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永明诗文、梁代中期诗文、宫体诗文等三个方面 ,对二十世纪的齐梁诗文研究作一宏观上的回顾 ,考察、梳理了一百年来齐梁诗文研究的历程 ,凸现了齐梁诗文在二十世纪的研究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研究者对齐梁文学逐步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孝绰与宫体文学的倡导者萧纲、萧绎兄弟均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他的宫体创作虽不乏轻艳肤浅之病 ,但却能够融合永明清新明丽的特色。刘孝绰艺术创作与宫体文学主张一致 ,但由于萧纲东宫文学集团的内在排斥性及其本人的恃才傲物而一直未能真正融入宫体文学集团。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50-70年代及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翻译、出版政策的变化,作家的个人阅读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这两次调整不仅对创作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而且为作家的阅读经验和文学记忆的形成划定了范围、指示了方向,从而对新中国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阅读是思想和艺术的汇集,新中国文学正是传统文学、外来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经由不同时代作家的"阅读—创作"不断汇集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新中国文学形成了自身的传统,作家也赢得了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上最大部分的名著名作,一般都在作家"青年后"时期完成.名著名作中,又特别集中呈现这一时期作家人生的境况、心态和精神风貌.研究这一现象并探究其美学特色,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学世家是中国古代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吴江的叶、沈两家是明清时期江浙地区著名的文学世家,两大世家曾经三代联姻.这种文学世家间的联姻对文学产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这种联姻构成彼此间在文化上的门当户对,这使得成长于文学世家中的女性,在出嫁后仍然有可能生活在文学(文化)氛围较浓的环境中,从而有继续进行文学活动的可能;二是这种联姻可以带来一种家族间的文化优势组合.这种优势组合造就出一些杰出的女性作家;三是这种联姻在密切家族间关系的同时,也促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文学活动,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学史上最大部分的名著名作一般都在作家"青年后"时期完成.名著名作中又特别集中呈现这一时期人生的境况、心态、精神风貌.研究这一现象并探究其美学特色,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中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齐梁时期的一代文宗,沈约不仅以其文学创作领时代风气之先,也以其富有创见的文学理论,对这一时期乃至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约的文学理论,集中体现于他的文学史观与文质观中。一、重视文学审类价值,勇于肯定“新变”的文学史观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历代文学,沈约的《谢灵运传论》尚属首次。他的这种做法,时稍后出现的刘翩的《文心雕龙》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心雕龙》比之《谢灵运传论》显得“体大虑周”,但就两者的文学史观来看,刘勰比沈约显得保守。而沈约在论述先秦到刘宋这一漫长时期的各个…  相似文献   

8.
由金柄珉、金宽雄主编的《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延边大学出版社 1 994年出版 )虽然已出版 7年多了 ,于今拜读此书 ,感受犹新。深知朝鲜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发展要真知今天 ,必须了解昨天。全书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运用比较文学、文化交流学、文艺传播学、接受美学等文艺方法论 ,客观地叙述了朝鲜文学发展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朝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文学》一书分五章 ,第一章上古至统—新罗时期 (— 9世纪 ) ,第二章高丽时期(1 0世纪— 1 4世纪 ) ,第三、四章李朝时期 (1 5世纪— 1 9世纪 ) ,第…  相似文献   

9.
英美文学中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英美文学中的反映;论述了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盛行时期)以及40年以后(后现代派盛行时期)等四个不同时期英美文学中所表现的女权思想的特点;探讨了由早期具有女权思想的英美作家侧重反映两性冲突(及其对双方的伤害),和对实现男女平等的向往到后来女权主义作家着力表现妇女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的演变过程。在肯定其积极因素的同时,指出其“没有揭示妇女问题实质所在和实现妇女解放的有效途径”的主要局限。  相似文献   

10.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张学军岳阳大学中文系(一)“回归’与“返祖”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两大特征,它是整个人类文学创作中两种不可忽视的常见现象,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的“回归”是一种归属意识的反映,它主要建筑在作家、艺术家对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将伤痕文学的观照视域局限于大陆中心,遮蔽了我们对这一文学创作现象本应丰富的体认。在世界华文文学视野下考察伤痕文学,至少在现实主义的表现、苦难叙事、人道主义思想情怀等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伤痕文学创作本身所提供的文学审美多元性和丰富性,大陆伤痕文学的艺术局限性在海外华文作家的同类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补充,从而获得对伤痕文学的一种整体认识和评价。同时,它在一定层面上促使我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需的文学史视野和文学史写作应该在多大的时空维度上展开也具有直接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对其进行分析、追问,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建安文学占有重要地位。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196——220),作为文学史上的分期,建安文学指的是建安时期和在这以前的初平、兴平及在这以后的曹魏黄初、太和、青龙等时期的文学,时间大体有半个世纪左右。这段时间虽不很长,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了重要变化的时代。作为这种变化的突出一环,建安文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无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格比起两汉文学来都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文学黄金时代的风云人物,计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等人,三曹凭藉他们突出的政治地位、革新精神、文学才能和创作业绩,在其中占据着中坚地位。本文拟就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评价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所需求的不同的文学样式.本文拟用文化分层的方法研究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以及两者的关系,即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放入文化的四层次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中的心态文化层进行理解,进一步将两者分别归入心态文化层中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确认民间文学自身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丹 《兰州学刊》2005,36(1):261-262,286
文艺复兴以来,"主体性"就是西方思想家们关注的尖端问题,萨特的"主体中心论"和福柯的"人(作者)之死"等两大观点对立,在中国,此问题也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故从文学自身属性出发,对这一命题进行多角度探讨,来阐明只要文学存在,主体性是就必然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和体裁中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表现出来而已.  相似文献   

16.
绪论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是通过作家头脑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就是人的意识。就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大领域来讲,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它是人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  相似文献   

17.
王丰先 《兰州学刊》2007,(6):138-140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体而微的五言诗史.文章从时代把握、作家选择、作品解读和文学史理论等方面,探讨其中所展现的文学史观,认为它不仅为我们研究齐梁前五言诗发展演变与盛衰起伏提供了重要坐标,还是我们解读历代五言诗人诗作的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18.
1996年9月,首次以省政府名义设立的“贵州省文学奖”在贵阳隆重颁发.其标志着90年代在更权威之层面上,本地文学界与政界对“以行省划分文学”的进一步认同和强调.从获奖者全属“贵州作家”(省作协会员)这点看,这种认同和强调更多是对作者身份之“地域—行省性”的肯定与张扬(故已调回外地的客居作家便不在此范围内).按此种划分,包括台湾在内,中国现有31个平级的省市自治区,自然也就派生出与之相对应的31个地域文学单位.在此当中,“贵州(省)文学”虽只是一个实力薄弱的部分,却已占有不可缺少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民族的文学 ,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 :即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和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少数民族文学 ,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 ,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 ,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如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 )、《江格尔》(蒙古族 )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 ) ,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特别是宏篇巨著的《格萨尔王传》 ,更冠古今中外。各兄弟民族的作家文学 ,在我们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公正地评价“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文学”(1949—1966)的成就,是当今理论界客观存在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当代理论工作者对“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几经起伏和变化。“文革”前多为满堂喝彩;“文革”中则是一概横扫;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恢复名誉,评价甚高;进入80年代后不少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一批年轻的评论家对“十七年文学”多持批评态度。为何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对同一研究对象的评价竟会如此翻来复去、起伏不定、褒贬悬殊?这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吗?这是中国当代文坛独有现象吗?这与评论家自身的政治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