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探究,并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明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以此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国内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由于大学生人格、道德修养和行为自律能力尚未定型,过度上网容易引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问题。对浙江某高校375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调查显示:首先,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情况总体中等偏下,一部分大学生可能涉及网络违法;其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网络法律意识较为淡漠;最后,大学生的道德观还不成熟,道德自律意识较差。为此,从政府立法、社会监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个人道德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丽萍 《现代交际》2012,(5):225-226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负面影响,开放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心智发展的尚不成熟等,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较为突出。为此,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现状,创新工作手段,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以有效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4.
网络道德暴力在"道德、正义"的名义下,通过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大规模舆论攻击,甚至由网络平台发展到现实社会的围攻,以使对方受到道德惩罚或迫使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网络道德暴力具有"暴力"的性质,扰乱了网络生活甚至是现实生活秩序,客观上妨害了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形成。大学生实施网络道德暴力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言论自由的异化和群体动力,外因是社会情绪郁积和"匿名制服"效应。基于"共享共治"的基本精神,通过大学生网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携手行动是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暴力问题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行为失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有效应对,应从法律、道德、技术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技术的约束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动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里特有的虚拟性,时空分离性,行为活动的隐匿性等对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格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开阔视野的形成,养成开放的思想及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宽容度外,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中多种角色的扮演给大学生带来了双重人格。现实适应问题和人格的退化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外,还要求进行网络道德建设,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不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境差,大学生网络法律道德意识淡薄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发现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学生网络行为和心理的特殊性、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和形式单一。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袁绍成 《职业》2013,(12):33-34
大学生“道德银行”是网络时代催生的产物,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离不开网络。具体来讲,网络运行是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载体的技术路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道德银行”构建目标的实现平台,大学生应在网络社会里实践“道德银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来越多。大学生是重要的网络用户群体,其思想、行为、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深受网络影响。网络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采取新举措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道德推脱问卷、大学生移情问卷和网络欺负量表对江西省3所高校的5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呈正相关关系(r=0.54,P<0.01),移情与道德推脱和网络欺负分别呈负相关关系(r=-0.34,r=-0.29,P<0.01);移情在大学生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道德应该是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法律",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容易产生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还不够完善,很多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缺乏认知,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寻找对策,对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2.
如今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尤其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多样、多变、丰富、便捷是网络社会的突出特征。网络促进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选择困境。然而,现在高校偏重对大学生道德知识的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不能独立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薄弱阻碍了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提高以及德行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在不同环境中的诚信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和系统。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兴起的新媒体时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高速普及的重要受众,网络文化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益显著。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网络文化传播方式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结果表明:在新时代,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征.网络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和丰富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危机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负面影响。本文在阐述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的同时.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途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网络群聚行为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做了明确的界定,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走访的形式,归纳总结,分析网络群聚行为特征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表现,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对网络群聚行为存在广泛的消极因素以及网络群聚行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时效性、形象性,大大拓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然而高校的思想工作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使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倾斜;网络文化的自由性、隐蔽性使大学生道德判断力消弱,道德人格缺失;信息网络的虚拟性使大学生人际关系淡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变革和措施来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正以光的速度穿过世界的大街小巷,网络发展的快节奏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同时网络也带来了各种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它不仅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本文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明确网络道德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春静  李芳 《职业时空》2009,5(11):99-100
从网络文化下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着手,指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息道德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及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