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小说语境下的"故事",是指被一定的时间延续着的、其间人物具有各种因果关系的、被叙述人有意进行强调或弱化处理过的事件."时间"使故事有了容量,"因果关系"使这些容量蕴涵了张力,而"强调或弱化处理"则是让这些容量和张力以一种技巧性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2.
2005年,英国乔纳森.凯普出版社推出了张戎和乔.哈利戴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英文版)一书,一时间引起"巨大轰动",随后台湾出版了繁体中文版,同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海外发行铺天盖地。《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虽禁止在中国大陆出版,但网上亦出现PDF版本和各种评价信息。或许由于该书无论在史实和观点上,都存在着过  相似文献   

3.
"断手姑娘"是一个世界性民间故事类型.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中,因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这一故事融入了较多的儒家文化观念意识,体现出明显的道德训诚意味.通过与欧、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同一类型故事比较,在故事文本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方面,我国这一故事的本土化特点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4.
王蒙的小说创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作品数量丰富.在他不同时段的作品中,存在一种"互文"现象,即对某种经验类型、典型场境或故事的反复重复,其中,"大义灭亲"的故事类型在他不同时期的小说中一再出现."重复"是原型的典型特征,王蒙小说中"大义灭亲"的故事,就具有了"原型"的意味和价值."大义灭亲"的故事,最初出现在<小豆儿>中,继而重现于<青春万岁>中,最后在"季节系列"中再度重复."大义灭亲"故事在重复时,某些故事因素被轻微地改写,从而引发了故事语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传统"英雄杀嫂"故事多借助英雄在"酒与色"、"江湖与家庭"、"兄弟与妇人"等多元选项中做出既合乎江湖规则又合乎伦理道德的选择,以确立英雄在江湖中的地位,为此,作品往往以丑化妇人,杀死妇人作为叙事策略.金庸在借用这一故事类型的同时,也必然地沿袭了故事所传达的主题,这是作者无法自主的.金庸对这一传统母题的创造性改造主要表现在叙事时空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6.
"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利用孩子爱听故事这一天性,将英文单词、词组、短语、句子随着故事的发展,由少到多、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巧妙地夹杂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根据"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原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适当使用母语,巧用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在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南方民族叙事诗叙述故事在时间上不可避免是线性的,但不可能与"真正"的故事时间完全一致.表现在"时长"上,叙述时间的总量不可能与"真正"的故事时间的总量完全相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省略、概要、场景、延缓、停顿等.  相似文献   

8.
侗族的"再生人"如今已成为侗族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人"口述文本在侗族村寨中流传甚广,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口述故事类型。"再生人"故事听似荒诞,却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依据;其深层文化逻辑即侗族对阴阳两界的解释和认识;在侗族民众祭桥、过阴等信仰生活中也有诸多表现。这些代代相传的信仰习俗也为"再生人"口述文本的传承提供了相应的民俗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白族民间文学中的龙形象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 "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在中国20世纪末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神灵"与"鬼怪"交织在故事中,使小说蒙上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作为一种象征,神话原型预示和代表了人的命运,更加丰富地演绎了白鹿原上悲欢离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但其中为何让梨的原因倒未必人人清楚。《文士传》说:“孔融年四岁,与诸兄食梨,辄其取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小儿应该取小梨。但小儿之小,是指年龄小还是指兄弟之排行小?如果小儿活到了三、四十岁,年龄已不小,兄弟分梨,还捡小的吃吗?  相似文献   

12.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3.
喻兮 《华人时刊》2009,(8):58-60
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都有过冲动消费的经历。如何处理新而无用的东西,成了大家颇为棘手的问题。而在上海,一个叫祝月圆的女孩巧妙地借"物"发挥,面向白领开起了易物铺。在替他们处理"绝用品"、让更多人"占便宜"的同时,自己也挖掘出一条财富通道。下面来听听她讲述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朱朱的近期诗歌特别是其最新诗集《故事》里,融合重构了诗人的童年经验和中年回望,其诗歌"故事"的核心指向了"生命落差"的命运谜底。朱朱以突出的"诗性记忆"能力使种种生命细节在诗艺创造中获得造型、色彩和温度。它们见证了朱朱从早期繁复的工笔细描到新近的质朴准确的技艺转变,同时也是已届不惑的朱朱重建自我跟世界、自我跟记忆关系的一次意味深长的尝试。俞平伯曾经有过"诗歌共和国"的说法,朱朱则进一步发挥。"江南"在汉语中是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在悠久的诗文传统中,"江南"沉淀的更多是一种美学风格。当朱朱把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和一个现代政体概念相连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思考着时间中的"生命囚徒"如何通过文化书写而突围的问题。《故事》的"故事"在小处关乎童年、亲情,又在大处勾连着作为伤痕和禁忌的历史记忆,并被提升为一种生命主体的思想体悟以及走向语言以自我拯救的诗写立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魂与身"的故事.细加区分,可以将这些故事概括为两种类型:一是人死后灵魂脱体的故事;二是生魂离开活体的故事.文章对这两类有原型结构模式的故事的发展作出简要概括,并试图从文化学批评中的宗教批评和原型批评两种视角对其形成背景作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旧东北民间流传着很多"翁婿"故事,岳父和女婿形成对立的文化角色.这些故事在情节上的典型特征是女婿与岳父在社会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翁婿斗争中女婿的胜出.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必须结合旧东北的历史地域文化特征来探究.这些故事折射出的是旧东北农民的道德观念和阶级意识.对统治阶级的贬损和对下层民众的认同构成了这些民间故事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不仅是一位抒情小说大师,更是擅讲故事的高手.他的故事观艺术性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实践中:用故事来抒发情感;"求真"与"求美"、"写实"与"写梦"相结合;长于用情节的逆转手法;象征化的叙事等等,显示了极其深厚的叙事功力.  相似文献   

18.
蛇的故事在不同时空的不同作者笔下被多次"故事新编",分别打上了时代和作者独特的烙印.从冯梦龙的"情教"到刘以鬯的现代意识,再到李碧华的女性情感困惑和宿命,蛇的故事在不断地得到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9.
"扁鹊治病"的故事,小学就读过。当年那些在课堂上朗诵 课文的小学生,如今有不少都成栋梁了吧?现在想起来,那个 故事不是光指治病,不是光告诉我们有病快去瞧。那个故事说 的是,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小事所积累的。这些不和谐的因素 刚开始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它们会慢慢发展开来、蔓延开来,互 相纠结,难以梳理,最后就会变成大病,牵一发而动全身,到 那个时候,病入膏肓,说什么都全晚了。 在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他一直抱怨在机场排队的苦。我见 过司机们在机场排的大队,从进港厅门口能排到四五公里以外 去。他说:"在那里等个活,往往需要七八个小时,结果拉上一  相似文献   

20.
世界的细节     
朗诵但丁诗歌的"首席肉贩"我们听到过"首席小提琴手"、"首席编辑"、"首席设计师",但我们很少听到过"首席肉贩"。这个发生在意大利"首席肉贩"身上的故事,可能不仅会改变我们的做法,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