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他明确提出民主与法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之一。他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作斗争 ,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公众关系,是人类文明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之一。政府与公众关系的调节方式主要有思想调节、行政调节和法律调节。本文着重论述了法律调节的作用,并指出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建构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法律调节模式,充分发挥法律调节与其他调节方式的作用,是使政府与公众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调整作为社会现象既是社会的目的,也是一种手段。对法律运行的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的衡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必要准备。法律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是相应的经济、文化、政治条件的成熟,从立法到法的执行、法的适用以及法律的监督以及其间的相互推进致使社会主义法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如今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之一。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社会和谐与否与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民主政治条件下,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个民主与善治的社会、秩序与法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宽容与友善的社会、诚实与信任的社会。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早已成为举国之共识。法律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诸多共同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法律翻译既要兼顾法律译入的功能,更要突显文化输出的作用.生态翻译取向的法律翻译基于语言合作对话、多样共生、和谐共存的前提,不仅关注言内的话语建构,同样关注言外的法性传承与文化重构.生态再现法的民族性、重塑法的文化性,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提升国际形象、树立本土价值自信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章超 《江海纵横》2009,(1):47-48
正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符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于1994年初萌芽,经过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在法律上确认,至2003年9月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而正式建立。目前,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有机体,政治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中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都体现着一种政治文化的理念。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视角,从什么是政治文化和政治文化建设入手,对当前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和如何发挥政治文化的作用等对政治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通过方法论上的商谈模型的建构,区分了影响民主商谈过程的两种不同的社会因素:一种是通过反思地加以调节的文化因素,一种是通过政治和法律控制的社会权力因素。在哈贝马斯看来,尽管社会权力因素受到了政治和法律的控制,它们还会影响民主商谈过程,而自由的、公开的商谈会制约它们的影响力。商议民主和经济学民主、选择民主以及法团主义的差别在于,商议民主把政治权力看作是交往权力转化的结果,而其他的民主理论则把政治权力看作是社会权力相互制衡的结果,从而使民主政治失去了社会整合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民主的政治。资产阶级宪政视角下的法治国家是在资产阶级宪法基础上构建的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国家形式。法治是民主宪政的内在要求 ,它不仅表现为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生成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而且是对法的内在价值的追求及其生成的理念。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宪政视角下的法治国家应当有完备的法律和法律体系 ;必须建立起相对平衡与相互制约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及其监督体系 ;应当是一个坚持依法执政、廉洁、高效、民主、法治的国家形式 ;应当是一个严格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力并相互制约的法治国家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司法改革 ,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宪政视角下的民族法制 ,反映了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特质  相似文献   

10.
论协商民主的法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商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对扩大公民参与及理性对话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在扩大票决民主及民主决策的基础。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协商民主的主体、内容及程序均应受宪法及相关法律(包括硬法和软法)的规制。协商民主存在的争端应当通过协商本身及法律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法制社会 ,法律的基本作用被认为是约束与限制权力 ,而集权制政治的权力基础却来自内部 ,来自于领袖或一党制中的政党的威望或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法律制度对这种权力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 ,集权制政治与现代法制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传统权威有依赖作用 ,另一方面现代法律制度有助于现代法律文化的形成 ,而现代法律文化是对传统权威的一种挑战 ,现代法律制度还为集权制政治的改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同时提出 ,解决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2.
主要是从社会历史文化及思想理论背景等视野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源起的原因,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法律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明晰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源起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并且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区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城市社区的政治文化建构作为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法律的相对滞后、见物不见人的文化心理、责权利的分离以及“社区人“意识的淡薄,是阻碍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只有从中国政治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积极培育新型公民文化,改进政治社会化方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等,才是正确建构城市社区政治文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基础,以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为核心,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作用.在现阶段,探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构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继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之后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明确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提出“到 2 0 1 0年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纵观人类法律文明的发展 ,法治表现为制度却生成于精神。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制度不仅具有文化的表征和意蕴 ,而且其建立和生存赖以文化为基础。从历史上看 ,不同文明国度在其演变中产生了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主和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民主权利.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努力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确保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和维系社会公平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荀子·王制》篇提出了“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作为儒法两家对立局势的破冰之人,荀子引礼入法,提出“法而议”的法律思想主张,宣扬兼重法律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最终选择以“法义”为代表的实质主义作为法律价值遵循。对于现代法治而言,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方略下探究荀子的“法而议”思想,对确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重大价值。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意义上,“法而议”思想对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等具体操作也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显著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司法伦理建设,改善司法伦理现状,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发挥司法作为社会公正“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那时起,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制定了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婚姻法、继承法、专利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它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6,(5):87-91
从政治哲学角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都属于规范性概念,其民主指实质民主、人民民主,既非程序民主,又非自由民主或宪政民主;自由指积极自由而非消极自由;平等指社会平等而非法律、政治平等或机会平等;公正指实质公正而非程序公正,社会公正而非法律公正。当代中国所奉行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等价值观绝不是西方国家所实行的那种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而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