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金史、百官志》记载,金代最高级的军事机构是都元帅府和枢密院。都元帅府“掌征讨之事,兵罢则省,天会二年,伐宋始置。泰和八年,复改为枢密院”。属官设”经历一员”,正七品,“见兴定三年”。枢密院“泰和六年尝改为元帅府”,属官设“经历一员”,从五品,“兴定三年见”。其如《金史·兵志》所言,“泰和间……枢密院每行兵则更为元帅府,罢则复为院”。 一、军事经历之始置 “经历”一词见于《金史》,始自贞元四年(1156年)。《百宫志》云,该年于户部所属之架阁库设立“勾当官”,“专提控支纳,管勾勘覆、经历交钞及香、茶、盐引、照磨文帐等事”。志以提控、管勾、经历、照磨为对文,都是动词。虽然前三者于金代先后为官  相似文献   

2.
契丹族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采矿石和进行鼓铸了。但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对辽代矿冶业的创始年代,历来有不同看法,一种是《辽史·太祖本纪》:“玄祖生撒刺的仁民爱物,始置铁冶,教民鼓铸。是为德祖,即太祖父也”。就是说铁冶鼓铸始自迭刺部太祖之父撒刺的。另《辽史·食货志》:“鼓铸之法,先代撒刺的为夷离堇,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其子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从上述两条记载可以看出,辽代的铜、铁冶和鼓铸应是在阿保机建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有计划的利用铜、铁之利。但是也有的认为辽代矿冶和鼓铸应是开创在太祖时期,即《辽史·太祖本纪》:“五年(911)……又三月,次滦河,刻石纪功,复略地蓟州。冬十月戊午置铁冶”。还有  相似文献   

3.
李纯甫考论     
一、生平补证 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是金代后期文坛的风云人物。《中州集》卷四、《归潜志》卷一、《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有其传记,其中《金史·李纯甫传》几乎全抄自《归潜志》卷一,仅多出“擢承安二年(1197)进士”等数句。二者都说李纯前车于正大末年(1231),享年47岁,清人施国祁《归潜志跋》已指出刘祁所说的“正大末”是“元光末”(1223)之误,可惜他没有论证,今人周惠泉先生利用史料进一步考定了李纯甫的生卒年(周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此外,李纯甫的生平中…  相似文献   

4.
一、对乐府是否“立”于汉武帝时期有关争论的简单回顾  汉武帝“立乐府”之说 ,最早源于班固。他在《汉书·礼乐志》中说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祠太一于甘泉 ,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 ,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 ,有赵、代、秦、楚之讴。”在《汉书·艺文志》和《两都赋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其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也说 :“暨武帝崇礼 ,始立乐府。”郭茂倩在《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中亦曰 :“乐府之名 ,起于汉魏 ,自孝惠帝时 ,夏侯宽为乐府令 ,始以名官。至武帝 ,乃立乐府。”直至 2 0世纪七十年代之前 ,学者们多取此说…  相似文献   

5.
元明时期金代文学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采纷呈的整体格局中,金代文学曾经以奔轶绝尘、壁立千仞的气概崛起北国,雄视天下,同南宋文学相辅相成,并驱争先。因而清人曾经指出:“金源魁儒硕士,文雅风流,殊不减江以南人物。”(龚显曾《金史艺文志补录》·《亦园脞牍》卷四)然而由于“金之立国,元既相仇,明人又视同秦越,其文一任其散佚”(黄廷鉴《金文最序》),因而金代文学在元、明时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恰当  相似文献   

6.
一、兄终弟及史学界通常认为,北魏之前的拓跋鲜卑王位继承实行兄终弟及制。如王仲犖先生说:“在拓跋氏自拓跋诘訜以下酋长的氏族传统中,例如兄弟轮替继承王位的兄终弟及方面,到了道武帝之后,兄终弟及制才为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代替。”①这种看法多少有些不确。拓跋鲜卑建立长子继统制始自圣武帝诘訜。《魏书·序纪》:“初,圣武帝诘訜尝  相似文献   

7.
在蒙古国前四汗时期,中原地方机构“随事创立,未有定制”(《元文类》卷·40经世大典序录·制官》),设官分职亦“皆从宜一切”(《榘庵集》卷5《李庭秀新阡表》)。因而,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方统治体系。本文试对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官职进行若干考释。一、行省行省之名源于金代。金代以宰执出镇地方,主持征伐或处理重大事务,称行尚书省事或行省事,简称行省。行省是金代统治中枢──尚书省的派出机构。金末因战争需要,先后在各地设立行省,以宰执领其事,主管一路或二、三路军政,以增强应变能力。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借用“行…  相似文献   

8.
《剑南诗稿》卷3有《次韵子长题吴太尉云山亭》一诗,反映了陆游在四川与“吴太尉’交游的情况。但是,陆游在诗中却并未说明“吴太尉”到底是何人。朱东润先生作《陆游传》时,依据《宋史·陆游传》,将“吴太尉”定为“吴挺”。《宋史·陆游传》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吴磷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相似文献   

9.
<正> 顾炎武《日知录·方音》曰:“《公羊》多齐言,《准南》多楚语,若《〈易〉传》、《论语》,何尝有一字哉。”顾氏既认为自古便有“五方之音”的差异,且引《〈金史·国语解〉序》曰:“今文《尚书》辞多奇涩,盖亦当世之方音也。”但又断言《〈易〉传》和《论语》并无一字方音,这就未免前后牴牾,不能自圆其说了。黄家岱《女兴艺轩杂著·论语多齐鲁方言述》驳之曰:“古今多异言,别国多殊语。扬子《方言》‘悛、怿,改也。自山  相似文献   

10.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年 )秋七月癸丑 ,以杨文德为征西将军、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5年 6月版 ,第 4 8页 )按 :“征西将军” ,《通鉴》卷 12 4作“征西大将军”。今考之《宋书·氏胡传》云今岁 :“文德自号使持节、都督秦河凉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三州收、平羌校尉、仇池公 ,遣露板驰告朝廷。……朝廷诏曰 :‘杨文德志气果到 ,文武兼全 ,……可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北秦雍二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 ,封武都王。”见杨文德自号为征西大将军 ,奉表归宋 ,故文帝乃因其自号而号之…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之前有无“乐府”官署的存在?这个问题,自颜师古注《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文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一段话,释“乃立”为“始立”以来,人们极少异议,“乐府”为汉武帝首创,成了传统的定论。一九七七年,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一枚秦代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派诗与接受美学吴晟一“诗无达估”说的胚胎,最早见诸春秋时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卢蒲癸语“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论语·学而》记孔子言“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易经·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但这...  相似文献   

13.
郭尔罗斯后旗,今肇源县的旧称,清代外藩蒙古科尔沁十旗之一。 郭尔罗斯后旗地为蒙古人所占有始于金代末期。据《蒙古源流》记载:“泰和二年(1202年),太祖(成吉思汗)四十一岁用兵郭尔罗斯,郭尔罗斯之纳琳汗率二十万郭尔罗斯前来迎战于克哩业库卜克尔地方,彼时有哈萨尔诺延(哈布图哈萨尔)等四人进战,生擒纳琳汗逐据郭尔罗斯之众。”贞祐二年(1214年)成吉思汗(53岁)再征契丹地,哈布图哈萨尔为左手军,先后攻占了大宁城(今北京)和沿海诸城。降占了辽东的女真夫哈纳、松嘎乌拉(第二松花江)、纳兀(嫩江)、逆讨吾儿河(洮儿河)等大片土地。《金史·列传》讫石烈德条中,对这次进攻郭尔罗斯境内肇州城的战役有详细记载。郭尔罗斯虽然在金代末期划入了元朝的版图中,并且在  相似文献   

14.
元大都的戏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大都(今北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悉为人知的,然而有关大都戏剧文化繁荣的概貌至今却未见专文探讨,可能是由于受到史料缺乏的限制。笔者今不揣譾陋,试作初步考述。 “歌棚舞榭,选九州之依芬” 早在金代,中都燕京就是宋金杂剧十分重要的流传地。《金史·佞幸传》载:“张仲轲,幼名牛儿,市井无赖,说传奇小说,杂以俳优诙谐语为业。海陵王引之左右。”由此可见,燕京的职业艺人为数必定很多,且统治者也十分喜爱民间艺术。《金史·礼志》引《新定夏史仪注》记载宫中宴乐:“侯押宴等初盏毕,乐声尽,坐。至五盏后,食,六盏、七盏杂剧。八盏下,酒毕,……至九盏下,酒毕,教坊退。”其情形全同北宋,金杂剧显然直承宋杂剧而来。南宋楼钥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朝的《北行日录》亦载,燕都“乐人大率学本朝,惟杖鼓色皆幞头、红锦帕首、鹅黄衣、紫裳,装束甚异”。这又反映出受女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某些变异来。金朝宫廷伎乐之盛,还可从《大金国志》的记载中看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御宣华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伶人百端,以为戏乐”。同年,金廷曾“禁伶人不得以历代帝王为戏及称万岁者”(《金史·乐志》),则从反面显示出当时民间杂剧装扮演出之盛。  相似文献   

15.
一史载周族古公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其十九世孙寿梦时“称王”,始为强国。然而,“句吴”究竟因何取名,其含义是什么?史家争议颇大。有的说是地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刘宋裴骃《集解》引宋忠语谓:“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有的认为“吴”是国号,而“句”则为夷语之发声,颜师古注《汉书·地理志》称:“句音钩,夷俗语之发声也,亦犹越为于越也。”《左传》“宣公八年”孔颖达《正义》也说:“句吴,句或为工,夷言发声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句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句吴?’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句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句吴。”如此,则  相似文献   

16.
汉地枢密院和行台尚书省是金朝初年为适应统治汉地需要而设立的特别机沟,其设置沿革、地位升降、人员任用等均与金初对汉地的统治政策以及金朝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有密切关系、关于汉地枢密院.本师李涵先生在《金初汉地枢密院试析》(见《辽金史论集》第4辑)一文中已加考述,本文现对行台尚书省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行台尚书省的设置沿革《金史·熙宗本纪》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丙午,诏“废齐国,降封刘豫为蜀王”,同时,“置行白尚书省于洋”。此为金朝设置行台尚书省之始。之所以称为行台尚书省而非如燕京枢密院那样称…  相似文献   

17.
<正>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和赵普等人经多方论证,提出并实施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即先征取江南诸国,然后统一北方)。关于这一策略,学术界已有了较多的研究,意见分歧也很大。本文拟从前人较少注意的一些方面,提出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俟教正。 一、南征次第与依据——宋太祖的战术思路和其对地运南迁的战略认识 早在北宋之前,李谷和王朴等就提出过“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李谷认为,统一天下,应首先自“江淮”始,“取江淮如探囊中物耳。”(《南唐书·韩熙载传》)王朴受李谷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秦人应是少皞氏族的一支,从以下几点作一探考: 一、主少皞之神:《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皆云,秦襄公始为诸侯时(前770年),“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按照“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原则,秦人所祭少皞明为氏族神,或至上神兼宗祖神。  相似文献   

19.
金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世纪初建立的金王朝,在短期内迅即颠覆了辽和北宋两个政权,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内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为适应日趋复杂的客观情况,金朝曾几度改变官制。关于这段历史,由于当时留下的文献资料极其贫乏,所以,自元朝以来,人们就不大能够说得清楚。《金史》纂修者认为:“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近年,又有人修正此说,认为“金太宗时期,逐渐形成类似辽朝南、北面的政治制度,但采用汉官制度还只限于燕云地区,政治权力仍集中在金朝的朝廷”。以上两种说法一致认定金初实行过类似辽朝南、北面官的制度,只是认为实行的时间略有迟早之别。然而,要判定金朝是否实行过这种制度,那就得首先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有个明确认识,然后再以金的相关史实与之对照,才能得出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20.
(一)结绳记事与八卦──八卦是结绳记事符号人类为了把语言传达到远方和把它在时间上固定下来,在文字产生之前曾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来辅助记忆与交际。据文献记载,在汉字产生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过实物记事的方法──“结绳”记事。《说文解字·叙》:“古老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冶,而统其事。”我国古代是怎样结绳记事的呢?郑玄《周易往})说:“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柞《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也说:“古老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