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为例,分析了两种体形系数、三种结构形式的外墙保温特点;并列举了常见的外墙保温材料,对每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干密度、可燃性等进行了分析。按照规定的节能指标,对每种外墙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计算,通过综合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当体形系数不大于4.0时,应采用无机保温砂浆;而当体形系数大于4.0时,则应采用岩板棉或加气块。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惠农工程,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是其两面。应用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以江西省葛镇的新农村建设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乡村社会自主性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此消彼长,不能同时消失。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政府持续重视新农村建设,但阶段重点不一样;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素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如此,提高乡村社会自主性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久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杨雅厦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2):85-88
落后的农村社会管理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农村社会管理理念,实现农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及其良性互动,是实现农村社会良性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林道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2,(4):124-128
工程教育认证坚持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是开展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业课程《建筑节能案例》为例,课程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以学生毕业要求为导向改进了其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突出能力考核的过程性和多元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经济危机后发展经济的重点方向。商业模式的构建是推动新兴技术引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以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构建的概念模型,并结合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阐述了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秀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相应政治、经济、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牧区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投资主体单一、治理不规范等因素,致使交通、水利、电力、邮政通讯、牧业基础设施等供给依然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牧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应从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设计、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多元供给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牧区基础设施供给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道路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论文以"八挂来网"为例,分析了实现道路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并探索了实施道路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创新的路径,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哈尔滨文化品牌之一的“哈尔滨之夏”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在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的契机下,“哈尔滨之夏”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欧洲大陆的“莱茵地区音乐节”创立时间较晚,但巳然是德国重要的音乐节之一,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将为“哈尔滨之夏”乃至哈尔滨国际音乐名城的建设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调查与思考——以江西省广丰县农民工为样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步成为中国生产力大军的主要力量。对江西省广丰县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与老一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生产、生活方式更具城市化。他们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主动适应并努力融入城市生活,但仍面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和户籍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很难跨越的障碍,导致农民工与当地居民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社会要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信心,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归属感,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潘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92-94,102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常州市流动学龄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即:要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强化政府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的管理职能;规范办学行为,切实提高流动儿童少年简易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创设有利条件,全面营造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此过程中加强农村尤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保障作用至关重要。村级财务管理事关农民切身利益,规范化的村级财务管理是确保农村社会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对河南省林州市的调研发现,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专业人才缺乏、民主监督不足、制度不健全、技术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提出优化队伍建设、加强民主监督、健全管理制度、寻求代理服务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也从污染治理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入以环境全面改善为导向的管理提升阶段,在此进程中会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起步较早、投入较大、经验较为丰富且成效较为显著的长三角地区为例,阐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多样化内涵及其动态演变,并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范围、治理目标、治理手段5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阐释在乡村振兴与城市化进程的双重影响下,长三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阶段特征和主要挑战。基于此,新阶段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需要促进多元共治,强化需求导向和规划引领,构建上下协同、内外协同、目标协同的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市场参与和科技赋能,形成以权利和责任分担的公平性、公共财政投入的高效性、治理体系的可持续性为核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谭英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131-134
“两型社会”建设与政府组织规模优化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通过考察湘潭市政府组织规模的现状,在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在“两型社会”背景下湘潭市府组织规模优化的四条对策和建议:重塑政府职能,规范人员配置,强化财政约束,构建区域行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本主义观念盛行、工具理性逻辑蔓延严重影响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加强城市建设的第一步,通过树立规划幸福生活的价值理性,加强、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规划政策主体的责任伦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规划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从而在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规划沿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1):62-66
在河长制全面推行之际,杭州市作为先行地在实践中已理清基本情况,取得了强化综合管理等成效,但也凸显出现今河长制存在行政干预性强、信息公开与监督不力、考核机制僵化等一系列问题。各地实行河长制的过程中,应通过加强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间的衔接、河道流域间的联防联控以及明确考核标准的方式来破解这些难题,实现水环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民族地区扶贫致富的手段之一。本文以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为例,从"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和旅游开发模式的相关问题。吉娜羌寨定居点的建设和旅游开发,应当根据灾后重建的实际情况和羌族村落的传统,采取"政府主导下社区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规划;社区广泛参与,发挥主要利益主体作用,形成合力,着眼长远利益,走民族定居点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服务在西方的源起主要是基于包括西方政府财政危机在内的福利国家危机以及由此而来的政府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民营化浪潮、以及新公共管理的主张,然而在此一"委托—受托"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当事人—代理人"关系及多元责信等问题。中国的脉络虽然不同,但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性质、采购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探讨空间,同时需要避免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过急、过热等问题。本文通过广州市一成立较早、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实践也很早的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案例论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刘建荣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作为民营经济聚集区、经济发达区,在社会管理方面是有成功经验的,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达区的社会管理势必要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认清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并努力寻求适合新形势的应对之策,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素质教育课程方案。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湖南农业大学大力实施课程工程,将课程数字化建设作为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切入点,构建了课程数字化网络平台,并利用这一平台促进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蒋满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28-32
一般说来,在技术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果;同样道理,在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不同的制度安排也必将会影响到环境保护的效果。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既可以从市场失灵方面去分析,也可以从政府失灵方面去探讨。尽管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会在政策与管理方面出现许多不足。所以,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或政府中的某一方,而是应在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市场作用和政府调节的优点结合起来,坚持制度创新才能取得理想的收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