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自由的价值、自由的限制、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等角度 ,对 2 0世纪 4 0年代自由主义学人的自由观予以梳理廓清 ,为我们完整理解中国自由主义及其中间道路的社会理想提供某种哲学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与“消极自由”主义。“消极自由”主义以不可知论为其理论根据 ,坚持实现国家的最小值。这种国家观依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尤其是政治理念的不同 ,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前者以感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建构什么样的国家个人是自由的” ;后者以理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自由的个人将形成怎样的国家”。然而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实践维度来将其进行改造 ,“消极自由”主义国家观才可能是合理和彻底的。  相似文献   

3.
《学术月刊》2020,(3):26-33
自由观是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对各种自由理论的分析,我们把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分为三种,即古典自由主义、极端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持有一种消极自由的观念,它所说的自由意味着没有来自外部的干涉,因此我们把这种自由观的原则概括为"自由无干涉"。极端自由主义秉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但是针对当代福利国家的政治现实,它又提出了"义务无强加"的原则,从而发展出一种新自由主义。但是,这种由"无干涉"和"无强加"体现出来的自由观具有重大的缺陷,需要加以修正。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承担了修正的任务,它用平等主义来补充自由主义。但是,无论当代自由主义如何修正和发展,它都避免不了其消极自由的性质,也避免不了这种自由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由主义的衍伸可以分成两个传统。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种传统都未能在实践中避免走向极权、专制与霸权。因此,关于自由或自由主义,就成了一个值得重新省视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自由主义理论面临着各种难堪或悖论、矛盾或冲突,它自身就存在着理论的软肋。比如:关于自由和必然;自由与强制;自由与责任;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5.
杨时革 《学术界》2007,(3):124-127
本文概述了自由主义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从自由主义演化的角度,对当代自由主义的分野——积极自由主义和消极自由主义及其两个基本概念“消极的自由”与“积极的自由”作了比较充分的挖掘和探讨,从自由主义的实践意义到其学理特征,得出全文的基本观点:消极自由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前提,积极自由是自由主义的终级目标,消极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权利为基本价值取向,积极自由主义则以消极自由主义的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为前提,谨慎地、理性地、渐进地追求积极自由。  相似文献   

6.
自由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政治文化哲学讨论的永恒主题。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和权威在文化哲学上的相互抵触性,酿生了二者在理念层面上的相互调和性。自由和权威的关系构成了一部自由主义的历史。文章论述了自由与权威的关系史,分析了密尔对自由主义的贡献,探寻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和格林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修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自由和民主二者间的联系与冲突切入 ,提出自由主义民主是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民主模式 ,对论证自由主义民主的个体本位观、保守经济学主张和挑战多数原则等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 ,对自由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和内在缺陷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由此点出它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由"的歧路--"五四"自由主义的两大脱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玉顺 《学术界》2001,(3):23-33
五四传统的精神实质并不是表层的"民主与科学",而是深层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五四"自由主义既脱离当时的现实,又脱离中国的传统.就其严重脱离传统而言,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他们迄今为止总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自由主义乃是与其"二希"(古希腊、希伯莱)传统对接的.中国文化传统亦自有其自由精神,问题只是在于如何对这种自由精神传统进行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文学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始,研究者们就开始了对自由主义文学的理论建构和概念阐释,他们的阐释话语直接影响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概念和内涵。时至当下,学者们对自由主义文学的关注已经显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研究,但对于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泛自由主义”倾向,也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批评。  相似文献   

10.
在主题化儒学浮上台面的当下,郭萍的《自由儒学的先声——张君劢自由观研究》凸显了一个新命题——“自由儒学”。郭著尝试为自由儒学提供一个完备解释,而不愿将之作为一种政治学说来处理,这在现代自由理论中是较为罕见的。从比较克制的意义上讲,其研究开启了儒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但上述特点也造成了郭著的三个局限。首先,以主体性哲学来为自由奠基,只能导向一种完备哲学教条的建构;其次,郭著偏好性地引证了罗尔斯的“正义论”,而没有注意到其“政治自由主义”;最后,郭著的理论意欲盖过了实践冲动,其致思方向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理论观点,介绍了西方自由主义对自由、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释,说明了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在我国重新成为热点问题,这其中既有自由主义理论本身的原因,也与我国社会出现的新的特点有关。自由主义在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我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抽象分析法,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要完全依靠它来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林建华 《北方论丛》2004,1(4):11-14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社会兴起的自由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史上自由主义思想的一次最集中的展示,也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绝唱,虽然声势浩大,但却昙花一现.它并不是西方自由主义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中国,而是经过了中国社会的加工、改造,使之呈现出许多"中国特色",并被染上了鲜明的"修正"色彩,而且在思想模式上体现了"组合型的模式",即在政治上是自由主义,在经济上是社会主义,而在文化上是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近代自由主义传统:从霍布斯到约翰·密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代自由主义传统的形成和演进理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理解当代自由主义所遇困境的基本理论视角。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为近代自由主义确定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 ,自然权利、契约学说和个人主义是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边沁和约翰·密尔对 1 7世纪激进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理性方法论、形而上学的契约观及其革命主张进行了批判 ,将功利原则作为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 ,从而使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中心问题由政府的合法性基础转为对政府运作的合理性的关注 ,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基本传统。密尔的自由理论既是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总结 ,又开启了向现代自由主义转变的历史性潮流。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自由”就已经被人们说起,而真正赋予“自由”以科学含义的是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掌握自由观的含义并在社会实践中准确实施,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辅相成、唇亡齿寒的关系。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5 0年的曲折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保证和动力。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 ,并将坚定不移走下去 ,自由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 ,共产主义以及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不是不要“自由” ,而是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坚持和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但是,以柏林、卡门卡、布伦克特、佩弗等为代表的英美学者所重建的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从性质上讲却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它们只不过是以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母株嫁接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结果.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需要把握必然、对象化活动、生产实践、共同体这四个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玉 《河北学刊》2004,24(3):136-140
周作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不同,周作人是自由至上主义,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周作人的悲剧性命运既有自由主义在中国悲剧性结局的普遍性,又有周作人对自由主义误解的特殊性.这是抗战时期周作人附敌之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生命观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饱受诟病,以原子态个体存在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社会观,难以良好地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儒家的社会观思想具有与现代生命进行有效对话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自由主义面临的困境.其中,"和而不同"的生命观不但对异质生命具有巨大包容性,而且具有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天下"观立足于个体的超越性,在组织上给予生命以多层性和系统性的依存感.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十分崇尚自由,他对以前的自由理论进行了重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由谱系。他认为,国家的发展历程是由家庭到市民社会再到国家,而国家的具体实存是个人、家庭和市民社会。家庭与市民社会中的个人都是不自由的,国家则是个人自由的实现与保障。黑格尔的自由观、国家观对自由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