应努力将不同语言的哲学思考成果化解,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和扩大自己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真、善、美?这是哲学史上已经讨论了几千年的老问题。不过老问题可以有新意义。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现实生活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关于真、善、美的理想这个老问题,要求哲学工作者给以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各个时代的精神文明体现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想。可以说,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就是人们从现实生活和历史传统中提取理想,并创设条件来促使理想得到实现的过程.精神活动有多种方式,就活动的成果说,有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等。我们暂且把宗教信仰这种对世界的虚幻的反映方式撇开,只讨论理论思维、道德实践和审美活动这三种主要方式:它们各自以提取和实现真、善、美的理想为其特征,分别地具有真、善、美的价值;而又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系着,因为它们无非是统一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不同侧面。人类建设精神文明的远大目标,就在达到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和造就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这就是本文要阐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道德证明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是道德证明。自启蒙时代起,不同的道德哲学提出了各 种各样的道德证明,然而从当代哲学的角度看,这些努力都失败了。启蒙的失败不仅为当代道德哲学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而且也为道德证明规定了基本的坐标--现代性。根据这个坐标,当代的道德证明可以被分为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和前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我国恐怕很难有比哲学理论和哲学界更尴尬的学科和领域。哲学理论倍受冷落,哲学研究无人问津。于是有了一种几成定论的舆论:哲学无用。 事实果真如此吗? 放眼世界,回顾历史,与此恰成鲜明对照。 每四年举行一届的世界哲学大会都在世界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而之所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就是因为每次哲学大会的主题都关涉到我们时代人类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人与技术”、“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类的困境与前景”、“全球性问题及其解决”。哲学不再以黑格尔晦涩的概念隐含着时代问题,而是直接关注着时代最迫切的问题,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
哲学如何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毋庸置疑,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哲学工作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可贵的努力。但是,应当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我们的哲学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哲学要繁荣,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必须注意解决好面向社会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洪眉  高洋 《理论界》2012,(9):91-93
德国人埃德蒙德.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场以此命名的运动带给那个时代的人们以思想的震撼,胡塞尔对哲学与科学的观点既是一种复兴黑格尔哲学的企图的观点,也是在陈述一个经验科学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往在胡塞尔哲学创立之前和其同时代的哲学中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有资格成为严格的科学,在科学中经过他的考察,只有数学、逻辑学有此资格。现象学的提出就是作为将哲学论证为严格的科学方向的努力,只有现象学能够成为严格的科学,这是胡塞尔毕生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他对于哲学、科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科体制下的哲学家、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在西方学术体制影响下建立起来的学科,始终受到了“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这样的质疑性挑战。而如何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充分展现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现在的哲学教育如何适应我们时代的需要,又是上述大课题下的子课题。从发展前景看,中国智慧的独特性和哲学的学科规范学之间存在着张力。同时,就哲学本身而言,向我们这个时代敞开问题的论域则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因而,如何协调哲学的专业训练和哲学的创造性,则是当下哲学教育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与"马克思同行","回到马克思",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还是与时代同行,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理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是严肃的学风问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点.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强调与时代同行,回到现实中.与时代同行,要求我们跟上改革时代的步伐,要求我们从本本主义中解放出来,面向现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哲学工作者应该去读世界这本大书,面向世界,创新理论,探讨划时代的新的哲学形式,改造旧哲学.  相似文献   

10.
张汝伦 《文史哲》2008,(3):43-50
世界哲学是雅斯贝斯晚年提出的重要思想。其提出一方面缘于他的交流理论;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在纳粹统治时期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和对西方文明的批判反思。如下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世界哲学的可能性:哲学内在的可交流性;人类共同的起源和共同目标;人类的共同现在。世界哲学不是一种地方的哲学,而是不同哲学彼此交流的空间。世界哲学的思想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提供了哲学问题的基本情景:它既包含纯粹哲学的思之擢升,亦包含实践/政治哲学的在世共处。海德格尔的洞喻解读意图道说柏拉图未曾言明的无蔽之真,这种赫拉克利特式含藏解蔽的斗争面相在对洞穴火堆的神庙疏解中得到彰显。施特劳斯的洞喻解读对纯粹哲学的存在之思保持了沉默,却对折返洞穴的苏格拉底式处境(城—哲冲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发微。总体来看,海氏和施氏代表了后尼采时代回返古希腊的两种不同路向:一方试图开启纯粹哲学重新开始的可能性,另一方试图直面哲学与诗之争的原初政治经验,尽管这两方面并未出离柏拉图的洞穴隐喻之外。海德格尔对太阳(善之相)的无视与施特劳斯对存在(西学之"体")问题的沉默,使得一方堕入虚无主义(形式主义)的深渊,另一方陷入主义之争的泥潭。因此,重新回到古希腊,在柏拉图洞穴隐喻的处境下拷问两位哲人的致思努力和各自偏废,对我们理解柏氏思想的丰富意涵和执两用中,恰切评估海氏、施氏哲学思考的整体脉象、眼界高下及其理论得失,具有拨云见日的解蔽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20世纪后期中国人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人学是时代的声音。把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中国发展时代的背景中加以清理与总结,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了思维、历史、哲学、科学、文化和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人学的一系列范畴。并自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来建设;反映出世界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一种关注人、尊重人和塑造人的人学思潮;由起初把“人”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到我们开始把人看作是认识主体、社会历史主…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哲学界已开始将自己的理论视域指向现代经济哲学.这既是时代对哲学理性的召唤,也是哲学摆脱困境、寻求新发展的一种努力.如何使这门学科得到健康和深入的发展,是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精华,当我们研读邓小平理论时,总会被一种深遂的哲学思辩所震撼。邓小平以时代哲人的眼光,洞察和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的经济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融合,是对社会主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逻辑思考、价值判断及理论选择;它科学地解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动力、公平与效率、计划…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重视哲学价值理论的研究,是现代哲学的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加强价值哲学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价值哲学研究已取得了突出成果;进一步深入开展价值哲学研究,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我们特约请几位学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谈以姓氏笔划为序。时代呼唤价值哲学王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历史观,再到价值观的发展过程。尽管近代后期以来哲学分化为不同流派、不…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的论题显而易见地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作为问题提出来。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在于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由于种种原因而被疏忽和延宕了——如果说它在哲学上未被坚决而内在巩固地指证出来 ,那么它在实际境况中也就这样那样地被一般观念悬置或遗忘了。然而 ,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如此紧迫地要求理解这种当代意义 ,要求给予这种当代性以深刻的阐述和精详的论证。我们的这篇短论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而只是试图在 ·哲·学 ·方 ·面提示出问题的若干要点罢了。一马克思哲学是真正的 ·当 ·代·哲 ·学。该判断在最为通常的划界的要求上…  相似文献   

17.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从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藩篱中摆脱出来,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方法论和民族创新意识,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综观各种范式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创新无不是与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时代和哲学主题的变迁,这一问题在当代也呈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如何立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和反思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全面挖掘这一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就是一项重大而又基础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刊集中编发了这组文章,详细探讨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这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哲学方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从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藩篱中摆脱出来,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方法论和民族创新意识,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综观各种范式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创新无不是与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时代和哲学主题的变迁,这一问题在当代也呈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如何立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和反思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全面挖掘这一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就是一项重大而又基础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刊集中编发了这组文章,详细探讨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这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哲学方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究竟是何关系?这是关系到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从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藩篱中摆脱出来,形成了高度自觉的方法论和民族创新意识,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然而,综观各种范式可以发现,所有这些创新无不是与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新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依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时代和哲学主题的变迁,这一问题在当代也呈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如何立足于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代主题,系统总结和反思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意义,全面挖掘这一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就是一项重大而又基础性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刊集中编发了这组文章,详细探讨问题提出的历史语境、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这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以及哲学方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希望这组文章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精神家园、情感依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小丰 《学术研究》2007,1(9):54-58
精神家园是对生活意义和生命归宿的一种文化认同。马克思哲学能否给予我们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感觉?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依恋"如何遮蔽了马克思的真精神?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接续和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轨?通过以上追问,文章提出摆脱哲学研究中的"情感依恋",凸显思想主体,是我们保持民族自性、构建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话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