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     
《领导文萃》2014,(6):132-134
中国制造业进入“高铁换牛肉”时代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以来,已先后向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多国提及高铁合作。为何高铁如此受他重视呢?首先从发展的规模看,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近万公里。  相似文献   

2.
《咨询与决策》2014,(10):19-19
我省的高速铁路,从2010年10月开始的武广高铁,到2011年的合武客专,再到2叭2年的石武高铁、汉宜客专,从无到有,总计愈740公里,而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沪汉蓉通道上的,从麻城到武汉的麻武线,武汉到十堰武康二线,现已开行有时速130公里已上的动车,总里程也达600多公里,二者合计有一千多公里,从武汉出发到咸宁、黄石、黄冈、孝感市的城际高铁也将开通,这对推动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我省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是现代科技的重大成果,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湖北率先进入了高铁时代,站在了当代铁路发展的最前沿,占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谱写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新篇章。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作为区域性客运专线,是构建湖北高速铁路网梯次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深刻地影响着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模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随着信息技术由"大爆炸"时代跃入"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海峡两岸数字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该文分析了海峡两岸大数据产业合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提出打破合作壁垒、完善互动机制、加大数据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人才强市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争夺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焦点。武汉作为华中的特大城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仅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促进武汉跨越式发展、发挥武汉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支点”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要。为此,加强人才强市战略的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咨询与决策》2011,(12):28-31
宜昌-长江经济带上的明珠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40多年前,葛洲坝见证了他从长江边蹒跚起步;17年前,三峡工程注视着他在荆楚大地茁壮成长;8年前,高举“沿江突破”战略,开始从“三峡时代”走向“沿江时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宜昌人通江达海的开放意识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高峡显壮美,水电写华章,城市竞风流,一江春水奔腾不息……  相似文献   

7.
唐良智:武汉债务“安全、可控、良性、可偿还” 10月20日,武汉市长唐良智在接受BBC访谈时指出,武汉现在的债务是与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偿债能力相匹配的。当下武汉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必须搭建城市发展的功能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武汉会制定合理的举债规模,优化债务结构,  相似文献   

8.
汉川市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借助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依托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激活内在活力。集聚生产要素。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心城市邻近县域地区在“两圈一带”战略背景下的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高铁枢纽作为城市的触媒元素,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引擎,进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对触媒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佛山西站枢纽触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推进佛山西站枢纽触媒效应的建议。作为高铁经济落脚点的高铁枢纽,如“一粒石子”落入到“平静湖面”,将对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及社会文化等产生一系列重大的连锁反应。本研究基于高铁枢纽作为城市“触媒元素”,  相似文献   

10.
《咨询与决策》2013,(12):30-31
2011年上半年,为发挥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在推进武汉城市圈、鄂两北地区、鄂西南地区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及襄阳、宜昌等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最大决策,又称“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1.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1,(45):15-15
近日,国务院批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该省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对其战略定位是: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城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2003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建设以武汉为核心,周边八城市参与的武汉城市圈,不仅要改变武汉传统辐射范围内的城市呈“离心”现象和武汉被边缘化的态势,而且要使武汉城市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增长极,从而实现“中部崛起”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集群作为城市圈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又是研究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如何衡量目前武汉城市圈的产业集群水平和现状,确立产业集群以发展方向和途径,无疑又是有效促进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14):12-13
2030成熟的国家中心城市1城市空间主城与新城均衡"发育"2交通"高铁+城际"成为主流出行方式3产业集聚全球研发采购价值链4人才"人才红利"催生知识与创新中心1《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中,对于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定位为1个主城区+6个新城的"1+6"格局。来自联合国2011年的数据显示,武汉已成为巨型城市,到2025年,武汉城市人口将达到1270万人。据预计,主城区城市人口将逐渐向新城转移,腾出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需要一个龙头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运宝 《决策》2005,(1):27-29
当更多的目光都投向中部地区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武汉时,武汉能否成为撬动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汉对中部的带动力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经济中国制造业进入"高铁换牛肉"时代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任以来,已先后向马来西亚、泰国、澳洲等多国提及高铁合作。为何高铁如此受他重视呢?首先从发展的规模看,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高铁通车里程已经近万公里。其次高铁建设成本低廉,在票价低廉、舒适度和速度方面也能够满足当地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高铁外交"模式的出现说明,中国制造业开始摆脱"衬衫换飞机"模式,进入"高铁换牛肉"时代。如果高铁能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必将有助于改变"中国制造"的窘境,让其实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与向西开放战略以及四川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背景下,在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外部环境等对外开放条件已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雅安作为成渝地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要提升向西开放水平,需要更高的开放合作新平台和更多的优势产业竞争点。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增强经济交往便利化为目标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新平台,与西藏及发展相对落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全方位合作。应准确把握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找准产业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培育区际国际经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向西开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0):19-19
9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省及武汉城市圈被寄予厚望。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中央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以数据为基本手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社会形态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虚拟公共空间与现实空间数据化进程同步加速的挑战,围绕数据进行城市战略调整和治理创新既是城市调整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战略要求,也是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从城市数据化、数据开放化、开放创新化、创新社会化、社会平台化、平台服务化六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数据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2月23日,中国长江中游湖南长沙、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和湖北武汉4个省会城市的市长,在武汉共同签署《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这四个城市的书记市长在会上阐述合作意愿和合作机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竞争合作模式已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然而并非所有的联盟都有着成功的业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开放程度把握失度.该文将耗散结构理论同企业战略联盟开放程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透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理论平台,对开放程度进行了界定,指出了企业战略联盟的开放形式与开放方式,对企业战略联盟的开放程度研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应用模型--企业战略联盟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