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峰 《老友》2010,(10):20-20
西方国家也有腐败。但就如一筐桃子,由于能够将烂桃子挑出来、扔掉,所以保持了整筐桃子的新鲜。国际透明组织每年都进行全球范围的国家廉洁度和腐败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除新加坡外,都是西  相似文献   

2.
腐败一直是世人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不存在腐败问题,也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反腐败,中国亦是如此。怎样反腐败?笔者认为,制约权力和监督掌权者是基本的两个方面。许多实践证明,对当今中国而言,监督掌权者比权力制约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期权受贿是期权腐败在刑法学上的反映,期权腐败是期权受贿在犯罪学上的根源。我国学者关于期权腐败的概念的研究有四种不同的层次。通过对“期权”涵义的再解读,期权腐败包括职前腐败与职后腐败两种情况。通过对期权腐败行为的具体分析认为期权受贿指将要担任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在担任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从事该项公务后,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或者曾经担任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担任公职或者从事公务期间,受他人请托,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其离职或者结束公务之后向请托人索取、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其在主体及客观方面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频道     
根据“透明度国际”协会公布的全球各国商务生活腐败情况年度排名,最好的国家是新西兰,最坏的国家中尼日利亚。 “透明度国际”创立于德国,它的工作由格丁根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领导。其统计的腐败排名依据对54个国家企业负责人所作的多次调查,采用从0(普遍腐败)到10(没有腐败)的指数的统计方法。该国际公布全世界最有德行的前10个国家是:新西兰、丹麦、瑞媳、芬兰、加拿大、挪威、新加坡、瑞士、荷兰和澳大利亚。10个腐败现象严重的国家依次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肯尼亚、孟加拉国、中国、喀麦隆、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5.
最近对腐败的经济影响的研究激增,这使人想起有关鸡和蛋的古老难题。几乎每篇这样的文章都涉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腐败,还是先有与腐败相关的经济现象? 以腐败与国际贸易为例。看来合乎逻辑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腐败会损害对外贸易,因为外国人将宁可不与索贿的海关官员和靠不住的官僚打交道。另一方面,同样似乎有理的是,外贸很少的国家即使致力于遏制腐败,也不可能获得很大利益。在每一种情况下,在对外贸易与腐败程度之间都存在一  相似文献   

6.
老饿 《北京纪事》2013,(12):24-26
最近一项全球民意调查显示,觉得自己被人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这项由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住全球32个国家进行,这项凋奄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受访者的年龄任18~65岁之间。他们每周至少要工作24个小时,而且在每个国家的受访人数不少于400人。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土耳其和希腊,分圳有78%和69%;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的比例比较低的3个国家分别是卢森堡23%、丹麦25%和比利时28%。  相似文献   

7.
民众腐败容忍度的差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两个方面来衡量。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相关数据,为测量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提供了实证支持。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与透明国际的全球清廉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和反对腐败的行动分别与腐败现象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度,其中民众对待腐败的态度与腐败严重程度弱相关,民众反对腐败的行动与腐败严重程度强相关。对民众腐败容忍度的实证研究表明,降低民众的腐败容忍度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基本条件,而激发民众积极采取反对腐败的行动更是有效治理腐败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介绍全球国家治理指标(WGI)研究项目的最新动态,覆盖了212个国家和地区,监测了1996—2007年国家治理方面的6个指标:言论和责任、政治稳定以及没有暴力或恐怖主义、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治、腐败控制。通过32个不同的组织提供了35个数据源,我们得到数百个特殊而独立的个体变量以测量不同的治理指标,从而得到最新的综合指标。这些数据是公共部门、私营部门、NGO专家以及全球范围里抽查的数千公民和公司对治理观点的表达。作者们也明白无误地报告了每个国家评估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发展政治学原理认为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其腐败程度较之传统和现代时期更为严重。我国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有其特殊性。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要有效地防止和反对腐败 ,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现象。控制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政府中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组织及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途径产生了租金,引发了寻租活动,即寻租性腐败。在县级政府中寻租性腐败主要寄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北部某县1999年-2006年腐败案例为样本,分析了这种腐败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从经济人和道德人两个维度出发,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寻租性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腐败行为是有成本的。在经济学家看来.腐败行为是腐败官员作为“经济人”角色的一种“自觉”活动,但由于腐败破坏了经济系统既定的帕累托状态,损害了效率和公平,因而腐败被经济学认为是可“理解”但不可“容忍”的。现行的反腐措施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实施也是有成本的,这或许不是最优选择,经济学家更希望找到一种制度能够“经济学”地“内化”腐败,使腐败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上有人错误地认为腐败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其实这两者并无必然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改革开放反而是消除腐败现象的必由之路,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认为,公职人员腐败与否是现实国家与理想国家差别之关键;公职人员腐败是社会一切弊端之源,公职人员腐败之源在私有制,私有制之源在私有家庭和男女不平等。柏拉图提出了消除公职人员腐败的措施:实行男女平等,实行共财产、共夫共妻共子女的公有制。这一思想尽管有其脱离实际和过于激进之处,但也蕴含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积极方面可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方学界关于"民主与腐败关系"的探讨有3种流派:第1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联系,第2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存在线性关系,该流派分为民主有利于腐败治理和不利于腐败治理2种观点,第3种流派认为,民主与腐败存在非线性关系,即一个国家的腐败程度在民主化的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该流派分为"倒U型"、"S型"和"J型"关系3种观点。西方学界关于"民主与腐败关系"的探讨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祸国殃民。反腐斗争的成败,关系到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邓小平同志对治理腐败十分关心,有许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治理腐败的根本;选拔好各级领导成员,是治理腐败的组织保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法制,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同志治理腐败思想的特征是:1.治理腐败的坚定性;2.反腐措施的综合性;3.依靠力量的人民性;4.治理腐败的长期性。其实质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借鉴经济学分析方法,认为文化虽然其本身是静态的,但不同的文化内核之间却存在着动态博弈,以178个国家清廉指数作为样本构筑腐败与文化价值内涵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博弈模型中的假设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结合我国实际,认为作为治理腐败的新路径,必须加强公民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厅局级干部,堪称领导干部了。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基层实践经历、若干个“台阶”的实际工作锻炼,没有显著的政绩和群众的信任,不经过组织的反复考察,我想,是到不了这级岗位的。然而,贵州有个叫做周叶的无业人员竟一步跨越七八个台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吏治腐败是历朝历代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卖官、奢侈等几个方面,它破坏了纲纪、法治,其结果是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在于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2在于封建的官僚制度;3在于封建国家的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9.
伊辽 《百姓生活》2011,(3):45-45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1800万老人患老年痴呆症,每7秒就会出现一例,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因此,家人应多留意身边老人的身心健康,早预防、早发现此病。  相似文献   

20.
腐败就是公共行为攫取超额人力资本利润,导致公众福利下降的结果。腐败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随着国家反腐倡廉的不断进行,许多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特别是腐败现象从显性向隐形的转变,为反腐败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文章对隐形腐败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隐形腐败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