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部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为民撑腰”、“民告官”的法律,自1989年颁布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在这十五年里,“民告官”案件迅速增长。据全国较早试行《行政诉讼法》的云南省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统计, 15年来,红河州两级法院共审理各类“民告官”案件近2000件,共涉及相关部门20多个。  相似文献   

2.
表面上与老百姓无直接关系的官方内部事务,就不能被老百姓诉之公堂?事实和法律证明,并非如此。如果官犯了民,民就一定能在法庭上与之论辩输赢吗?民告官,也有门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13,(11):56-57
宋朝社会极具丰富性,各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并存于世,既有“终岁不见长吏”的宁静秩序。也有“讼牒纵然”的健讼风气。有些地方,“诉讼日不下二百”(《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七),“诉庭下者El数百”(晁补之《鸡肋集》卷六十六),“三日牒诉数百”(祖无择《龙学文集》卷九),每天上衙门打官司的人数以百计。今日的县级法院,每天接收的民商事立案,也未必有这么多吧。谁说中国传统社会的百姓不擅诉讼?  相似文献   

4.
近日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在一审受理的行政案件总量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的背景下,该省行政和解案件的比例也不断上升。由最初的30%上升到近年来的60%。  相似文献   

5.
浅析“民告官”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民告官"在中国行政诉讼法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法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围绕"住改商",人们展开了长期的争论,法律至今未能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要设计出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就必须对"住改商"进行全面的利弊考察与公正的价值衡量,以求得多方利益的基本平衡。片面的禁与放均是不可取的,而应当采取疏的态度,通过事前控制与事后救济的具体措施,对"住改商"予以合理的法律规制,以尽量消除其弊端,引导、规范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法律价值是指以人与法律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基础 ,能满足人的需求 ,从而受到人的重视和期待的法律所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存在性状、属性和作用。它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应然性和伦理性的特征 ,其功能指向于法律实践 ,使得法律向着人类关于法律的理想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法律行为”概念名称本身所存在的严重的瑕疵,人们普遍误解其为与“法律行为”有关的行为或符合法律的行为。因此,“法律行为”概念应更名为“设权行为”。  相似文献   

9.
"法律孤儿"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他们的合法权利缺乏法律保障,生存状况令人担忧,管理主体缺位,社会工作介入机制不完善,社会关爱环境不健康。政府、社会和家庭应该通过加强法律保障,加大经济投入,明确管理主体,完善社会工作,优化社会环境,为"法律孤儿"构筑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爱体系,保护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律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法律价值的冲突及其解决的途径这一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的重要论题再次成为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分析了法律价值冲突解决的一种重要方法——法律价值衡量法,希望能通过这一尝试找到一种能帮助人们完成法律价值选择的法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据《易纬》及东汉郑玄《易赞》,《周易》之“易”涵摄“变易”、“易简”和“不易”三义。然而,对于“易”之“不易”义,历来学人见解歧义迭出。追根溯源以明“易”之三义,剖析“易”之“不易”义的二重化倾向有利于开拓其当代价值,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功能,给艰辛生活的人们以灵魂安顿和生命慰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三农"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完善"三农"财政法律制度日益迫切。在财政体制方面,应当完善"三农"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法律制度,健全财权划分法律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保障地方政府支持"三农"的财权和财力。同时,还应当完善"三农"财政投入管理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建立"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三农"财政投入宏观决策法律制度,建立职能分离、分工制约的"三农"财政投入管理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土司制度具有准封建性、准法律性,对封建中央王朝负有一定义务。它确认了民族风俗习惯、禁忌、族规、家训的合法有效,是封建统治王朝最终找到的统治少数民族地区最好、行之有效的政治、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4.
北洋时期,政府设立平政院审理民告官案件,并颁布一系列行政诉讼法规,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笔者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北洋政府有关平政院及其审理的行政诉讼案的档案资料,对当时的“民告官”从社会背景、审理机构和程序以及对具体案件的分析等几方面来论述,并作一简评,以期对当前我国的法制和廉正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权价值并非"普世价值",而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因主体的普遍性需要而产生的共同价值。西方"普世价值论"错误地混淆了人权价值的普遍性与"普世性"、共性与个性、道义性与政治性、理想性与形而上学性。这就需要警惕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旗号,在全球强行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把解决国内民生问题视为实现人权价值的突破口,但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中国在实现人权价值的过程中,其话语建构需自主化、话语体系需国际化、价值理念需现实化、实现路径需时代化。这是中国政府实现人权价值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6.
解决“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问题,首先需要认清这门课程的性质,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思想性与知识性兼顾,同时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相似文献   

17.
西方"法律与文学"流派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体系,强调法律与文学间的逻辑可能性,法律通过调动文学叙述和文学文本的积极性来实现两者互动和共谋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冯象和苏力进一步展开中国语境化解读,中国化语境中所特有的政法策略选择体现了"法律与文学"的理论语境化特征,并可能进一步延伸其政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悲剧定义与本雅明的悲剧理念一样,都是对现代性所获得的震惊体验和深刻反应。将鲁迅的悲剧理论与本雅明的"悲剧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极大的互文性阐释空间。悲剧理念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悲剧的价值维度;寓言与毁灭:悲剧价值的现代展现方式;救赎与给人看:悲剧价值的目标指向。通过在互文性的空间去比较和重读鲁迅的悲剧理念,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革命意识,以及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在形成过程中早已达及的理论层面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心理体验与法律价值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价值体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感知的水准上。在一个国家把现实法律价值化为法律价值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法律价值体验过程分为实践和认识两方面,这其中又有法律、实践、认知、情感、价值等环节和要素。诸环节次序分明、层层递进,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法律价值体验创造了法律价值期望的实践化、主体价值需求的对象化(法律化)和法律价值的主体化,这三者的互动最终形成了主体需求与法律实存的价值整合。  相似文献   

20.
“黑客”犯罪在当今世界危害日趋严重 ,我国 1 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此专门作了规定 ,但对该犯罪的规范程度还值得探讨 ,如 :未经许可侵入别人设防系统应当构成犯罪 ;单位可以成为该犯罪的主体 ;对于侵入非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黑客”,只要行为产生法定构成犯罪的后果 ,就应负刑事责任 ;“黑客”犯罪如同其他故意犯罪一样也有犯罪的几种状态 ;可以将该罪与因利用该入侵行为实施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