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成远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2,1(1):26-32
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两种形态 ,却未作具体阐述。现代研究者对它们也未作深入的探讨。对此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来探讨写境和造境的艺术特征 ,认为写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自然之美 ;造境具有主观抒情性、表意性和理想化抒情手法等。写境有画境、物境、事境等类型 ;造境有缘情写镜、直抒胸臆、象征虚幻等形态。 相似文献
2.
3.
陶文鹏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2):5-11,17
宋词洋溢着激越的感情,主观色彩浓烈,驰骋着大胆奇特的想像和幻想,表达远大理想与高洁人格,营造出浪漫神奇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些造境的浪漫词篇,是宋词园林中的艳丽奇葩,是艺术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们的出现与广泛流传有力地证明:滥觞于屈原的《楚辞》,又在唐代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众多诗人的作品中放射出奇光异彩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在宋词中得到了继承发展、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张鹏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14-216
中国园林造境艺术含纳天地、吞吐八荒、风物兼备、内缘心意、揽物意驰、观园心飞,别有一番情韵。纵观中国园林建构体系的演化,彰显在中国园林造型范式中的具有华夏文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局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或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注重的还是文化蕴含,并形成了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从而营造出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5.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中国古典小说有一重要的美学特征,即意境创造。古典小说在造境艺术中,常见到化虚为实,以实求虚的表现方法。《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多用这一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希望表现一些不要太多修饰,比较单纯的意象,我也会画牡丹,画荷花,但路边不知名的小草杂花更能打动我,它们拥有不知名的美感……SHMJ:你为什么选择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你生活的地域—岭南有关吗?广东气候宜人,植被丰富,题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林茵:不同的地域植被不同,北方一样也有许多花草植被,每个地方的植物都有其独特性,从这一点上不能简单的说我画 相似文献
7.
在《蕙风词话》及相关的论述中,词境是况周颐经常提到的问题。认为静境是词中很重要的境界,也是词的最高境界穆境的重要特征,常常以此作为词学的批评标准。况周颐强调的静境,一种是审美状态,一种是审美境界。静境的创造可以从内心及作品两方面来创造。 相似文献
8.
徐沛君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4,(11):19-21
对于朱天杰先生的山水画,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阐释,颇具有“构成”意味的形式感,雅致而清丽的设色效果,朴厚而挺括的线条……种种特色,不…而足。而笔者认为,朱天杰先生山水画最有特色也是最值得品味之处,在于造境。唯有理解了其造境,才能领略其笔墨形式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彭立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1):47-49
历史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哲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令人困惑的问题,西方史学界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两类针锋相对的史学方法论:一类是旨在排除主观因素以“客观”再现历史真相的方法论(“无我之境”);另一类是旨在彰显主观因素以“重构”历史认识的方法论(“有我之境”)。通过对这两类方法论的优缺得失的反思,指出其对构建我国21世纪史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
陶渊明把自己同自然圆融为一,能泰然地对待一切烦扰,从哲学意义上进入了“无我”的境界,这为他诗歌最终达到“无我之境”铺平了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真实、朴素、自然、平淡、通俗而又精炼,许多论家把这一风格称为“自然”,这正是“无我之境”的诗意表现.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达到“无我之境”,这与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终归自然是密切相联的,是一种自然之性的表现与折光. 相似文献
11.
岑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4):8-1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本身就是创造性的理论,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恰恰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即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更大的创造力.资本主义正是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革,才保持了一定的活力.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合理、更完善、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应该在马克思主义这种创造性理论指导下,不断进行改革和自我完善,进行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从而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社会价值可以从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历史价值表现在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先导,能够引发思想或观念上的变革,在量上丰富了人类的理论宝库,在质上使人类的理论水平实现跃迁三个方面。其现实价值表现在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全面创新的基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课题成果的一部分,根据对江苏地区随机抽取的426名大学生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用以说明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及其高考成绩与智力、创造力倾向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是:1.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智力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大一新生的高考成绩与创造力倾向之间却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晓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117-119
18世纪中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生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商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着货物的破损问题.于是,产生了以保护商品安全为功能的"商品包装".但其包装设计仍处于"原始"状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的"商品包装"已经日益成熟,展现出时代性、创造性、绿色化和风格化的四个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是增强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文章从现实出发,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旺盛的创业活力与公正、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互为因果。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激发和保持创业活力,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目前创业环境较差的状况,政府应通过提供系统的创业公共产品以形成对处于高峰期的我国创业活动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李运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69-72
创新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精髓。江泽民的创新思想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科学思想体系 ,主要包括创新的动因或重要性 ,创新的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创造观与人本主义创造观的内在联系,两者都认为创造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创造性,这取决于两者具有反对机械论、原子论的哲学基础,但在创造的动力学理解上,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学者以"奉献动机"确立了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主义原则,从而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分道扬镳.讨论了后现代主义是从自然的整体、有机的创造性来理解人的创造性,这种创造观不是局限于人对社会的索取与奉献,而是将其扩展到从自然的接受与向自然奉献的统一,在生态学的基础上规范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简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67-70
本文从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求出发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关连以及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