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对象征主义译介始于1919年,1920年最为集中,1923年收笔,并于1925年开始否定象征主义。他的译介着眼于新文学建设的需要和思想启蒙运动,所选的对象都带有相对的进步性,还关注到负面影响。但他未能区分象征主义在艺术哲学观和创作美学上的不同所指,这是导致他全然否定象征主义的关键所在。他的译介还缺乏对象征主义艺术特征的概括,对一些现象的理解、概念的使用也有不当。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关于诸文学现象的研究中,象征主义被忽略了。对象征主义力陈其存在价值的,最早是象征主义营垒里的一些人物。将象征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上现实主义之后的一个时期的概念来理解和使用的,是韦勒克。他从坐标的纵轴方面认定,象征主义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结束后欧洲文学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从横轴上观察,象征主义发端于法国,最终,扩大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运动,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学工程。这样评价,并不意味着象征主义独占文坛,也不能说它完美无缺。最终,它也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穆木天、王独清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首先较为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象征主义诗论,戴望舒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主要在于发展了象征主义的诗论,那么梁宗岱对象征主义诗论的贡献则主要在于建构了由"纯诗"说、"象征"说和"契合"说构成的象征主义诗论体系,成为中国象征主义诗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张杰 《理论界》2007,(6):214-216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流派主要有三支: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主义。在这三大文学流派中,象征主义以其完整的创作思想体系、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创新的文学创作手法、一大批成就卓著的作家而雄居各派之首。象征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本文将对这三个发展阶段分别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旭海 《南方论刊》2003,(3):48-50
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诗歌有其相对独立的艺术主张,形成了甄别于其它诗歌流派的艺术特点.中国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无论从意境、人物形象抑或情愫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象征主义诗歌特有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6.
佘丹清 《兰州学刊》2006,(11):82-83,115
梁宗岱与梵乐希因为共同的文学理想构成异国之交。在对梵乐希的接受与传播中,梁宗岱成为我国象征主义诗歌纯诗理论整体观论第一人,又可以说是最后一个象征主义诗论家①。他为诗学领域展示了一个多层次、系统化、立体化的纯诗论体系,这由象征主义诗论以及梵乐希象征主义纯诗论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理论有机化合而来。所以他的诗论理论来源一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个则是国外的象征主义诗论,特别是梵希乐的纯诗理论。但是,梁宗岱却不是一个完整的象征主义诗歌创造者,这是因为他的聪明自恃而又疏于持续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超验里的经验──论《故事新编》的象征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位深具现代意识的作家。已故的唐先生就曾敏锐地指出过他对尼采的“酷爱”和小说创作中的非理性因素,这标志着他与“二十世纪新思潮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联系。“①这新思潮中,包括西方现代主义的主要派别,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象派等等,而对鲁迅影响较大的则是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美国学者哈市就认为,“鲁迅抛开欧洲的现实主义派和自然主义派及日本的自然主义派”,“因为他根本就对现实主义技巧不感兴趣”,“他喜欢与象征主义有瓜葛”的一些作家②;荷兰的佛克马则指出鲁迅译介的作品中,“用于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8.
柴华 《北方论丛》2012,(3):29-33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周作人"象征即兴"的观点旨在为初期白话新诗寻找一条发展新路,梁宗岱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合理误读"则蕴涵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的基本质素和理论构架,而穆木天从尊奉象征主义到否定象征主义,把诗歌的社会价值等问题带入诗学建构领域。由此看出,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实、接受者的认知能力和期待视野都参与着理论传播图景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9.
富玲云 《学术研究》2003,(6):148-150
梁宗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象征主义理论的中坚与纯诗理论的探险者。他源于契合的象征论体现了对象征主义的深度把握,而纯文学追求中的纯诗观与节奏观反映了他在诗歌上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0.
俄国象征主义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其象征性包括强调“应和”和重视多义性两个方面;探索性则表现为通过音乐性和视画性体现出来的在诗歌语言、音响、造型方面所做的大胆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俄国象征主义的艺术创新,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现代主义是很敏感的,当象征主义作为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前卫先锋进入中国时,鲁迅便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他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象征主义作品,而且将象征主义运用于小说创作,并使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偕相行,彼此交吻。从而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现代小说。  相似文献   

12.
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白银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在叙事文体上的成就是创作了两个历史小说三部曲-《基督和反基督考》和《野兽王国》。这两个三部曲,不仅标志着白银时代象征主义从理论建构步入创作实践上的建树,成为世纪之交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品,而且因其在叙事时间上对70年代以来叙事文本存在方式所进行的重大变革,使历史传记小说化、小说由现实主义而象征主义化,深刻影响了白银时代小说发展走势,并在一个世纪后继续显示出人文主义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具体文本分析、论述第一个三部曲在叙事时间上的具体特点,表明19世纪俄国文学在此时发生了从物理时间向心理时间转移的现象,并潜在地为苏联文学发展提供了选择空间.对比出与西欧象征主义之差别。  相似文献   

13.
象征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它的主要载体是诗歌艺术。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已超越法国疆界,波及英、德、俄、西班牙、葡萄牙、尼加拉瓜、乌拉圭、美国和中国,成为国际性文学派别。人们通常把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这一流派称之为前期象征主义,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象征主义称之为后期象征主义。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消亡于十月革命后。在时间上和前后期象征主义上承下启,  相似文献   

14.
鲁丹 《学术探索》2012,(8):164-167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结合的典范,剧情取自比利时象征主义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剧。"象征主义"文学主张朦胧意境,强调含蓄,用象征、隐喻、联想、暗示以及语言音响效果去创造深远的诗境。本文阐述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基础、象征主义美学内涵,反观其对20世纪歌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文学是我国新文学中影响最大也是介绍最早的一个派别。“忧郁的情思”里包含着“生活的热忱”,是中西象征主义文学所共同具有的突出特点。两者的不同在于:西方的象征主义者的“忧郁”和“热忱”,来自于对社会的整体否定,以及个人极端发展的强力意志精神,在“人与世界”这一永恒性命题中思考人的意义和价值;而中国的象征主义者却总是关注与“个性生命”密切相关的具体社会问题,个人精神所呈现出的“具体性”和“现实性”特点,使他们对人自身价值的理解没有达到西方象征主义者的高度,另一方面他们却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就其诗歌意境来说,中国的象征主义不具有西方象征主义那种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中西象征主义虽然都追求诗的纯美理想,重视想象、比喻、暗示和音乐性等,但在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中,抒情与感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论俄国象征派的批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向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转变之间的象征派,其批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们贬低现实生活,夸大艺术的作用,信守“美将拯救世界”的箴言。这种“纯艺术论”的美学现,表现为以索洛维约夫为代表的“艺术拯救世界”的宗教化主张,和以勃留索夫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使命在于传导出“心灵的运动”的两种类型。他们把象征主义说成迄今文学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佳状态,过分夸大象征主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俄国象征派在创新艺术形式和磨厉与完善诗歌语言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把多用点象征手法就当成了象征主义,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有人说鲁迅的《野草》是象征主义的,其原因就在于此。其实,象征手法和象征主义是很不相同的;甚至象征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也并不是同一种东西。三者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把它们混淆起来,会造成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上的混乱。 一 象征手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文艺表现手法。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它都由来已久,决不是象征主义的独家发明。  相似文献   

18.
穆木天作为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早期引进者和创作实践者,对于象征主义诗学的接受经历了汇通、重组与汰变的历程,不仅展示了东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复杂性,而且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富的理论启示意义和文化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希 《广东社会科学》2003,1(4):156-159
本文将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象征”论的接受历史进行了如实梳理和辩证剖析。象征主义的“象征”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象征,中国新诗多从创作方法来理解象征意义,并以“兴”来阐发“象征”。中国新诗在接受象征主义过程中融合民族传统审美范式,立足自身发展,并进行了自己的诗学建构。  相似文献   

20.
周渝 《学术探索》2012,(8):141-142
象征主义作为20世纪重要的文学思潮,是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最先提出的象征主义的应和论。本文从通感这一生理心理现象说起,通过对《应和》一诗的分析,从简单应和以及超验的概括来说明象征主义的由来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