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原有阶层发生分化、新的阶层出现 ,各阶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引出了党建新课题。新时期 ,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 ,必须扩大阶级基础 ,调整吸收新党员的标准以使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2.
社会阶层分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王桂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和变革已经波及社会各个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成员的阶级、阶层地位处于新的分化和调整之中,传统阶层依然存在,新的阶层正在形成,并处于进一步分化之中。伴随这种分化的,是社...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中国社会两个基本的阶级二但是,阶级内部的阶层结构并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它会不断地分化演变。肇始于/\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改革,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提供了历史契机。由于这场重大的社会变革的触发,我国社会已经分化出了一系列新的阶层,士。乡镇企业职工阶层,“三资”企业职工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等等。当代我国社会阶层分化以后,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地扩大了。有人对此感到困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我们说,只要不是从主观偏见和个人利益出…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我国阶层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出现弹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转型期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等几个主要社会阶层共同构成了我国当前的阶层结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存在的利益格局的非均衡性及其所导致的各阶层间利益关系的失调,主要体现在当前愈来愈严重的贫富差距上。协调当前阶层间利益关系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即适度差距原则、普遍受益原则和最低需要满足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个政党,总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政党,它不仅要以自己所代表的阶级作为自己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且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作为自己的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作了科学的分析,作出了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从而涌现出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形式.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市场要素组织的发育壮大,我国阶级、阶层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描绘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我们在合肥市辖区进行全面调查,对合肥市社会阶层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新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基础阶层——当代中国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新兴阶层——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复新阶层——当代中国极具活力的社会力量;“边缘阶层”——当代中国社会过渡性和交叉性的阶层。在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执政党要不断从政策上调整各个社会阶层利益主体的关系,建立执政党建设的创新机制,培育健康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不断拓展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范思凯 《理论界》2008,(8):15-16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问题是现阶段统战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统战工作与时俱进、凝心聚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阶层利益、实现阶层和谐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对我国现阶段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成长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全面统战”的视角提出了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转型,已经持续了30年的“社会主义”阶层结构完全被打乱了。在“成功人士”英雄般神话背后一系列政治或商业权力的或直接或隐蔽的运作下,原有的社会阶层已被“新富人”“白领”和处于底层的“下岗工人”以及被现代化大潮甩在边缘的农民阶层所取代。这种社会阶层结构的剧烈变动,很自然地复活了“穷人”和“富人”概念的记忆,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天真地以为阶级可以被现代化甚至市场经济消灭的幼稚梦想破灭了,我们重新真切地看到了身边阶层的赫然存在和出现。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出现新变化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新的社会阶层形成。这引起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变化 ,要求党必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使党的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结构变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原来的“两个阶段、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并给予正确的理论解释,这是摆在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历史任务,也是本文所要重点谈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市场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促成因素 ,无论是原有阶层的分化还是新的阶层的产生 ,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是其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因 ;经济知识化是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促成因素 ,它不仅是原有阶层分化的促成因素 ,而且是原有阶层壮大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采用大量材料和数据,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并就“社会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是否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怎样认识中产阶级和小康大众”、“怎样看待社会公平”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强调指出,体制改革实际上也是一个阶级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改革、发展的稳定机制最终来自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与协调。因此,要把经常考察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关系的变化作为政策制定和调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星 《兰州学刊》2004,(3):39-41
阶层分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阶级阶层关系的转换对政治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中产阶层正是在社会阶层大分化这一历史和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采取条件促进中产阶层发展对未来中国的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明确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如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来自工人、农民、知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分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阶层分化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深入研究引起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及主要阶层的现状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阶级或阶层的区分通常是以一些客观社会经济指标来加以确定的,但这种指标在中国近几十年所发生的结构变动中,阶层利益和阶层意识却表现出不明确的,或有待发展的特征。为了检验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阶层分化的现象,以及阶层结构化的程度,我们进行了考察,并希望依据客观经济指标来划分出社会阶层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阶级、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阶级、阶层矛盾扩大和激化的危险.实现阶级、阶层的合理化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阶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政治发展面临着政治参与、利益整合和政治稳定的挑战,但同时阶层分化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因此,应积极促进农村阶层分化,健全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其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合理定位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以优化权利配置,从而使阶层分化成为促进农村政治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界就当代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问题的研究,讨论特别热烈,什么新阶层、新结构、新群体,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总体来说,认为自1956年到1978年前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那么这一说法源自哪里,有人说是从苏联搬来的,有人说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为了弄清这一理论问题,我们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认识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论说法确实是不符合实际的,应当给予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