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大学生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失业不同于一般群体的失业,他们是一种高知识、高成本、高预期、高动能群体的失业,因此,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不同。同时,他们又没有一般失业群体的职业经历,在纳入现行的保障体制中时,存在制度障碍。学者们提出了“一般救济说”“特殊救助说”“失业保险说”“社会津贴说”,等等。相较而言,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津贴制度比较符合我国现实状况,失业救助津贴应划分出不同的标准,即就业促进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资金来源从财政拨付中解决,中央和地方应采取分担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有关“新失业群体”研究中,一般都是将其视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忽略了其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东北。文章主要是在阜新这一特定区域,采取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新失业群体”存在的原因和表现出来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3.
《今日南国》2010,(14):51-53
这个夏季,又一群毕业生将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烦恼和不安踏入社会,他们蓬勃朝气的面孔让我们想起多年前的自己。 这些可能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最后一两届毕业生,在全球经济环境寒意不散的这个盛夏,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惘、愤怒、价值缺失。“长大成人”,这个在10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当代工业发展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内就业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而“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就业主要群体,“就业”本身就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已经成为当下就业大环境的新特征。对于大学中有着较强学科优势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观念特征及内容如何,关系着就业工作的指导思路和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5.
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余华等先锋作家及其作品被称之为“后新潮”,他们对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秩序进行绝对地反叛和怀疑,根本否产极价值和意义,常常在恐惧和绝望中进行“死亡叙述”,描述死亡过程,93年余华小说《活着》的问世,表明他已进入“新写实”的行列,他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等都已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顾祖钊的诗学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审美化语境下中国诗学意识自觉的一项创获,以三维整体观取代二元平面逻辑为中国现代诗学传统增添了新质。他的体系之基本要素是“艺术至境论”、“三元观念论”、“引进-超越论”,在“以中融西”的过程中“以中正西”,从而保存华夏诗学的文化同一性与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7.
说到民工,人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破旧的衣衫,迷惘的眼神,为了养家糊口在城市里四处奔波……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民工(有人把他们叫做“80后民工”)的观念与老—代民工完全不同,他们中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侣12%,外出务工动因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  相似文献   

8.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失业群体”的社会生存状况与自身的先赋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确实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导致了其在就业中遭受一定的社会排斥。“新失业群体”的父辈由于本身的失业下岗而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由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特殊的体制转轨境地,使之遭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9.
“80后”消费群体将逐渐成为我国酒店市场的潜在力量,酒店及其产品必须经过重重考验才能最终被他们所接受。通过对“80后”消费特征的认识,针对单体酒店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网络营销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和落后、网络营销能力有限、网站设计技术落后、网络安全受质疑等问题,提出:我国单体酒店应准确定位目标市场,设计个性产品;建立有效的在线直销系统;开展网络互动、体验营销以及通过“众包”加强酒店网络营销队伍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最具影响的当代西方文化思潮之一,萨特存在主义哲学首先启迪和深化了70年代末以来文学表现人生和自我的发展情状,特别是促进了"先锋派"文学"自我"表现的转型;其次,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标榜"新写实"、"新生代"和"晚生代"的一批作家先后登上文坛,他们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萨特话语的中国转化.由于时代氛围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80、90年代作家对萨特存在主义话语的文学解读和叙述方式有着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在萨特影响下中国新时期文学中"人"的观念已经走向重构.  相似文献   

11.
教养观念随着时代进步会发生新的变革,80后教养观念无一例外地成为现代教养观念革新的一个标签。80后教养观念就是指80后成为新生代父母后对于教养下一代所持有的教养观念。中国的80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80后教养观念直接关系未来人口的素质,甚至国家发展。本文试图从80后教养观念的形成因素及表现和与传统教养观念的交锋比较中,明晰确定80后教养观念的时代特质,以期使人们对80后教养观念有所了解并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透过“民工荒”时期的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个案研究,探讨貌似矛盾的“民工荒”和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两种现象的内在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愿性失业青年民工的存在所揭示的深刻主题:部分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职业观正在发生变化,这是他们城市适应性增强的表现;给青年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和途径,建立合理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加强引导,形成合理的职业观和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近代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职业结构的基础上,失业者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他们主要集中于传统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失业的知识分子或青年学生大多分布于党、政、军、教育与工商等机构,失业人员大多从事中低层工作。失业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成为他们求业的瓶颈,最终也影响了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理论语境出发,论述了“上因派”诗歌观念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诗学观念对实现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实现西方诗学的本土化转换的现实性意义。突出了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新小说”观念,作为现代中国小说理论批评“逻辑起点”的重要构成内容,鲜明地体现着偏重小说社会功利性的现代理论诉求。其以“小说界革命”、“小说为国民之魂”、“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等为鲜明思想标志的“新小说”理论批评,使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在小说的价值观念、本体观念、类型观念、叙事观念乃至小说文论话语方式等方面发生从古典向现代的急遽转换,呈现出勿庸置疑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传统知识分子。其性格特征和心智结构更偏重于传统,现代观念只是他解读和接受传统的一种独特方式。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使得其爱国思想独具特色。“良心”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格、气节等思想是其爱国思想的基础。其群体意识由“人群”观向“人民”观的巨大飞跃,以及爱群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其爱国思想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17.
身体叙事已经成当下文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卫慧、绵绵、上海宝贝已经接力90年代陈染、林白、海男的“个人私语”,拓展女性身体言说的新空间。90年代诗歌写作也不能免除身体的“介入”,无论男性诗人还是女性诗人,他们的诗中总是或多或少、隐晦或直白的关涉有关身体的一种色情情调。诗歌中的色情并不一定用身体的赤裸程度来表示,90年代前期的诗歌偏向于强烈的性暗示和暧昧的描写。而到了“下半身”写作时则突出了以身体的性为武器的性爱书写。色情由暖昧到明朗、复杂到浅薄、个别到普泛的过程,昭示了“个人写作”在美学观念上的鲜明的渐变过程。“色情”话语加上都市诗歌的再度兴起,二者一同打造了90年代“个人写作”的整体诗歌风貌。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新失业群体"问题主要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本文从"新失业群体"共有的一般特征分析了民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现状、特征及途径,寻求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城镇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注重自我,更注重权益维护,更注重发展前途……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既和过去的农民工一样面临共同的问题,同时具有自身的新特征和新诉求.从文学作品中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切入,以打工者性别差异所呈现出的不同命运为线索,通过文学作者与社会学研究者不同关注点体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奋斗和困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坛对“新小说派”及其作家作品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取得进展。流派研究的标志是80年代开始出现直接以“法国新小说派”为研究对象的论文。90年代后,学者们更为关注这一流派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新小说派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些文章开始对“新小说派”的技巧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性总结,有些文章跨越国别、民族对新小说派展开比较研究。中国对新小说作家和作品的研究也开始于80年代,至今为止,对“新小说派”四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