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是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他的哲学中,“自由”同“存在”一样,是一个基本的范畴。他大谈人的自由、自由选择,大讲个人自由的绝对性,主张用“自由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可称之为关于人的自由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萨特的自由哲学在西方影响颇大,成为包括不少青年人在内的许多人的人生处世哲学。1980年,萨特的逝世,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国家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和纪念文章。当时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萨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美国《泰晤士  相似文献   

2.
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年),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经他改造、发展后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一股风靡欧美、亚、非许多国家的国际性思潮,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思想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专门研究人的生存状态、意义和人道主义问题。他的自由观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重要位置。以致于成为存在主义哲学的象征。在西方,许多人把萨特存在主义概括为“自由的哲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出发点认为以承认意识为本原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哲学出发点,这是大部分人的看法。我觉得这不符合萨特的原意。萨特同所有现代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们一样,其哲学出发点是人。他们认为,传统哲学中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之争把...  相似文献   

4.
萨特自由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存在主义的前驱者基尔凯廓尔等人的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思想、以及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法,创立了一种“新”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这种“新”哲学中,萨特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客,从而在人的自由、责任、选择、行动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企图以这种人学理论、自由哲学去“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自由理论,无疑是最有影响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几乎影响到现代西方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萨特的自由理论对欧美社会和人们生活实际的影响,远远超过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它派别.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方面的对外开放,萨特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自由观在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是贯彻始终的主线,但是他对自由的论述前后不尽相同,从《存在与虚无》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辩证理性批判》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本文拟从整体上把握其自由观的变迁,并剖析其实质。 一 在《存在与虚无》中,萨特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返回意识领域,从意识结构的分析出发,认为意识具有意向性,它总是超越自身而指向对象,总是关  相似文献   

7.
高兹早期哲学的显性理论支源和思想渊源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兹的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高兹的理论思维主要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体悟与萨特的存在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结合以及对萨特的存在主义的运用是在进行了较大的批判和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是高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高兹的理论思想支源主要来自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作为其理论的目标支援的则主要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及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的思想,这一点既来自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来自于马克思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存在自由环境和人──萨特存在主义评析刘欣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代表,本文拟从萨特哲学关于存在的意义和形式、存在的实质以及环境和人三方面对萨特存在主义作一简要评析。一、关于存在的意义和形式萨特是从一般的存在出发,以人的存在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在萨特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藉此梳理一下萨特的自由与责任理论。以兹纪念这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传奇思想家。本己的存在和自由是始终贯穿于萨特哲学之中的主旋律。因次,萨特哲学也常被誉为“自由哲学”。萨特的自由观并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探求人的本性。而是从人的存在出发,追求人的生存、自由、价值和幸福。同时,萨特的自由观也不同于把自由抽象化为为所欲为的纯粹个人主义。而是将之归于责任的限制。本文通过探究萨特自由观与责任观的内在联系,旨在挖掘其深层次的伦理内涵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爱情的哲学同样蕴含于萨特的思想中,它根源于萨特存在主义的本体论,与其关于他人的理论和关于自由的理论紧密相联。萨特的存在主义爱情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为流传,七十年代以来被它的对手结构主义所代替。当今存在主义已不是西方世界的时髦哲学了。但是,近几年来,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之学说在我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让——保罗·萨特(1905—1980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他一生发表著作五十多种,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存在与虚无》(1943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辩证理性批判》(1960年)。他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今世界上影响广泛的哲学家。由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更多的是以丈学、艺术、电影的形式流传,所以较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国不少人未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其哲学思想,只是津津乐道于他的个别结论,而对其哲学体系实际上模糊不清,使之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作为哲学理论工作者有责任承担起研究、评介和批判这种哲学思潮的重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实事求是地还存在主义本来的客观的面目,使一些人消除对存在主义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文学运动发展的一个动向就是文学与哲学的“合流”。这一动向在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是 ,一方面 ,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 ,存在主义者认为这种实践哲学的最好“实践”就是文学。萨特称自己的文学为“介入文学” ,他号召作家要“介入”社会生活 ,为时代而写作 ,争取倾向性文学。另一方面 ,文学的本质在于“超越”生活 ,力求揭示出掩藏在生活中的“思想”。存在主义哲学借助文学形式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从而形成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以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3.
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一方面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哲学是一种存在主义的人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早就把人“丢掉”、“抛弃”或“消溶”了,“马克思主义今天是个无人地带”,①出现了“人学的空场”,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生命力。只有用存在主义的人学来“补充”、“纠正”马克思主义,才能“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这就是萨特宣扬的“人学空场论”。  相似文献   

14.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揭示了存在的两种样态,即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其中自为的存在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基于存在的自为性特征,萨特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论断,并将自为的存在与自由和行动联系起来,认为自为的存在就是自由;自由的存在就是行动。萨特的行动观是一种自由行动观。而晚期的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则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来补充其存在主义观,并丰富其自由行动观,将存在的自为性放置于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进而实现了从主体的自由行动到历史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李维立 《理论界》2007,(8):178-179
存在主义哲学,前期以存在主义创始人德国的海德格尔为代表,后期则以法国的存在主义者萨特最负盛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存在主义哲学都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近年来存在主义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受到部分青年学生的关注,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本文就萨特的理论做了客观的介绍、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欧阳英 《学术研究》2000,1(6):80-85
在西方,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以自由哲学著称于世的,但是强调自由只是其终极目的,而其真实的存在意义,实际上则在于试图鲜明地表明一种行动观。正因为萨特的存在主义反映了一种行动观,所以,将毛泽东实践观与萨特存在主义实践观作比较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内涵与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辩证理性批判>是萨特力图整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也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萨特通过反思传统哲学和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认为这种整合既合乎存在主义的要求,也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总体化与中介、前进与逆溯法构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主要方法.也正是通过这种新的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历史主义化了,而马克思主义则被存在主义化了.  相似文献   

18.
刘寒 《北方论丛》2016,(4):112-117
萨特“人学空场”的基本含义是:以苏联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采用抽象的教条主义的方法,忘记了具体的、实在的人,把人吞没在抽象的观念中.萨特认为,其根源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主张用存在主义方法补充马克思主义.这意味着萨特这一时期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转变,其理论实质是历史的辩证法.这一理论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其存在主义方法也存在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胡鹏林 《天府新论》2011,(1):141-144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其戏剧也贯穿着自由之存在的哲学观念。以《禁闭》为例,萨特不仅提出"他人即地狱",更加认同一种自由意识冲破他人禁锢的存在方式。《禁闭》中呈现出来的哲学戏剧观,关键在于在场之自由和行动之自由,只有达到两种自由,才能实现个体之自由和人类之自由,最终无限地趋近于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存在主义者都以人道主义自居,而萨特则更以马克思主义者自诩。一九五七年后,他著书立说,声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很“接近”,并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会合”,必须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会使马克思主义获得“重生”。萨特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抹煞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人道主义内容,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马克思主义今天是无人地带”,(《给伽罗弟的一封信》)因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贫血症”。他认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这种缺欠,所以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它已经“不再同历史一道生活下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后于实践了,它典型概念的实在内容“是一些过时的知识”。(《辩证理性批判》)他主张只有把消失了的人恢复起来,把“主观性”的因素加入现代马克思主义之中去,才能“补救”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所以能担负这一重任,因为它重新肯定了人的实在性。存在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块“飞地”。萨特的这些观点,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西方思想史上发生的一次由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开始的“决定性变革”,是为各种人道主义的“一切形式的集体化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来,萨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