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已经确认的战国简帛文字"京"的一种异体出发,系联战国陶文、货币中的两组"京"字的写法,认为都应该释为"京"。第一组作■、■之形,"京"是韩国地名;第二组作■、■之形,"京"表示粮仓。"京"的构形即像粮仓之形。"京"和"亭"是两个不同的字,秦系亭从高省丁声,六国文字从3丁声。  相似文献   

2.
"兮"是楚辞中一个特殊的拟声词,在上古楚歌中多作舒缓之声,造就了楚歌曲句回旋、语气舒缓的特点。在乐府中"兮"常作为和送之声,融入了楚调与西曲回环往复的曲句之中。在近古以后的俗曲中,"兮"化为婉转之声。从乐音变化的角度看,"兮"是抒情的象征,起自远古,流宕至今。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孔子"和而不同"的认识,多持肯定态度,相关理解也在深化过程中。而孔子"无适无莫"的看法,正是对"和而不同"观念的深化和补充,却未获关注和认同。"无适无莫"要求君子处事不带任何先入之见,更不能以人划线或作简单的"阶级"分析,也就是今人所谓"对事不对人"。因而要求做到"义之与比"。"义之与比"即以道义为标准,从善如流。此即古希腊学者"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应有含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美国医生悉达多·穆克吉的科普著作《众病之王:癌症传》获得当年的普利策非虚构大奖。癌症——这个现代生活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顽固地占据着一方阴影之地,与当代最尖端的医疗技术展开寸土不让的搏杀。穆克吉的话题之作,让许多人回忆起曾被"众病之王"支配的恐惧。而在癌症的大家族中,胰腺癌又常常被称为"癌症之王"。2015年,胰腺癌在全球造成约411600人死亡,为美国第四  相似文献   

5.
陈明富 《东方论坛》2012,(6):102-105
一些译本、教材等对于陶渊明诗歌《归园田居》其三"道狭草木长"一句中的"长"字注音释义颇有分歧,意见有两种,一是应读cháng,作形容词,义为"长短"之长;一是应读zhǎng,作动词,义为生长旺盛,丛生。孰是孰非?从词语"草"、"木"及"草木"与其后词语的搭配情况,以及诗句意义、陶诗用语规律等角度来看,陶诗"道狭草木长"之"长"应为动词,读zhǎng,义为"滋长"或"丛生"。另外,陶诗《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中的"长"也应为动词,读zhǎng,义同"道狭草木长"中之"长"。  相似文献   

6.
朱"字本义,今传世家徐铉校定本《说文解字》曰;"赤心术,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唐《刊谬补缺切韵》中释作"赤"或"丹"①,徐谐《说文解字叙传》训作"赤心木之总也".追至清代,说文四大家对于"朱"字训释或主赤或主木,皆承前人之旨.此后,释"朱"新说纷纭而出,迄今而无定论.先是.很多人对"朱"训作"丹"、"赤"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一'在其中,并无赤意,何以为赤心木乎?"马叙伦亦曰:"然木亦有黄心者,何不为之制字?识'一'于木谓之赤心木,六书谓之指事,然物名固鲜以指事之法构造之."②这些大胆的怀疑…  相似文献   

7.
"象"是一切文学尤其是诗赋创造的发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综述性灵,敷写器象"作以概括,并对"物象"的呈现方式作了精辟的分析。作者从"物象"入手,通过文艺家对"物象"进行物色运裁、情感寄托、言意沟通,研究"无识之物"在"有心之器"的感官中的呈现状态;或从"形象"入手,逆向寻找,倒推"形象"产生的根源,梳理"物象"的"成像"规则,从而还原文艺家对"物象"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8.
《文选》赋篇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形象,在表达人类情感的类目赋作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所选中的这些女子形象呈现出外貌美、才情美、"礼"化之美与失恋悲、命运悲、仙凡永隔之悲相交织的情形。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萧统在择文入选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和"止乎礼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起来,考察了枣阳方言中后缀"娃儿"、"儿"的语义、语法、语用特征,重点比较二者作名词后缀时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差异,以及方言中形容词、名词、量词的儿化形式及语义特征.认为"娃儿"是一种正在虚化且未完全虚化的语缀,其虚化历程与"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称屈原所生长的江山风物给予其创作极大的帮助,此谓"江山之助"。粤西诗人的诗歌创作,亦有"江山之助",这就是表现在诗中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及粤西山水,以及粤西地域独特的包括语言、服饰、生活习惯、节日等之类习俗风物,还有少数民族的种种特点。"江山之助"使咏粤西诗作有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作者"、"作品"、"审美"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三个关键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人间词话》中作为"境界之魂"的"气象"范畴作以解读。"作者之气象"是要词人不仅具有真性情、雅量高致,且能"出入自如";"作品之气象"则关注文本内在之"神"及壮观之境界;"审美之气象"则崇尚"不隔"之境,言外之味的自然流露。由此,从"气象"审美的角度出发,又再次回归到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理路之中。  相似文献   

13.
《庄子》"寓言"本义是"藉外论之",即借他人之口发表言论。与戏剧"代言"有别,"寓言"是借人物之口言己之意。屈辞虽是屈原抒发情感之作,但不是直抒胸意,而是借人物之口抒怀达意的庄子式的"寓言体",比如《离骚》通篇神人自述,《招魂》主体部分借巫师之口以招魂,《卜居》《渔父》直称"屈原既放",类似"庄周梦蝶",直接将自己变身为情节人物以抒怀。《庄子》、屈辞多用"寓言"体,与楚地巫风、巫艺的文化浸润密切相关。其后赋作中将作者自己置身于情节中的"自嘲""辩难"等体式,均可视为屈辞"寓言体"的流风余韵。  相似文献   

14.
朱子"格物"之"格"有特定的意义,即"格"是心之理和物之理的相互作用,并由此引出了"知"的特点:"知"分为"体知"和"推知"。"体知"是心对心中所居众理的感悟和体察;"推知"是心以体知的结果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在此理论基础上得出:朱子把心作为"物"来格的可行性的原因在于体知的内容可以作推知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对传统文化的"孝"认识最深刻、批判最激烈的作家.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有时不得不遵从封建礼教,因为他又不敢背负不孝之罪,是在十分守"孝道"的同时剧烈牺牲自己的,是什么促成了如此的矛盾?又是什么使鲁迅面对朱安有"罪人"之感.因为他仅仅是历史过渡"桥梁中的一木一石",他所承载的历史变革重任还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修辞"之"辞"的本义,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证之以《周易》原文,《说文解字段注》及其它典籍,《说文》中之"辞"应为"说也";《易·乾·文言》中"修辞"之"辞"应是"文辞"、"言说"之义.  相似文献   

17.
“乘桴浮海” “欲居九夷”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察古今对《论语》的诠释,探讨并勾稽孔子"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中长期尘封湮没的历史内蕴。从而,认定孔子之言,于假设虚语之中,蕴含着欲"见贤思齐"之意,即有鉴于箕子封于朝鲜、渡海推行其道的史实,而有志于作第二个箕子。如此,则现今研读《论语》,若仅就文释义地讲解"乘桴浮海"欲居九夷"之语,而遗弃其深沉的历史内蕴,似乎难免于买椟还珠之嫌。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学研究领域,"智"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荀子》对此论述也比较丰富,然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明晰之研究,殊为可憾。在此,结合孔子、孟轲对"智"的引入,重点分析了《荀子》之"智"。即,对《荀子》中"智"的具体涵义、"达乎智"的工夫论以及"智"作为一种内在德性的境界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塑造和影响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中"范畴"一词,本是西语category的翻译,系来自《尚书·洪范》篇,取"洪范九畴"之义。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为背景,试从思维的目的和方法两个方面将"洪范九畴"思想作一研究,以期呈现出"洪范九畴"思想迥异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思维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训诂,声音明而小学明。清代语文学巨大成就,得力于其古音学。《墨子閒诂》云,術令即《尚书·说命》,術与说、命与令皆音近相通,《礼记》作兌命。《史记》说字《索引》作悦,《汉书》作怵。据此,本文就命、令、術、术、怵、说、兑、悦八字,以上古音证之。又,《上同下》"中情将欲为仁义",孙诒让云"情""诚"通用。"实"亦"诚","请"即"情"字。鉴于"情"字涉及青、生、性、姓、星、争、净、静、稍、俏、烧、翘、枢、区各字,一并以上古音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