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13,(3):106-115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拔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求是学刊》2017,(2):123-130
"辽代词坛创作沉寂"这一判断不惟是文献稀缺现实下的一种假设,实则亦与历史的真相相差无几。而相较于词在高丽以及金的接受与创作,辽代这种词坛沉寂现象的产生既与其本身的文化立场息息相关,也与这一时期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所表现出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尽管辽词创作不兴于世,但辽人之于词的发展,尤其对于金词风格的塑造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对此现象的探讨,是我们理解整个十至十三世纪词史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吴兰修是嘉、道时期岭南词坛的代表人物.其所著《桐花阁词》备受赞誉.就内容而言,这部词集是其羁旅人生的心灵记录,具体表现为对浮生如梦的哀婉之叹,对爱情、友情的渴望珍重,对归隐故园的热烈向往.就艺术而言,吴兰修的词具有情感真挚、表意婉曲、语言清丽的特色.同时,吴兰修词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出唐入宋,体现出重情的特质和清真婉丽的风格.吴兰修可以说是嘉、道以后岭南词坛的报春花和拓荒牛.  相似文献   

4.
论北宋词与金词的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然 《浙江学刊》2001,(4):97-103
金词是在传承北宋词的基础上,与南宋词于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同时且共生发展的.这种传承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宋儒词人"构成了金初词坛的主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传袭了北宋词的风范,为金词的进一步发展定下了基调,其影响贯穿了整个金源一代.二是由于政治背景、人格精神以及金人自身文化与审美心理等层面的因素,对苏轼词风的推崇和效仿成为金词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宋词与金词之间并非截然两歧,而是存在着不可割裂的血缘关系,这点多为论者所忽略.打通宋词与金词之间的鸿沟,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词史.  相似文献   

5.
学者的严谨诗人的气质——陶尔夫词学研究回顾诸葛忆兵陶尔夫先生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数十年,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宋词百首译释》、《北宋词坛》、《南宋词史》、《宋词今译》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本文从...  相似文献   

6.
一、苏、辛词风总述宋代词坛 ,历来“苏辛”并称 ,因为他们分别开创和推进了豪放词风。我们知道 ,晚唐五代 ,诗、词正式分流。但直到北宋苏轼之前 ,人们习惯以诗体为尊 ,以词体为卑、为“艳科小道” ,只用来表现男欢女爱、羁旅离愁等不甚正规的主题。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虽一度打破这种局面 ,并推出几首初具豪放倾向的词作 ,如范仲淹《渔家傲》、王安石《桂枝香》、欧阳修《朝中措》 ,但总体来说 ,类似的作品寥若晨星 ,未能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真正把诗文革新运动深入到词的领域 ,并“指出向上一路 ,一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 ,不能…  相似文献   

7.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的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麐归入了浙西词统,再经谭献等人强化。这种以郭麐续接朱、厉而构成的浙派统序得以确立,并成为一种较为强势的词学话语,其后果之一是导致郭麐的词史地位在常州词派占据上风的晚清词坛一落千丈。今人又将郭麐列为后期浙派的代表词人加以表彰,并以"改革者"的头衔来消弭因他对浙派的批判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研究思路实质上是对这一统序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09,(1):102-108
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和2007年出版的《全明词补编》,共收明代词人1860余家,词作两万五千余首。其中不少词作序跋或附注,涉及词人、词史、词律、词籍,成为在词话、词籍序跋和词选评点之外旁逸斜出的词学资料之一系。  相似文献   

9.
史华娜 《阅江学刊》2012,4(5):143-148
张先最早将和韵的创作方法用于词中,在和韵从诗坛延展至词坛这一过程中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追和词的产生则在具有典范意义的词人词作出现之后。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是现存最早的追和词。直到北宋末年,追和词仍寥寥无几。第一个在词中大量追和前人的词人是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王之道。苏轼、周邦彦作为典范词人在南宋受到较为普遍的追和。金元时期代追和词数量少,追和范围小,但对于苏轼词的追和仍然清晰可见。明人对于唐宋词人词作的追和热情十分高涨,追和词数量大增,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清代追和之风兴盛,词人追和态度严肃,和词总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北宋词人柳永向以词风俚俗而著称,他创作的大量艳情词更是词坛一道奇观.柳永词的近三分之二是艳情之作,历来被视为"淫媒之语",而罕有探讨其缘由.其实,柳永的思想受道教影响很大,其艳情词具有浓厚的道教房中文化意蕴.柳永艳情词的性描写几乎都化用仙道意象,所体现的两性观念、性爱心理都和道教房中术存在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1.
秋之色彩     
又是一年秋风起. 是谁打翻了调色板,将世界换了模样? 金风送爽,秋意盎然,层林尽染的远山打开一块硕大的画板,任凭秋姑娘的画笔尽情挥洒. 城市中,阡陌小路高低起伏,纵横交错,熟悉的道路、熟悉的树木、熟悉的建筑、熟悉的人们……构成了最平素亲切的美好.高低错落的行道树以最深沉优雅的姿态伫立,像一座座老建筑门前最忠诚的哨兵. 一叶知秋.恨晚的浓绿、馥郁的金黄、饱满的橘红、深沉的暗红,妆点着繁茂的树冠,代言着城市的秋意秋韵,一丛丛、一簇簇,拼接出五彩缤纷的街景底色.身边走过一对牵手的母子,小朋友对妈妈说:“树木可真神奇啊l树叶居然会变色!” “对啊,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所在.”妈妈笑靥如花.  相似文献   

12.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这是宋代诗人李朴(1063-1127)的《中秋》一诗。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月当空、万籁寂静的中秋月夜的美丽图景。并融传说与奇诡的想  相似文献   

13.
2014秋拍盘点     
郁文 《青岛画报》2015,(1):84-87
随着嘉德、保利、匡时、西泠印社等国内艺术品拍卖大鳄的秋拍大幕纷纷落下,201 4年秋拍大潮已过。在艺术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大势之下,秋拍总体成交状况可谓差强人意,明显不及春拍。重量级拍品成交乏力,天价难得一见,唯一过亿的作品是保利拍出的乾隆帝书法手卷《白塔山记》,以1.01亿元落槌。但中间价位的不少精品佳作却表现抢眼,屡创高价,成为本季的一个显著特点。民国名人书法板块异军突起,整体价格上涨显著。如西泠的弘一法师行书小横幅"放下",0.9平尺,买家竞逐激烈,价格一路飚高,最后  相似文献   

14.
坝上,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指的区域很大,包括围场坝上、丰宁坝上、沽源坝上等.而摄影人最常去的还是塞罕坝,也就是从围场坝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再往北走20公里,进入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草原红山军马场,这里是坝上摄影的最佳选择之地.主要有:喇嘛山、小红山、北沟、东沟、刘家地、大峡谷、五彩山、夹皮沟、将军泡子、小河头、桦木沟、蛤蟆坝等地.这里集丘陵、草原、湖泊、森林、牧群于一身,场面壮观光影灵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成美景,都集中在军马场的周围.如果运气好的话,每天都能够遇到适宜拍摄的理想光线,那你一定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谷雨 《今日辽宁》2002,(5):38-39
仲秋,是枫叶如丹的时节,即是丹东最美的季节.每到这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人不由得吟咏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佳句.  相似文献   

16.
《青岛画报》2012,(10):52-57
又一季潮流风暴闪耀T台,设计师们灵感和创意的火花在2012/2013秋冬季再次激情碰撞,呈现出不一般的精彩——"英伦风度"、"华丽复古"、"大块色彩"纷纷涌来,点亮这一季的流行风向标。  相似文献   

17.
陈彦辉 《学术交流》2005,(8):149-153
春秋时代是中华文化的滥觞时期。春秋行人是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他们以其特有的知识、智能、思想艺术在春秋时代政治、文化、艺术舞台上一展身手。春秋行人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勇敢无畏的行人,如郑国子产、鲁国叔孙穆子等,一类为无礼、无识、无智的行人,如齐国庆丰、卫国孙文子、晋国籍谈等。如此众多而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描写人物的范例。春秋行人以其善辩的辞令、大义凛然的品格取得了世人的认同,他们生动鲜活的形象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5,(3):134-139
在春秋时期,"师保"是"傅"和"师"的通称,从职位上分为傅、少傅,师、少师;从来源上分"君命"和"私属"两类。诸侯太子之外,庶子亦可有师保,但一般出身低微,甚至等同宾客。师保与所傅者,属君臣关系,命运休戚相关。诸公子争位带来杀戮,迫使师保开始反思旧有的君臣关系。管仲认为,师保当以社稷为重,不应为君主一人殉身。师保为社稷之臣,而非君主之奴仆。在礼崩乐坏之际,身为师保,当具刚正之气,谏诤违礼,又当谦柔礼让,以礼自防。叔向和晏婴为师保,大量引《诗》、赋《诗》,是礼乐文化的传承者。春秋时期的师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帝王师形象,对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自然物候中存在春草秋绿的独特现象,文学作品最早对春草秋绿加以描述始自《楚辞·招隐士》和《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这个物候现象在后世诗人笔下逐渐构成一个用以兴发思归怀人和仕隐情绪的意象传统,但是却被历代注家注本所忽略甚至是误解,导致刻意曲解、强行阐释乃至篡改文本等情况不断出现.唐代以来,春草秋绿的意象逐渐由魏晋南北朝以表现闺中思妇为主的主题,转向关涉到诗人自身生活的题材,从而拓展了春草秋绿的艺术表现力.受《文选》在不同时代接受盛衰变化的影响,春草秋绿意象的理解和使用也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邦交活动频繁,飨燕礼是在邦交活动中款待宾客的重要礼仪。仅在《左传》中,就记有各国飨礼宾客51次,记各国燕礼宾客13次。对于飨燕礼的研究和考证,有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礼制及邦交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