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民族》2007,(8):40-40
草原文化作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三大源流。自治区成立6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事业体系。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机构总数10832个,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民族出版是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少数民族文化积累、传播、引导等重要职能。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出版,对于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3,(5):18-18
正张家界市土家族研究会成立于2000年10月,现任会长吴远平。自成立以来,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普及土家族文化知识,学会编著、出版了《湘鄂西土家族》《土家知识百问》《土家地区名胜大观》《中国民族风情游丛书·土家族》《永定区民族史纲》等40多本民族研究、旅游书籍。为了探索少数民族民俗散文创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挂靠省民委。基地成立后,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民族经济研究基地、武陵山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研究基地等三个分支基地。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政策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社会微观视角出发,以青海藏区多元文化场域的双语教育与区域发展的社会重构为主题,探析了新时期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文化的互动性、民族文化在区域利益层面的博弈性等多重社会文化样态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青海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拓展与推进基于多元民族文化场域中异质文化间的并存共生、良性互动与包容共享,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不能忽视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共享、包容与尊重是双语教育最终取得发展的动力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一个群体通过感情的交流、性格的磨合、精神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一系列文化的长期发展和慢慢积累就形成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是我党执政的文化资源。十二五规划以来,澜沧县结合民族文化内涵,抓好党建工作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民族数学是近年来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元素与数学思想、民族数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关注民族文化价值"等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民族数学进入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提供了可能,也为我国民族数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分析"十五"期间广西民族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提出广西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强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的共识;以民族节庆为平台,广泛推崇民族文化;加强和扶持民族文化载体建设,借助现代化手段,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构建"点、线、区、网"相连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这是辽宁省成立的第一个民族研究机构。省民族研究所成立后,开始对辽宁少数民族展开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辽宁省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了研究工作以辽宁少数民族为中心,以满族研究为重点。这项工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学、语言和民族理论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的。在民族史方面,重点对满族形成发展的原因及条件、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关系;满族文化的特征、八旗制度的作用及得失、民族习俗的坚持与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作为研究现实民族问题的依据。在文学方面,重点对满族作家文学和民间歌舞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1.
彝族文化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时代文化为视角,分析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罗里密村以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的个案,总结罗里密村在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炼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经验与启示,对新时代弘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立 《民族论坛》2014,(9):24-27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湖南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2012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等纲领性文件,对传承与发展我省少数民族艺术文化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湖南省民族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3.
丁建定 《世界民族》2002,10(2):70-74
12世纪中叶 ,英国开始入侵爱尔兰。 1 9世纪中叶 ,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迭起 ,成立于这一时期的爱尔兰民族体育组织 ,为了拯救爱尔兰民族传统文化 ,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 ,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以求唤起爱尔兰民众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爱尔兰民族体育组织不仅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复兴 ,而且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政治独立的密切关系 ,积极参与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政治斗争 ,是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是我国声乐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性和独特艺术性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一方面民族声乐中的审美原则与价值追求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到源头,另一方面民族声乐自身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内容,正是此种关系,使得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民族声乐,包括民族声乐的内涵、传统民族声乐的几种基本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底蕴,紧接着探讨了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包括传统文化声乐的体现、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清楚地展示了民族声乐之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最后就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做了探讨,如丰富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手段、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能等.  相似文献   

15.
论地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商业价值放在首位而开发利用地域民族文化,往往对地域民族文化起到破坏作用。只有在保护下的开发利用,才能使地域民族文化得以长久保存并发挥出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保护地域民族文化的最高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在保存民族文化之根的同时,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07,(12):12-13
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民族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开创民族文化事业新局面,1999年国家民委在全国开展民族文化联系试点工作,湖南省民委也把建设民族文化联系点的工作放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对全省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推荐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联系点,2005年又确定保靖县民族风情园、张家界永定区罗水村、江华瑶族自治县贝江村、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村、隆回县虎形山村等为省级民族文化联系点。具体工作由省民委文教处牵头。几年来,省民委以永顺县为重点,着力推进联系点的建设,民族文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东华大学族群所本于文化知识的实践行动,于1995年创所之初即规划"原住民自助文化研究计划".透过"原住民自助文化研习营"的活动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文化采集,以及借着观摩活动与鼓励自行研究,原住民自助文化研究有了初步的成果.1998年族群所创立了在职专班,提供地方教师与相关人员取得正式硕士学位的机会.由于课程的完整安排与独立的论文写作,原住民相关研究得以在地方开展.2001年成立之民族文化学系更透过一半名额保障原住民学生的措施,吸引了更多的原住民学子加入自助文化研究的行列.东华大学族群所十年来的努力过程,期许着人类学与原住民研究之间有更好的互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全球化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期。民族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面临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民族节日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它与民族旅游正在日益整合。在节日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民族节日文化心理的变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主要是通过四个途径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新疆都是一片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广阔天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文化互动的摇篮。在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的进程中,以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历史与现实互动为主要类型。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具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多元文化共存、在历史与现实中多元文化交融、长期文化互动中形成了多维共性等特点。在处理当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互动关系中,应该以费孝通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为殷鉴,在良好的文化互动环境中,实现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民族认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文化和民族的本质特征,在民族认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剖析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质,揭示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在民族认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增进民族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