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建 《东岳论丛》2023,(3):29-34+191
王富仁不仅对郭沫若做过很深入的研究,而且他的学术成果具有很高的文学史/文化史研究的启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学界至今没有对他的郭沫若研究做专门的评述。王富仁对郭沫若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他以高水平研究成果对郭沫若研究起到了加持和推进作用,遏制了当时郭沫若研究“滑坡”的态势;2.作为鲁迅研究的旗帜人物,他对郭沫若及其创作的客观认识,对扭转“以鲁视郭”的偏向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3.他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真正走进了郭沫若诗歌世界,对其文学史价值和历史局限都有独到的学术发现。  相似文献   

2.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同志在旅居日本期间,为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着手进行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他曾与当时在燕京大学工作的我国著名金文学家容庚同志作了多次通信,探讨有关学术问题。现由容庚同志保存的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问所写的信件共有五十余件。承容庚同志同意,我们选了其中的十二封在本刊发表。这些信件,为我们了解郭沫若同志在日本期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郭沫若同志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而得到启示和教益。——编者  相似文献   

3.
茅盾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精深的研究,涉及范围也较广泛,有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戏剧.他的研究有三方面主要特点:时代特色鲜明;崇尚现实主义文学;学术方法灵活多样.茅盾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抗战时期的郭沫若》是一本有特色的专著。本书作者对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活动史料,进行了深入的考查,准确地把握住了抗战时期郭沫若在政治上的特点。通过郭沫若一系列的活动的叙述,告诉人们,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一切言行,都是为了抗击日寇,反对投降,保卫祖国,保卫文化。他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二是作者对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进行了周到的研究,准确地概括了郭沫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他的诗歌、历史剧、政论和杂文,都  相似文献   

5.
刘节先生是一位学有专长的先秦史专家。他的学识渊博,对于中国古代的考据学、历史学包括思想史和史学史都有研究。尤其对考证先秦古史问题和诸子的学术思想,取得较多的成就。他毕生研治史学,态度严肃认真,研究方法也有可供后学借鉴之处。由于刘先生已经去世,我们对他的整个学术造诣又了解不深,本文只是作一简单介绍,如有误解之处,望读者和熟悉刘先生史学思想的前辈专家不吝教正。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自己诗词中难解的问题作过一些简短的注释和说明,但是他不主张搞统一的注释,对注释和评论中出现的许多一般性分歧意见,也不置一词,"我的诗词让别人去理解吧!"毛泽东对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些不同看法也主张存疑.毛泽东的这些主张和态度,符合诗词阅读欣赏的普遍规律,有益于诗歌的创作和诗歌研究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论提出的"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的诗歌读解两大原则提供了新的实证,为科学地读解诗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齐涛 《文史哲》2011,(5):180-188
王仲荦先生承章太炎先生之学统,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做到了学统与新知的相融、作史与考史的兼领,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古史分期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在敦煌文书研究、古典文学与古代文化研究、二十四史校点、中国古代物价史研究等多个领域,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是淹通文史的一代学者;他所留下的高贵的学术品格与学术精神更是让学界景仰。  相似文献   

8.
李生滨 《兰州学刊》2004,(6):292-295
引  言梳理郭沫若的传记散文,同时又在随着自己现在的博士生导师朱文华先生听“《胡适文存》精读”,断断续续的郭沫若阅读没有多少心得。但在接触近年来有关两人的学术讨论的一些论著,两相结合,却也发现一些批评者总是有那么一种过热过火的、悖反潜隐的过于主观的论说,也不好一一去辩析。我们研究像胡适、郭沫若这样的历史人物,可以客观地批评,但不可诋毁。也不能随着时代潮流抬高一个人,压低一个人。最近,随着学术氛围的宽松和言论批评的相对自由,我们对以往历史不公正对待的人物都有了较为宽容和客观的评价。但也滋生出另一种不好的…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近几年来,随着郭沫若研究的全面展开,对他诗歌的研究也有所加强,出现了不少有见解的文章。但探讨他诗歌艺术风格的专论还不多见,而在已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谈到这个问题时,看法又不很相同。因此,专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对估价郭沫若在新诗风格方面的成就,对研究风格学,对推动新诗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对郭沫若诗歌的艺术风格,有人说他“既能雄浑豪放,又能绮丽清新”;有人说《女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是本世纪中国学术舞台上一位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发生了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一位儒学大师。冯先生在我们民族灾难与复兴共存的抗日战争期间,撰作统称为“新理学”的“贞元六书”,无疑是他的学术生命中最重要的、不会被人们遗忘的组成部分。冯先生在晚年曾对...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以来,郭沫若、容庚、唐兰、于省吾等老一辈学者均已相继去世,象商承祚先生那样卓有成就的古文字学家已越发成为希有的“国宝”。出于对祖国古代文化研究的热切关注,我们最近拜访了商老。商老从事著述活动是非常勤勉的,他今年虽然已是86岁高龄,但仍孜孜不倦。他说,现在  相似文献   

12.
我和余三定先生未曾谋面,知道他是通过报刊上读他关于学术史研究、学术书评及学术评论等有关方面的原发和被转载的文章,并看到他积极参与中国学术规范建设,关注当今学术事业发展的有关活动,同时看到了由他主编的《云梦学刊》,才注意到了余三定先生,于是与余君电话联络,互赠杂志  相似文献   

13.
此文曾经先师罗福颐先生修改,值其周年忌辰,特此发表,以资纪念。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家,不幸于1981年11月8日逝世。他对古代石刻、简册、古玺印及其文字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对西夏史的研究也有突出的成就。他治学谨严,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著述甚丰,是一位受尊敬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何刚 《江淮论坛》2009,(1):158-164
郭沫若及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焦点,各方论战者从理论引用、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古代社会性质的确定等方面对郭沫若古史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评述。论战中包含着合理科学的学术成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郭沫若古史研究的修正和完善,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本文力图侧重于从学术史的视野叙述郭沫若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从而部分还原其被遮蔽的学术面相。  相似文献   

15.
刘东方 《齐鲁学刊》2012,(3):143-146
郭沫若的现代歌诗观念是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之一,相对于诗歌、小说、历史剧等研究而言,现代歌诗是郭沫若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他的现代歌诗观包括配乐演唱的现代诗歌和具有诗歌元素的现代歌词与新歌剧剧词三部分,其现代歌诗观念对当下诗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作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一生著述甚丰,且卓有建树。其深远的学术影响广及中国以至整个世界。郭沫若研究从上世纪初发轫,经过了百年的长足发展,已有了相当的学术积累,也不乏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但郭沫若构筑的学术文化高峰,蕴藏太过丰富,迄今为止的研究无论是广度和深度都未能囊括他的全部。可喜的是,新近出版的《郭沫若研究新论》(秦川著,社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进行着深刻的系统的自我批评,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理论体系。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视角而论,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加速着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向着科学和深入的方向推进。社会史论战期间,由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起点还较低,论战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的倾向也极为明显。辩难中出现的种种论点,疑问颇多,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诸多质疑与批判,不足以彻底否定该书的全部学术价值。辩难中呈现的宗派情绪和非学术因素,并无学术价值,不利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牛僧孺论     
牛僧孺论丁鼎烟台师范学院牛僧孺是唐代历史上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多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联。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颇负盛名的文学家。从晚唐以迄现今,评论、研究牛僧孺...  相似文献   

19.
《文汇报》2005年1月29日刊发沈国威君的《学术“抢滩”不可取》一文,对拙作《新语探源》发表评论。本来,严肃的学术批评是值得欢迎的,揭示作品的成败得失,于作者、于读者都大有裨益,即使批评中有某些与实情不尽相符的处所,也可以本着“无则加免”的精神对待。然而,沈君之文似乎不属此类,其总的立论,如标题所示,是不许“抢滩”,也即外人不得进入他的“学术圈地”。沈君是语言学者,长期做日中语汇交流史研究,他所说的不许“抢滩”,显然是指,做思想文化史研究的人,不应涉足语言学领域,尤其不应涉足“中日西语文互动”这样的“热闹”课题。如果…  相似文献   

20.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寅恪先生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史学家 ,同时也是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定义 ,他的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精辟论断 ,至今也无出其右者 ,其见事见理之明察深刻 ,举世罕有。而这均因其“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使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 ,同时读读陈寅恪 ,也许会使我们更冷静、更理智 ,对强国之梦的实现 ,也会更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