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语言学界有些同志提出了语言学的阶级性问题来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有人认为语言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或者语言学的某些学科是很少表现阶级性的。例如,求知同志在《学术月刊》1961年第3期发表的文章《语言学的阶级性问题》,就有类似的主张。他认为语言学中某些学科是没有阶级性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科学中反映出两种立场、两种世界观,并不能说明科学的阶级性”;“从事实上看,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方面的真正科学的著作,对各阶级是一视同仁的”。是否能从语言学的历史中得出这等结论来呢?下面想提出有关语言学阶级性问题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黄枬森、陈志尚二同志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涉及多方面基本理论的问题——重提真理阶级性问题》的文章(载《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以下简称《重提》)。本文也就真理阶级性问题,力求在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总体系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并与黄、陈二同志商榷。一《重提》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基本概念,必须同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总体系保持一致。这提得好,我们深表赞同。然而,《重提》对部分社会科学真理之有阶级性的论述,就没能做到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总体系保持一致。这是黄、陈二同志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3.
在一九六○年第八期《学术月刊》上,习作之同志发表了“试论马克思主义语言学阶级性和党性”的论文。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论证了一个中心主题,即语言学是一门阶级性和党性的科学。这篇文章中有些精神是很好的,例如,作者用大量事实,说明了语言学中有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在起着作用,论证了语言学必须为政治服务,说明了语言学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指出语言学领域中存在着两条道路和两种思想的斗争,超阶级超党派的语言学家是没有的,指出语言学家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些同志把“真理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作为结论写进哲学教材,我以为这是匆忙的,不慎重的。黄森同志在《社会科学》1983年第8期撰文,对社会科学真理阶级性问题提出再讨论,我以为很有必要。 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理论界在1952年提出过,  相似文献   

5.
按其本来面目认识事物,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准则。根据这一准则,不能将法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法的阶级性本质是毋庸置疑的,但法还有其共同性,法正是阶级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笔者曾在《法的共同性初探》一文(载《社会科学》1983年第9期)中对上述观点略加论述。尔后,田培炎、沈国明同志分别在《也谈法的共同性》(载《社会科学》1983年第12期,以下简称田文)、《评法的共同性》(载《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1期,以下简称沈文)中,对拙作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田文与沈文虽不无合理因素,然而也多有误会与曲解。为澄清问题,对法的概念和本质作出合乎其本来面目的正确认识,笔者拟进一步展开论述,兼与田、沈二位商榷,并就正于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1980,(1)
<正> 本刊1978年第六期发表了樊瑞平、西敬亭同志的《真理没有阶级性》和臧乐源同志的《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性》两文后,陆续收到一些稿件,就这个问题提出商榷或补充意见。由于篇幅所限,现将一些主要见解摘要发表。自然科学真理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真理也没有阶级性。郭化民同志在其《谈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中说,客观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所谓真理的客观性,就是真理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自然科学真理和社会科学真理,都同样具有不以反映主体主观作用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它们在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一) 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必须首先弄清什么叫阶级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报纸有阶级性时指出:“有人说,报纸没有阶级性,报纸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种话就讲得不对了。至少在帝国主义消灭以前,报纸,各种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是要反映阶级关系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44页)可见,因为报纸反映了阶级关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就叫有阶级性。没有阶级性是什么意思呢?毛泽东同志也有过明确论述:“大字报是没有阶级性的,等于语言没有阶级性一样。白话没  相似文献   

8.
柳文超同志在《客观真理没有阶级性》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中,具体阐述了社会科学真理(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为了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现对柳文的几个论点谈点不同意见。柳文说:“所谓具有阶级性,是指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以阶级意志为转移,被一定的阶级利益、愿望、要求所决定的东西。”这是在告诉我们,谁要说真理有阶级性,好象谁就是把真理说成以阶级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说真理有阶级性,真理就不是客观真理了。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法的本质,法学界不少同志认为,只用阶级性来解释法的本质是不够的,法还有非阶级性的一面。陈学明的《法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一文(《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即持这种观点,但不同意把一部分法说成只有阶级性,而另  相似文献   

10.
讨论任何问题,首先要概念明确,并要全面地理解对方的观点。而曹仲彬同志在《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载《社会科学》81年第5期)一文中,对《试论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载《社会科学》80年第5期)的质疑,则缺乏明确的概念,并曲解了对方的观点。 曹文说:“《论局限》作为一篇专门评沦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文章,只字不提工人阶级的先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目前在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邢贲思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论述了真理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觉得,真理的阶级性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回答,如说“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没有阶级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7页) 在讨论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时,必须首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有阶级性,什么叫没有阶级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对真理是否有阶级性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看法。现在之所以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有分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对什么叫真理有无阶级性这个问题理解不一致。因此,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什么叫有阶级性呢?所谓真理有阶级性,就是指某种真理,是反映阶级关系的,是阶级  相似文献   

12.
万斌、倪健民同志关于《法的共同性初探》作为一家之言发表在本刊第九期上。作者认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法具有阶级性这一根本属性。当国家不存在、阶级不存在,法的阶级性也就失去了存在依据。法除了阶级性这一根本属性之外,还有共同性和继承性。法的共同性相对于法的阶级性而言,是超阶级的。最近,田培炎同志来稿《也谈法的共同性》,认为法的共同性是指法的阶级性、强制性和客观性。我们也作为一家之言,发表于下,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蔡仪同志在1962年发表的《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題》一文,对文艺中的典型问題作了论述。其中在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題上,错误的违反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后来何其芳同志在《文学艺术的春天》一书的《序》中也发表了同样错误的意见。这些意见引起了爭论。爭论的焦点就是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  相似文献   

14.
法的共同性问题,是法学基础理论体系中难度极大的课题。法学理论界“左”的习惯势力和传统观念,人为地增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笔者曾不嫌浅薄,先后发表了《法的共同性初探》、《法的阶级性、共同性再探索》两篇文章,对法的共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寻和思索。最近,拜读了尤俊意同志《对‘法的共同性’的几点质疑》(《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5期)和徐牧同志《要正确分析法的本质——读〈法的共同性初探〉》(上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两篇文章,觉得  相似文献   

15.
在真理有无阶级性的讨论中,认为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不同意这样一个推理: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有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他们说这个推理缺少辩证法,甚至是“瞎胡闹的‘推论”,(《哲学研究》1978年第8期第34页)。下面,我想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谈谈对这个推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 法的阶级性和法的社会性是学术界争论较大的问题。 有的同志认为,“即使在阶级社会,也并非全部法律都带有阶级性。有一部分法律是很难说有什么阶级性的”。得结论说,有的法律是有阶级性的,有的法律则是有社会性而无阶级性的。(《法学杂志》1984年十期《论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赵洵同志最近应武汉大学和湖北省语文学会的邀請,前来武汉作了《捍卫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语言学与方法论》、《索绪尔学说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原理》、《语义学的几个问題》、《俄语语法中的几个问題》等专题报告。在有关的报告中,赵洵同志对斯大林《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发表前后的历史情况作了论述,认为必须充分肯定这一著作的重大历史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当时苏联语言学家长期未能解决的语言学上的一系列理论问題,还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飞跃的爆发与非爆发两种形式等哲学问题上  相似文献   

18.
李新事、付锐二同志在《从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谈真理的阶级性》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以下简称李文)中,认为我国学术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之所以争论不休,在于争论双方的“观点都有正确的方面,但也都有比较明显的片面性”。要对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作出比较全面正确的阐述,必须克服争论双方观点的片面性,把两种正确认识统一起来。”怎样才能使双方正确认识统一起来呢?李文提出要用“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二重真理说来“统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月刊》今年第四期,发表了石梁人同志“试论道德的阶级性”一文,作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实质进行科学的说明,并反驳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否认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荒谬论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中,作者在谈到道德的共性时,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道德的共性,就是阶级性的论点,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愿意提出来和石梁人同志商量,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本期发表了丁柏传同志的文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评价新论》一文。为了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史学界有关中国民族史上“和亲”问题的论述,特摘发陈育宁同志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的文章《论历史上的和亲》的有关论述,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