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商品房和商品房消费者的特殊性,商品房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仅仅依靠民法很难实现,需要政府的参与,发挥政府的作用,运用经济法的理念和调整手段.经济法是商品房消费者保护的主要法律部门.为维护商品房消费者权利,应强化经济法对其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法规制的基于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政府与市场在经济生态系统内各自的功能及作用,是经济法规制的核心问题。因为这样的认识直接导致了经济立法的体系构建与内容规则。经济法规制是国家实施经济治理与尊重市场调节的基本依据,也是施行经济法治与社会治理的根本前提。所以,从社会治理的背景下来讨论经济法规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及制度生成条件,有利于真正建立和完善经济法规制的体系和内容,从而使得经济法治生态化地融入社会治理的结构体系内,达到优化社会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外部性视野下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公共产品的特有属性,它必然对提供者产生外部性,由此,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成为一种克服手段.但是,政府供给又会对其消费者产生新的外部性.经济法对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外部性的克服手段有:通过直接充当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向消费者征税、界定产权、向提供者提供津贴等克服市场供给中的外部性;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中尊重市场、适度干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纳入法治化轨道等克服政府供给中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4.
李长健  江晓华 《理论界》2006,5(3):73-74
扶贫是我国长期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先是从经济法理念的角度,将扶贫与经济法对接,然后指出经济法在解决贫困问题上优于其它部门法。接着说明我国扶贫的现状,分析现有扶贫的不足,最后以经济法为主体,构建扶贫法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赵金英 《理论界》2012,(9):55-57
社会中间层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第三方,其特殊地位决定了它作为经济法主体的恰当性,决定了其既享有一般市场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义务,又拥有其他经济法主体所没有的职权和责任。社会中间层法律责任的立法不够完善,过度追求团体私利的现象大量存在,有演变成强大利益集团的倾向,必须明确社会中间层承担的经济法法律责任,追究其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本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调整政府经济职能与市场自由,实现二者和谐相处的法治基础。经济法乃是使政府与市场关系和谐之法。经济法产生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互动之需要,规范和维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是经济法的精髓。经济法通过规制市场——限制经济自由滥用和规制政府——控制行政权力扩张来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低碳城市成为乌鲁木齐市发展的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比例;建立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低碳经济财税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视野下的房地产价格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房地产市场最严重的问题是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条件的非理性增长,也即价格虚高。房地产价格非理性增长,主要由供求关系引起,但也与我国房地产市场混乱、存在大量投机行为有关。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注定了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但要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须加快建设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长效机制,在经济法视野下运用金融、财税、土地政策等多种法律手段相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新经济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涛 《理论界》2008,(8):52-55
科学发展观为经济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理论指导。本文试图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经济法的概念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经济法观。本文认为,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法是调整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了社会整体经济利益进行调控、规制、参与、协调和服务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现实困境的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担负着自律、公共服务、干预和治理的功能期待。我国经济法文本中有关社会组织的条文体现了 “强政府—弱社会”治理模式下的立法路径依赖。应当积极扭转政府主导的思维惯性,以进一步市场化和政府简政放权为基本思路,通过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和培育、规范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拓宽其与政府之间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在市场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鹏  聂斌 《学术探索》2010,(4):55-6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劳资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罢工停运事件不断发生,备受关注,影响不小。关于其性质问题官方并没有明确表态,而学界也存在一些分歧,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立场者提出的一些不同观点。经过对这些观点加以概括总结,并从经济法角度我们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罢工事件可定性为"机制失灵"背景下劳动者的自发性维权斗争。为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法律上的应对措施:完善罢工活动经济立法;构建三维协商机制;激活劳动纠纷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法学应从基础即方法入手。作为新兴的方法之一,经济分析法学日益受到重视。经济分析法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吸收了两学科各自的优点。我国法学界应重视这一方法对法学研究的作用,对其优势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傅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48-50
民法和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两种法律调节机制,应加强和完善这两个部门法的立法和实施工作;民法和经济法也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有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这种基础集中表现为各种思想主张和制度安排。就其社会基础而言核心是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就其经济基础而言核心是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就其政治基础而言核心是契约自由与人权保障,而上述三者又可进一步归结为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市场竞争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它由经济法调整,进而构成经济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是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被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所接纳,并体现在经济立法中。这一理论不仅对英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而且对美国、日本等国经济法的发展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并对世界经济法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有关经济法调整对象属性的种种说法进行辨析 ,通过区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规范对象 ,界分部门法与社会关系的对应关系 ,指出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 ;针对目前对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不同界定 ,从国家作用于经济的客体、方式和要求上分析 ,认为将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界定为“协调型经济关系”的提法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的基本价值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这一价值取向是经济法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是克服市场失灵、民法失灵的要求;是追求公平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对政府失灵也要有所控制,因此,笔者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限制政府”。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刑法的“绿色”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作前 《齐鲁学刊》2001,(5):99-102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理念,而且业已成为各国政府的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必须法治化,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新评价和检讨现有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改正那些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原刚与制度。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对我国刑法的观念、罪名及刑罚进行全面检讨意义重大,它呼唤刑法的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经济法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邓小平关于企业管理问题的论述及其对我们的指导意义;二、邓小平关于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论述及其对我们的指导意义;三、邓小平关于利用外资问题的论述及其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