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统一的历史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现实命题和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条宏线.着力于剖析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现实关联性,积极应答历史新阶段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些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的精神道德状况、协调利益关系状况、营造良好环境状况决定着社会精神的和谐、社会利益的和谐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唯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执政目标,也是全国人民的迫切期待,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党的先进性做保障,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就需要不断地对全体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正确与否与党的先进性程度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归根到底是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党的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党的先进性起着引领和保证作用。党的先进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坚强的组织保证、示范榜样力量和重要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使党的执政战略更具时代性;使党的执政理念更具民本性;使党的执政方式更具求实性,因而必然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民本发展、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它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二、树立和谐理念,转变党的传统思维方式;三、注重社会公平,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党的本质属性、党在理论上和行动上先进性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性建设在党建框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国际共运史的历史经验教训都规定、内涵、证明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另外,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不懈探索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所取得的历史经验来看,也证明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枝盛 《南都学坛》2006,26(3):112-115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制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重视制度建设,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制度本身的含义。所谓制度,应指“外在制度”(“宏观制度”),以及“内在制度”(“微观制度”)两个方面。在和谐社会建设当中,既要注意宏观制度的建设,也要注意微观制度的建设,也就是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的各种法制建设,又要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的制度建设都搞好了,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搞清楚什么是和谐社会,研究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提高我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发展到中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构建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创新经济制度;与此相应,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思想文化体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制度性优势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建国60年来,我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努力探索,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执政理念。这一新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对于维护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包括社会管理体系内部结构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各区域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真心实意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确立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必须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和贫富分化的关系,让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5.
全面认识和谐社会语境下党的先进性,对于我们当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而和谐的基石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和谐社会语境中党的先进性具体体现的核心内容就应当是努力实现社会的公正,在实现社会公正的具体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重大的现实课题。面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挑战:社会构成多样化,社会利益多样化,社会价值的多样化,这些复杂的问题都要求中国共产党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党领导方式的现代化,党的功能的现代化,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推进党的体制和机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系统的和谐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文化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上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即"文化和谐"问题;二是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来讲,就是要打造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用它来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阶层结构、组织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构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当前和争后一段时间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为宏伟的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已得到初步实现。在此基础上,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过程,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党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质资源的创造性运用,体现了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