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诞生于整理国故运动中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虽然盛极一时,却很快地宣告停办。其深层原因,缘于改办大学之后,清华内部的学术生态、权力结构和校园思潮等一系列因素的消长。首先,由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建制并不符合现代大学体制,研究院与大学部的关系紧张。其次,随着清华少壮派教授之崛起,确立了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及传统,改变了校园的权力结构。最后,清华文化运动为激进政治思潮所取代,校园思潮有显著而迅疾之转移,国学研究院失去了维系其存在的民意基础。清华国学研究院虽是昙花一现,却有其独特的学术建树和丰富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社会各个角落的展开,清华园里相应地出现了一股文化运动的思潮,当时称之为"清华文化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感染时代精神的清华师生们,开始以犀利的眼光,反省清华教育中的"美国化",重新检讨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形成了中西文化调和的校园思想氛围。深处其间的清华学子们,同时感受"整理国故"运动的强烈影响,于是从批评学校忽略中文教育发端,而后扩展至呼吁学校加强国学教育,直到最后在多重因素的衡量之下,校方遂在清华改办大学之际,创立了旨在"中西并重、新旧沟通"的国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3.
4.
李轩航 《理论界》2009,(10):189-190
国学重新成为高频使用的词语,不仅超出学术讨论的范围,还渗透到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这个一度被认为是高深、晦涩的文化,竟在市井平民中赢得一席之地,并引发了一场空前的热潮.本文试图从国学在大众范围兴起的原因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弊端、揭示国学的大众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寻觅性灵:从文化到禅宗》一书中,方立天先生对中国国学这一概念从广义的层面进行了新的界定,不但阐述了中国国学的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性,而且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国学同国内各民族、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方立天先生对中国国学概念的新界定给我们以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是公民的社会,在建设现代化和走向法制社会的中国,造就一大批既注重主体权利、同时对国家和社会极具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大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界定现代公民的概念,明确在大学进行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掌握公民教育的内容,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王丹 《社会科学》2023,(11):89-98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土文学史编纂的代表之作,一问世就因其中西杂糅、新旧不均的体例受到极大争议。学界针对钱基博的文章学观点多有研究,但从他的教师身份以及教材角度切入,亦可解释该著之体例和主旨上的特殊之处。一方面,《现代中国文学史》是新学制规范下的产物,其思想脉络可在钱基博十数年的教材与讲义中找到印证;另一方面,该书亦有意与学界对话,以“提纲挈领”“详考因果”来纠正日式文学史模式,以史家笔法扩充“文学”的外延,以易学“会通”思想融合新旧学术,以文化上坚定的中国立场达到纠正道德人心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8.
在国学研究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似乎也正享受着它的蜜月期。不过,这并不能掩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尴尬:中国传统哲学应该转换成怎样的现代形式?中国传统哲学能否开出真正的“哲学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如何兑现它对现代社会的承诺?为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应,本刊特约数篇文章以示讨论。这几篇文章或从学理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路径,或从学科的角度提出中国传统哲学开展的方式,或对中国传统哲学出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或以现代网络为背帚,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生存发展所面对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或以儒学为案例,探讨儒学当代开展的诸种方式。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开展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学术课题,编发这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同行与学术界的关注,以便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全球发展观念,对各种西方理论和学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回应时代的挑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先后与西北大学、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09年9月,西安)、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2010年8月,伊春),围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根据两届论坛的研讨情况,我们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瞿林东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构架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骨骼;加强对中国史学遗产的研究,作为中国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心胸和气度,借鉴和吸收国外史学的积极成果,以充实和丰富中国史学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国外社会科学产生、发展的简要回顾  谈到社会科学 ,人们首先要问 ,到底什么是社会科学 ?这虽不是一个难题 ,但要想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 ,也并非易事。 8~ 9年前 ,我曾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 )写了“社会科学”这个词条 ,我对社会科学下了这样的定义 ,社会科学系“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运动变化及发展规律的各门科学的总称。社会科学用客观和系统的方法研究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政治与经济进程以及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让我们简略回顾一下社会科学产生的历史。从严格意义上说 ,社会科学之成为一门真正的…  相似文献   

11.
按使用的功能.晚清以降的“演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政治宣传与社会动员,二是文化传播与学术普及。前一类声名显赫,后一类影响深远。与学界同行的思路不太一样。我更关注后一种演说。因其与现代中国学术及文章的变革生命攸关。至于与“演说”三足鼎立的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以及报章书局的大量涌现,使得学者们很少只是“笔耕不辍”,其“口说”多少都在媒体或文集中留下了痕迹。  相似文献   

12.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样一场空前的变革无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如新旧体制摩擦、利益分化显露、价值取向各异、文化碰撞加剧。诸如此类种种矛盾,仅仅依靠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的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由于社会、科学和教育本身的因素,现代大学教育的模式发生了裂变.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作为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之间的中间类型,其兼具的双轨性使其拥有了作为第三种类型大学教育存在的独特的复杂性,使其在性质、地位、使命与职能、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另外两种类型有极大的不同.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教育的走向和当前面临的几项要务.  相似文献   

14.
让·皮亚杰(J.Piaget)是当代认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以研究儿童智力发展、认知建构理论而闻名。贝林指出,皮亚杰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的影响,可以与莎士比亚对英国文学的影响和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影响相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大学的文化特征及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劲松 《学术界》2008,2(3):176-180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深入分析了现代大学的文化特征及内涵,从新的角度研究考察大学文化概念的界定,提出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创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人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切实担负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对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影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学校行政机构、党团组织注重管理控制的理念,强化学校对学生的引导、影响作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寝室、社团、网络的实践性特征;充分利用传统单位体制和现代社会新组织形式各自的优势,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创新调整利益关系的各种制度和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通过制度保证的现实利益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本身也是对特定生态进行适应的结果,它的核心特质都能在其与特定生态环境的关系中得到深入理解:天人合一源于农业技术不能掌控的自然环境;情理精神生成于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伦理本位奠定于以情理精神为基本原则的规范环境.然而,现代学校作为起源于西方社会的组织机构,本身所构成的生态环境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经常使现代学校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僵死"的文化.因此,提升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学校中要创设出与传统文化兼容的环境,使学校中的传统文化鲜活起来,从而在根本上为学校中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承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8.
王先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王著")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艺术心理思想的著作.说王著全面、系统,是因为其涉及到了中国古代的主要历史时期及中国古代所有重要的艺术心理思想;说王著深入,是因为其是将中国艺术心理思想放置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心理这样广阔的宏观背景上来展开研究的,在研究方法上是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作参照和导引的,是与古代及现代的艺术活动实际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