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引起了美国朝野热烈的争辩.遏制派与接触派在4个问题上(中国是可以遏制的还是不可遏制的、中国的崛起对美国与世界是不是构成威胁、美中两国是否存在共同利益,中国走向民主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展开了辩论.克林顿政府适应时代潮流,面对现实,选择了接触派的主张,形成对华接触与合作的政策,但也继承了70年代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利用台湾遏制中国.目前,美中两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开始构建,克林顿政府准备在6个方面同中国接触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1964年 1月 ,法国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事件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导致美国盟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引发美国政府内关于对华政策的大讨论 ,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 ,1 966年约翰逊政府提出的“遏制但不孤立”中国政策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打破“缅甸困境”,美国将对缅政策由孤立与制裁调整为接触与制裁并重的两手政策。新政策开启了两国高层接触的大门,两国关系将从僵持与对抗时代进入缓和与对话的新时代。但美缅两国间的固有矛盾并未解决,美国也不会放弃对缅甸的制裁,两国关系很难根本改观。美缅关系的变化有可能对中缅关系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使中缅友好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4.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7,(5):88-91
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以及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全面竞争引发了美国学界新一轮关于对华政策的反思和争论。美国传统所奉行的支持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富有、强大、和平的国家并希望与中国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正受到质疑。在当前美国主流思想界,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反对中国崛起的改变派与支持中国崛起的维持现状派。前者基于现实主义视角,主张改变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华接触政策,对华奉行接触和遏制的双轨政策,加强威慑甚至对抗;后者从自由国际主义视角出发,主张继续奉行美国对华接触政策,与中国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经历了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到改善中美关系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再到既维持美中关系基本框架及诱压中国进行“和平变革”两者相结合的政策等几个阶段。克林顿上台后重新调整美中关系,谋求与中国接触,加强与中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但克林顿政府在对华政策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阻力如政党政治、台湾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研究和考察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1955)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战略的制订和实施。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出于防止中国加入苏联阵营的目的,曾对华采取了较灵活的贸易政策,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华则采取了全面经济遏制和封锁的政策。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和国内的一些不同意见,继续带头对华采取孤立和封锁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的经济已连续二十年以近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取得了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在国际事物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经济仍将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许多西方媒体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在经济上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人国。中国的巨大成功,使世界上一些反华势力又妒、又恨。他们散布中国威胁论,提出要“遏制中国”。一、遏制与接触相统一的对华政策在西方的反华势力中,以美国的对华战略最具代表性。“美国对中国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派把中国…  相似文献   

9.
从南沙群岛问题看美国对华战略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南沙群岛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考察了美国对南沙群岛问题的策略变化过程,并着重分析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美国对南沙问题的政策变动是美国对华战略变化的微观反映。对此,笔者提出警示:从南沙问题上反映的美国对华战略变化;联华扼苏→接触+遏制→全面遏制中国,给中国的军事、外交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谈起,主要探讨美国在整个战争期间是如何考虑中国因素的。美国之所以发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并不是一场误会或错误那么简单,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一部分,是冷战思维与美国门户开放梦想碰撞的结果。在越南战争的十几年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18O度的转变。美国为遏制中国而全面干涉越南,又为走出越战泥沼寻求与中国的缓和。越南战争是美国战后外交政策的分水岭,越南战争的结束和美中和解的实现导致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划分势力范围和对抗为标志的冷战时代向以对话和合作为标志的全球化时代转化,国际格局也由此开始走出对抗的两极格局,人类相互依存和彼此合作的时代开始到来。  相似文献   

11.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香港已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到60年代末,美国历届政府实行的对华政策是敌视中国,并采取了不承认和孤立、封锁和贸易禁运以及支持各种反华势力图谋推翻中国合法政府的行动。60年代末上台的尼克松政府一改此政策,实行了与中国对话、谈判、改善关系并力图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政策。尼  相似文献   

13.
施爱国 《国际论坛》2012,(1):1-7,79
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更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基于美国对过去数年及当下缅甸局势变化的判断;从内涵上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对长期以来美国孤立制裁政策的补充,其核心特点就是柔性施压与全面影响和渗透;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美国采取了全面拓展同缅甸各阶层政治接触、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注重对缅公共外交、突出对缅援助、保持与更新施压制裁等措施;目前,缅甸国内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对缅"务实接触"政策将因应缅甸局势变化,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应未雨绸缪,改变政策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单一的现状,检视充实对缅政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缅甸"务实接触"政策的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下的必然结果,更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基于美国对过去数年及当下缅甸局势变化的判断;从内涵上说,"务实接触"政策是对长期以来美国孤立制裁政策的补充,其核心特点就是柔性施压与全面影响和渗透;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美国采取了全面拓展同缅甸各阶层政治接触、重视国际合作与协调、注重对缅公共外交、突出对缅援助、保持与更新施压制裁等措施;目前,缅甸国内局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美对缅"务实接触"政策将因应缅甸局势变化,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中国应未雨绸缪,改变政策实施对象和实施方式单一的现状,检视充实对缅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国政府所奉行的对华政策或是"接触政策"或是"遏制政策";从美国新政府的亚洲政策、全球战略、外交班子的组成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环境来看,美对华政策将在接触与遏制中摇摆.  相似文献   

16.
“9·11”后中美反恐反扩散合作使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9·11”后美国实施“高调反恐反扩散和低调遏制潜在敌人”的对外战略,打着反恐反扩散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在人权问题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在军控与地缘战略领域的深刻矛盾依旧,美国在反恐反扩散的同时继续强化“以台制华”战略,企图通过与中国的“强硬接触和有限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和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9·11”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基本上是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的恢复性改善,并没有发展到30余年来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 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均无显著影响,但通过杂志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通过电视、广播和新闻网站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此外,虽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负面倾向,但美国民众通过各类媒介接触中国新闻的总频率却与其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这是由于美国民众通过其他渠道接触到的有关中国信息相比媒体的新闻报道更为负面。  相似文献   

18.
既不好战也不仁慈 最近有关中美关系的讨论一直集中在一个问题上:美国应完善一套对付一个新兴大国和潜在对手的政策。采取遏制还是接触手段,这是争论的焦点。主张遏制手段的人视中国为正在崛起的好战势力,  相似文献   

19.
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对华公众舆论的主调仍是敌视与排斥,其直接依据是美国对华长期的传教士心理,以及反共冷战思维.大多数美国公众并不希望马上根本转变对华政策,这束缚了肯尼迪试图就对华政策做出微调的步伐.但在当时美国部分社会精英里,也潜藏着一股希望改变对华遏制孤立政策的思潮,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认识.从公众舆论角度看,肯尼迪政府可被视为美国日后调整对华政策的筑基期.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上台后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以重塑美国的领导地位。这种调整必然带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美国对华政策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是“积极接触+多方位合作+战略遏制”。对于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新态势,中国应该积极加以应对,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