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治作为人类理性追求社会优化的一种努力 ,本质上是对社会良性运动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目标的确立 ,表现出与社会自治观念的某种契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更为社会自治观念奠定了经济认识基础 ;社会自治发展的第一阶段———社会自治 ,适应于市场经济和产权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 ,在市场经济和产权社会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可采用市民社会自治的形式 ;市民社会自治是社会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当社会由集权时代进入以分权为特征的转型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小型效能化 ,即要求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政治体制和社会自治体制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转型的国内环境下,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奔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又为各种社会思潮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到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也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公民在公共政策中的有序参与以及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可以有效引导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培育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劲松 《中州学刊》2005,4(5):102-105
社会历史的变迁与利益结构的变迁是相伴随的.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相比,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其功能在正负两个不同方向上都有所表现,协调利益关系需要有新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代中国城乡社会发展的"社会事实",提出了"城乡多梯度差异社会结构"的命题和中国"六种区域社会文化类型"的理论观点.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多梯度差异化社会,并没有因为现代化的水平提升而变得缩小.在多梯度差异化的社会结构变迁中,中国区域社会形成了非同步化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和多类型的区域社会.当代非同步化、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变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出现多类型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与区域社会文化类型与样态.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是一个多类型的、多元的、多层次的社会结构体,不能把复杂的中国社会简单归结为"二元结构"关系,这一新的观点对于重新认识中国社会的现实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基本目标、治国方略以及权力产生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法律化、制度化。认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法理型权威,使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政治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找到了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现在的任务是再次从根本上面对社会发展道路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来指导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我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向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的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这个理论体系,包括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建设;以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党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实践中,作为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创立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结构理论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与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前六十年实践历程显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经阶段和必然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新阶段。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当代的华丽转换。与此同时,在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采用制度、政策创新等不同的改革策略,促进社会结构优化,推进社会资源配置均衡,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不断转换必须面临的时代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分析工具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缘起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它正处于持续变迁的时代过程之中。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或变迁,乃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变的历史递嬗,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相应的法律文化的转型。法律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现象。随着中国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跃进,中国法律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或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就是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的开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的特征。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为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造成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历史变迁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有着根本性的依赖。但是其并不简单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而变迁,其中需要一些必要的中介因素。政治文化的变迁可分为向上的变迁和向下的变迁两种类型。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变迁,对于当代的政治文化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面临着自我更新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世俗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之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的特征。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造成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的开展,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的特征。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为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然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稳定因素,造成中国目前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社会所共有的一种文化,德国在发展社会市场经济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管理经验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值得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突破,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使我国的思想道德文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出现了新旧道德相互冲突又相互交织,东西方道德文化观念相互矛盾又相互渗透,以及多元化、多层次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并存的错综复杂局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三大主题的牵引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引人瞩目,"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变迁。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认真总结社会建设取得进步的原因,进而才能积极地为当前社会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三重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现代化既面临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普遍问题,需要实行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乡村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社会的转轨变型,从而实现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同时又面临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特殊课题,需要完成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化、市场化。与此同时,必须伴随劳动力结构的知识化、契约化变迁。本文试图以劳动力流动为主线,构造当代中国经济的三重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概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三重转轨变型的特点,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独特的经济现代化历程。一、以…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实施,决非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从社会发展的目标衡量,市场经济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新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这样我们的实践目标才是真正自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实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社会阶层新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兆明 《文史哲》2002,(6):96-9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对此及时做出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 ,深刻认识和把握变化的趋势 ,对于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回顾当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广及全社会的最深刻制度变革莫过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当前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在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生产机制创新的进程中,文化产业部分面向市场的方向已经明确,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意义上的发展,特指“后发展”,亦即非西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