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5):88-91
“新批评”在中国的早期译介是“新批评”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一定的契机下,中国学者开始译介“新批评”,主要集中在艾略特、瑞恰慈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上;通过展示早期译介的基本状况,对“新批评”引入中国的文化语境及译介策略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朱耀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5):1-9
在试图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四种含义加以统一的过程中,海德格尔逐渐认识到,或许只有“真理”意义上的存在(是)才是“存在(是)”的基本含义。而这也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读中,海德格尔对真理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的原因。这种关注使真理、“实际生命”(此在)、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即存在者之存在)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此在及其逻各斯具有不同于世界上的现成之物的存在方式,它是在与存在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存在者的存在起显示或揭示作用的存在者。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有某种统一意义的话,那么这种意义就在于“存在者的存在在此在中并通过此在的明察显现”,换言之,不同存在者的存在意义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在此在的生存着的理解中显示它们的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社会-意识人性论”理论模式探析——兼论行政管理模式设计的人性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昭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145-149
现行的行政管理模式的设计大都是以“性恶论”作为理论支持的,文章在对过往各种“人性论”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社会-意识人性论”理论模式,为行政管理模式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岑乾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121-12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提出的“两个趋向”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既是对我党一贯以来的“农业是基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之后宏观战略走向的思考,更是对新时期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坚定。“两个趋向”论断从打破平衡发展到回归平衡发展,突出强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标志着过去我们“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体制和政策的终结,城乡统筹发展的新体制、新政策的开始。在“两个趋向”论断下的指导下,我党在新时期主要通过落实农村减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三个方面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为数不多、纯粹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其文艺创作以“本真的存在”为元话语,采用我思主体对本身的思考使其文艺作品成为社会公认的经典,而他本人却始终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在文艺作品具有社会性与作者本人站在社会对立面的悖论中,沈从文“本真”的生存方式消减了后者的独立存在,保留了前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反思性,捍卫着反思主体的独立存在,这正是反思主体“本真”的存在方式在文艺创作实践上和思维范式上的体现,也是沈从文文艺创作的膨胀力和张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鸦片传入我国前后——兼谈“鸦片”一词的来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其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115-117
提出鸦片(罂粟)是在公元7、8世纪由印度传入我国,而不是清道光年间由英国人传来。从历史和语言上详细分析了“鸦片”一词以及“阿片”、“阿芙蓉”、“雅片”和“亚片”等几个外来音译名的来历。 相似文献
7.
民间的走向——论“寻根”及其以后创作主体的“民间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出发,梳理出寻根及其后不同流派的作家的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与民间意识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述评,剖析了不同创作倾向中民间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位置与关系的误区。并指出主体意识应超越作为“文化意识”上的民间意识,以作品的文学性形成对文化的“本体性否定”,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具有存在意义的独特审美空间和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8.
李永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4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学”成为了中国新保守主义的一种话语资源。一些学者使用“后学”的话语理论,提出“中华性”的建设方案,对新启蒙主义的现代性立场进行解构,以本土文化的重建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后学”的新保守主义文化姿态以及自身存在的悖论,引发了新启蒙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导致了“后学”与新启蒙主义的话语对抗。“后学”与新启蒙主义是新时期知识分子面对现代化、西化与民族化的错综问题,所做出的两种重要的回应姿态。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建立中华的文化形象,有效推进现代化的文化进程,以化解内外的文化、精神困境,是“后学”批评家和新启蒙主义者必须共同谋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肖映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17-20
卢卡奇在总体性问题上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却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这样导致他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中总有失偏颇,像一个钟摆,时而摆向自然,时而摆向社会,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1)早年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2)晚年强调“自然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基础作用。文通过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自然、自觉自由活动来阐明自然-人-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何善蒙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41-46
“情”是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西方哲学侧重形而上的理论追求不同,中国哲学更主要关注的是现实的人,关注的是人的生存。而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情感则是其基本的属性。因此,“情”理应成为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情感问题,中国哲学历来非常重视,传统中国哲学对于情感的问题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涉及情感的本源、发生、内涵以及意义、价值等诸多方面。主要从基本的中国哲学文献出发,试图对“情”所具有的哲学意蕴做一个概观性的把握,认为“情”在中国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内涵包括本体义、价值义和境界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LIN Lan-ying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本文介绍了CIP的由来以及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编目的影响,指出正确的CIP数据不仅能够加快文献编目的速度,而且能够促进文献编目的标准化。阐述了错误的CIP数据给图书馆编目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许连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6):135-138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前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前期文学思想流变的路向。 相似文献
13.
彭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178-180
图书在版编目在我国出版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图书在版编目领导管理机构和必要的监督考核制度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性的图书在版编目操作程序 ,完善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提高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编目队伍 ,运用法律手段 ,确保图书在版编目工作高质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陈韶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3):25-28
周作人作为著名的散文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 ,在其早期生活的三个阶段中 ,大量材料说明其在政治意识和文学思想两方面的思想演变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训政前期,为了获取政权合法性资源、挽救农村经济和整合农村基层政权,南京国民政府设计并启动了地方自治;其政策经历了由激进、到缓进、到反动的过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受挫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国宏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82-84
南通早期现代化呈现出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原有基础极其薄弱,由绅商发起和领导,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发展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1922年起南通现代化事业严重受挫,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贺爱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4):46-50
自从董秋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建立翻译学的主张以来,翻译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波三折,在人们的怀疑和争辩之中逐步成长壮大。文章通过回顾近半个世纪里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仅澄清了翻译理论(translation theory)、翻译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on)、翻译学(translatology)、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theory of translation)等概念,而且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历史时期译学建设方面的标志性著作和论文、发表的翻译著作总数以及课题立项情况,把译学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思辨阶段、初创阶段。 相似文献
18.
郝建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
汉初教育思想是丰富的,思想家们在教育的作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君主教育等方面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汉初思想家不懈的努力,使统治者逐渐认识到,要使政权长治久安就不能专任刑罚,必须重视礼义教化的作用,从而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唐朝前期的农田水利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良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唐朝前期 ,由于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以及政府的重视 ,各地的农田水利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而水利设施的兴修和灌溉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 ,农田水利事业远没有发挥所能达到的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20.
王德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一种崭新战略,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尚存在诸多障碍,主要是:工业化基础薄弱,市场发育不够,人力资本缺乏,技术原创力弱,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