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啸给西方社会科学带来了危机,也给陷入学科体制和理论困境的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发展空间。多年来,西方的主流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没有很好地适应中国研究的客观要求,导致许多误判和失误。随着中国对西方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西方的当代中国研究领域从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努力改变自身以适应中国的发展。与此同时,西方社会科学各学科,以及社会各界研究者也纷纷投入对中国的研究,使得西方的当代中国研究在学科特性、研究队伍构成、研究内容,以及与西方社会、与中国元素的互动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必将对这个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红秀  谭培文 《创新》2019,13(4):38-48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己成为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城市化潮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研究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全球背景、全球数量和质量发展前景及其对全球经济、生态、社会发展意义,集中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土地制度、城市移民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西方学界的中国城市化研究有富于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优点,但西方视角解决中国问题缺乏解释性和指导性,西方的中国城市化研究整体上尚未形成理论体系。中国学界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化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丹尼尔·F.武科维奇(Daniel F.Vukovich)所著的《中国与东方主义:西方的知识生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是对中国研究领域进行的元学科反思。在考察和分析了西方中国研究界对毛泽东时代、大跃进运动、中国电影等的研究状况,以及西方大众媒体、文学作品和理论体系常引用中国作为参考的现象之后,武科维奇认为,当前中国研究领域的主流话语体系是"汉学东方主义",西方有关中国所进行的知识生产主要在这一框架下实施,因此难以避免对中国产生偏见和错误认识,中国研究领域亟须对该话语体系的自我意识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从教科书的时效性角度出发,对当前西方大学中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类课程的教科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课下阅读材料挑选的一般要求,本文试图将西方当代中国研究各主要领域的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分类梳理,从中国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研究、中国政府政策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国际关系三个方面,考察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颠覆与建构1990年代以来英文学界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敏磊  毛升 《社会》2006,26(1):187-205
在当今中国女性研究领域,女性群体形象一直是东西方学界共同关注的主题之一,特别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一批较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和期刊论文。本文试图对20 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的英文研究成果加以评介,并与大陆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以期从女性群体形象的角度探讨西方中国女性研究的特点及其与大陆女性研究在理论立足点、学者性别构成、选题等方面的异同。这些女性群体包括:新女性传统女性、才女、家庭妇女职业妇女、贞妇烈女、妓女、农村妇女、女勇士、女尼等。  相似文献   

6.
市场转型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晓斌 《社会》2002,(12):26-30
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央主导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导向的经济的同时 ,国内外研究者们对在这场转型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得失以及转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影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市场转型 ① 理论的宏观背景对社会主义市场转型过程及其结果的研究兴趣的增加与社会主义研究中研究范式的转变有关。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 ,西方社会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灵感来源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而对社会主义及其转型的认识 ,则成为近一、二十年来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灵感来源。在上个世纪80年代苏东和中国开始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之前 ,支配西方社会…  相似文献   

7.
当下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过于强调学术性,因此时效性和务实性便成了问题。众多主题的分析焦点都放在过去的内容上,即使是现实性问题也都慢一拍;中国学研究领域偏重于语言文学,而忽视了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国学研究需要加强对中国地方的研究,不要只关注中国的中央和中心城市,更要加强对地方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在韩国的知识界存在,在中国的知识界同样存在。中国学者在面向西方,包括面向近邻韩国时,也同样缺少对对方当下问题的了解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研究视野。因此,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不能简单地直接照搬西方的研究模式,而是要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上升到学理层面,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学界内外出现了所谓中国"新盛气凌人"的说法,有关的辩论在最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该说法宣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突然表现出了"强硬"的姿态,有挑战美国霸权的企图,对亚太的稳定,对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中国"新盛气凌人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长期盛行的"中国威胁论"的一种翻版。与此相应,有关中国国力和战略思想的讨论也有一些进展。西方的很多研究对中国发展的前景还是持观望的态度,对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趋向也有争议。但"新盛气凌人论"的蔓延对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很强的干扰作用,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应对的。  相似文献   

9.
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备受国内外学界的争议.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推进则主要得益于有关推进与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成果的一系列法律(尤其是民商法和经济法)改革.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特殊作用--法律作为经济改革的护航者提供着"双轨制"激励以及中国式的特殊制度弹性,而作用的变化趋势则是向正统理论回归.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发展,现代性和后现代语境也逐渐成为国内学者关注较多的话题,诸如后现代在当前中国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后现代与现代性的关系等问题,都是中国当下文论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热点.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文论界几乎引进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有主流学者的作品,真可谓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至2008年,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我国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丁文 《学习与探索》2001,4(1):122-127
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社会及其向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主要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特殊的国家政治体制与政治规范,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中国的这种特殊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工业经济学     
工业经济学在西方明确地成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这一学科的名称则是在五十年代确定,并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在此以前,研究这一学科的著作有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工业的经济学”、“工业与贸易”、“工商经济学”、商业学等。在美国则一般叫作“工业组织学”。西方工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业部门内各种经济力量的运动及其规律。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这些经济活动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从而有助于实际工作。但是,由于学者们在基本观点、研究的重点以及方法论上的分歧,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并未完全一致。从近年发展的趋势看,分歧正在缩小,一致的部分正在扩大。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这一学科形成的历史有密切关系。虽然自从西方有经济学以来,对工业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就是经济学研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中国人口学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本年度国内主要人口学核心期刊《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人口与发展》《西北人口》《南方人口》以及人大复印资料《人口学》等进行文献检索,梳理相关的代表性文献,对中国人口学研究重点关注的人口生育政策、老龄化与老年健康、人口流动和城镇化、人口与经济、人口统计与方法等若干领域以及婚姻家庭等相关主题进行了系统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一 对领导活动的哲学关注自古有之,如柏拉图就是西方最早明确认识到哲学与领导以及领导者关联性的第一人.但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学科,领导哲学的正式提出却是以加拿大学者霍金森的<领导哲学>(1983年)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客观必然性.首先是现代知识谱系分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在领导学的学科领域内难以用科学手段加以解决的诸如领导者的本质、领导伦理等问题陆续浮现.为了对领导有更透彻和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思想史学科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稳步向前推进,其中,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儒学与民主制度等成为当年的热点和亮点。学术界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一、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重视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把思想史发展放在社会结构变动的过程中来审视,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侯外庐学派的一个重要学术特点。然而在新的西方思潮大流中,新生代的学者对侯外庐先生及其倡导的研究方法有些淡忘或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指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史研究已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这一研究的热潮中,有关北京城市史的专著与论文也大量出现.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北京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北京史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都是全国其他城市所无法替代的.为此,本文拟对整个20世纪中外学者有关北京史的研究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为什么没有对比较政治学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42份比较政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定量分析指出:首先,由于有关中国学研究成果大多倾向于发表在区域研究刊物上,导致这些成果与其他学科领域相隔绝;其次,这些研究仅围绕以中国政治为唯一导向的话题展开,失去了广阔的比较视角的潜力;最后,西方比较政治学似乎已陷入所谓的"民主棱镜"(democratic prism)之中,使得比较政治学研究在方法和概念层面存在既定框架,进而影响相关研究者,导致这一领域的学者难以适应有关中国崛起、发展及与之相伴的改变学科传统观念的争论,并限制了学者对比较政治学核心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中国研究的领域因对西方理论的依赖,而未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理论体系。研究者或提倡西方理论本土化,却又局限于经验研究,罔顾理论;或试图与西方理论对话,但只是局限于说明中国经验不符合西方理论,无法提炼出自己的理论。所以,中国研究领域正被两种对立的理论倾向所主宰:西方化和本土化。如何超越这两种对立,做出有目标的选择和融合,这是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新理论的前提(黄宗智,2005)。  相似文献   

19.
《中国:长期发展问题与选择》一书及与之有关的附件和背景文章是研究80年代中国经济的主要文献。世界银行目前是西方对中国经济进行大规模协调研究的唯一机构,仅仅这一点,就会使人们对它的成果感兴趣。对经济学家来说,这种研究还使人产生另一种兴趣,即对中国的分析是在对许多国家作了比较研究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这种研究也反映了世界银行对全球总的看法。正是由于把共产党中国的现实置于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机构在几十年的经验中所形成的思想框架内,所以,这一研究将成为有长远历史影响的文件。世界银行有关中国的叙述可分为三部分,即对现在的看法(以及对过去的看法,过去导致了现在),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一些特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趋势、新方向。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并实现包容性发展?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实践经验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论是理论来源,还是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世界意义,无不体现了其包容性发展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本,充分吸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异端经济学的优秀成果,融合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思想精华,立足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道路,构建一个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能够反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运动规律的经济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