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艺术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它不但记录、保留了人类生产生活习惯、民风民俗、伦理观念等历史文化元素,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活态的、流动的历史文化见证;它是人类情感的再现;它是文化活化石,是生活中的文化智慧,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历史时空中,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多维关系中。  相似文献   

2.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之外,还代表一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从一开始就与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将广西少数  相似文献   

3.
宇宙是开放的,它永远向日月星辰展开怀抱;地球是开放的,它永远向它的子民敞开胸怀;日月星辰是开放的,它永远无私地照耀着山川大地;大地是开放的,它永远慈爱地用阳光雨露滚滚着芸芸众生……这便证明:人类开放型的文化是“发自天籁的原生性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世代繁衍昌盛、生生不息,形成人类文明永续一统的大民族,与其传统文化自古就顺应大自然而呈现开放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由此,我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得出“中华民族是人类开放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的立论。为此,本刊记者再次采访了这位学者……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社会主义民族文化,概括地说,是指它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工业文化,它的形式系民族的,即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工业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民族文化,是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融为一体的。它的产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革故鼎新。世人周知,中  相似文献   

5.
<正> 没有文字和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理论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和建设侗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根本问题。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侗文化本身有什么影响?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这里,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所谓理论文化,是指以文字为基础的、对社会存在比较间接的、系统的、理论化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种高水平的社会意识,主要指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它对一  相似文献   

6.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学根源有三个向度。文化就其与民族的关联而言,它既是民族自我认证的标志,又是民族自觉凝聚的精神源泉。文化在历时性的传承中,经过民族的不断选择与认同,积淀为共时性的民族精神,它构成了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内核。文化变迁大致包括三种不同路径:一是文化内在精神的自然演进;二是外来文化冲击的被动变革;三是多元文化潜移的相互涵化。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得以深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它的消亡也就意味着特定民族的消亡.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衰微;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必须依法开展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要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机制、重点保护与传承机制、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便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别就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表现形式及其类型、功能与作用以及它所面临的现代变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或桥梁,缺少了制度文化这个中间环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制度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理所当然也应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它、重视它、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
藏密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密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保留了密教的基本精神和形式。关于它的形成 ,既有深厚的思想背景 ,也有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特别是它吸取当地的大众信仰 ,并与当地固有的苯教文化等相互作用 ,相互改造 ,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印度密教原型的藏传密教。它除了一般密教所具有的特点 ,也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咒术性 ;第二、完备的神灵体系 ;第三、严格的师承关系 ;第四、严密的教理体系 ;第五、严格规范的修持 ;第六、修行与活佛转世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白英 《民族论坛》2012,(5):60-62
它是一座小城,却磅礴大气;它是一座边城,却充满朝气;它是一座富裕的城市,却没有浮躁之气……这正是"鸡鸣闻三国"的口岸城市,融三国文化风情、闻名中外的东亚之窗——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满洲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正>吴文志:"构建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已进展到申报阶段,这是包括三位侗族文化研究专家在内的广大同仁共同推动的结果。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实验区"定位问题,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实验区"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那么它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吴浩:自启动"实验区"申报工作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它的定位问题。我想,就地理概念而言,它是指湘、黔、桂三省(区)的通道、靖州、三江、龙胜、黎平、从江、榕  相似文献   

14.
<正>●"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它将成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传统禁忌的文化寻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家人的禁忌文化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源头,始于原始文化;其流变,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具有存在解释、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精神麻醉等多种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土家族传统禁忌是一把双刃剑,对土家族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有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二者共生互存,杂于一体。  相似文献   

16.
回回民族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伊斯兰文化是回回民族精神文化的另一方面,它是回回人的精神支柱。伊斯兰文化是一个没有中断过的世界性的大文化,它包含着认一论的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诸多方面,它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综合体。同时,中华民族养育了回回民族,使回回民族具有了儒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这二元一体的文化结构,构建了回回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在人们的交际中,它们是传递信息、承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也可兼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是优秀文化的栽体,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评皇券牒>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书;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阐释,其实质是一份瑶族古老的社会契约,它的价值远远超出单一的历史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19.
<正> 神巫文化(亦称巫文化或巫鬼文化)至今或浓或淡地存在于世界各地。作为一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文化形态,它在中国的遗存,南方较北方盛,南方又以黔东南和湘西为盛。本文试以湘西为对象,谈谈神巫文化的特征。湘西神巫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楚文化中含有大量的神巫文化成分。一说到神巫文化,人们往往只想到它的原始图腾崇拜,以及敬神信巫的迷信观念,甚至把它和迷信完全等同起来。我们不否认神巫文化产生于原始的图腾崇拜时期,其中夹杂着不少迷信色彩的东西,但若以此日之,不去进一步挖掘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和其中丰富而健康的那部分内涵,望文生义、浅赏辄止,无疑是对历史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在进行民族文化的研究时,首先是调查它,弄清楚它的文化现象,然后来解释它,在这个解释中,要注重本土解释.重视本土解释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使我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尽量做到研究的客观性,获得客观的资料,尽量克服本民族文化或其他一些文化观念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偏见和影响;做本土解释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