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5年9月,日本“国民经济研究协会”会长竹中一雄,对1985年至1988年日本的中期经济发展速度作了乐观的预测。他认为,日本经济将继续在没有通货膨胀的形势下稳定发展。他预测的发展速度是:1985年为5.5%、1986年为5.2%、1987年为4.3%、1988年为5.5%。 相似文献
2.
失衡的2004年日本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4年日本外交处于失衡状态 ,其具体表现有二 :第一 ,威胁观的变化较大 ,但在思想上有待走出重视美国有余、重视联合国和东亚地区不足的误区 ;第二 ,对美外交和对联合国外交的变化幅度较大且进展较快 ,但对东亚地区外交和对华外交的变化幅度则居中。至于对俄外交 ,其变化幅度和进展都不大。日本外交的失衡状态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 2 0 0 5年。 相似文献
3.
4.
(注:标题后圈圈中为期数,括号中为页码) ·政治·浅谈日本政局—回顾和展望试论.东京审到.的历史意义 —纪念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40周年影片《东京审判》及其他口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初探日本当前的军事战略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不容抹煞 —评田中正明的九点质疑揭露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的诡辩 —评日本洞富雄教授的新著《南京 大屠杀之证明》正确对待历史①(12)②(12)③(48)②(,3)⑥(26)④(29)⑥(60)⑤(l)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与地位⑤(5)论《日本国宪法》⑥(15)学者和智囊团⑤(68)失去了赶超“样板,的日本人①(64)自民党概况(续二)①(57… 相似文献
5.
文化外交是日本对华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基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不久的一个时期,日本的对华文化外交处于萌芽期,发展历程中遇到很多阻力: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取得全方位发展。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对华文化外交在深化发展和不断探索的同时,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18 74年 ,日本发动了入侵我国台湾的军事行动 ,这是步入近代的日本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用兵。虽然后来双方签订了《北京专约》(又称《日清两国间互换条款及互换凭章》) ,日本不得不从台湾撤出军队 ,但是 ,如果我们从日本大的外交视野重新审视此次武装侵台 ,会发现它对刚刚踏上国际舞台的日本外交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一 我国的台湾地缘位置得天独厚 ,它处于西太平洋弧形岛链的中央部位 ,东控欧亚大陆 ,西制北太平洋 ,南视东南亚 ,北临东北亚 ,这种令人怵目的战略位置 ,自然在日本对外大战略中不容忽视。但是 ,台湾究竟在日本对外战略的… 相似文献
7.
在摆脱了1980—1982年达次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之后,日本经济的回升已持续两年之久,1984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5.7%,创造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从目前已掌握的材料来看,1985年的日本经济仍处于回升的过程中。1、工矿业生产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1月份增长了8.6%,4月份增长了7.1%,7 相似文献
8.
“55年体制”下的日本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映春“55年体制”是指1955年形成的日本自民党和日本社会党两党对峙的日本政治格局。该体制从1955年形成至1993年崩溃,社会党一直未能取代自民党执政,实际上是“自民党一党执政体制”。这一体制维持... 相似文献
9.
1973年4月23日,美国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基辛格在AP通信临时总会上发表演说,指出尼克松总统正在考虑与欧州间构建新大西洋宪章.该论点成为同年5月3日发行的美国外交白皮书的基调.这似乎是一个堪与1941年8月美英首脑会议签署的<大西洋宪章>相当的称呼,但是与理想主义、国际主义色彩较为浓厚的<大西洋宪章>相比而言,新大西洋宪章的调子低了许多,是一个现实主义色彩较为鲜明的构想.其主要目的是调整美国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摩擦,缓和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卫负担.同时,基辛格在演说当中还呼吁日本参加.新大西洋宪章构想的提出引起了日欧的不同反应,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均认为构建新大西洋联盟的时机尚未成熟.而日本则在犹豫不决后,转变了对欧政策,通过田中政府的首脑外交,强化日欧双边关系,进而发生了日美欧三边关系的互动态势.因而通过深入研究、剖析新大西洋宪章构想与日本对欧政策调整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NGO主要泛指那些从事海外援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二战后日本的NGO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活跃三个历史时期。随着NGO的迅猛发展,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NGO的重要性,开始与NGO展开对话、合作,并从制度、资金等层面对NGO进行支持。活跃在海外和日本国内的NGO在日本外交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于日本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有很大帮助。NGO不但加深了日本与受援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官方外交打下良好基础,还扩展了日本的外交空间,为联合国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日俄战争已成了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虽然从任何角度上看,日俄战争都不过是一场日本侥幸取胜的战争,但战争的胜利却使日本人高兴得忘乎所以。这时的民主化终于要起步但还没起步,舆论却大大倒向了排外主义。这一战争本身的影响虽然并不限于日本,但日俄战争的胜利却的确大大影响了日本此后的外交路线。从这一意义上,日俄战争是一个无论多么强调也不过份的事件。它使日本的领土扩张主义起步,加速了军事冒险主义的步伐,在国际秩序方面放弃了谨慎小心的做法。日俄战争后,在以欧美为重点的新的外交中,日本方面的表现的确值得认真研究。其特… 相似文献
19.
简论渤海日本外交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与日本国在8—10世纪间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外交史是中世纪中、日外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世纪以来,各国(主要是东北亚国家)学者对渤、日外交史十分重视,发表了一批有关渤、日外交史方面的学术论、著。但迄今为止,我们尚难把渤、日外交史系统化,其难点,不仅在于有关文献和文物的不足,也存在渤、日外交史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渤、日外交史学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愿与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的渤海史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20.
《日本学刊》2017,(4)
战后日本的中东外交不仅受到权力分配、石油需求等物质力量的影响,更受到观念因素的支配。影响外交行为的观念因素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观念,决定了行为体对自身身份和利益的建构。战后日本外交的指导观念由"吉田主义"到"多边主义的国际贡献"再到"日美同盟贡献"的转变,强化了日本对自身政治大国身份和利益的建构,在目标设定上由"弱势介入"转为"强势介入"。第二层次的观念,为行为体达到目标提供了知识,并通过对现实环境的认知与归因为政策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指引。二战后随着主导介入中东政治的观念由"平衡价值交换"转向"构建地区秩序",日本对中东外交的介入方式也由"弱"变"强"。日本政府需努力证明它们与传统的和平主义政治文化之间在本质上不存在冲突。随着相关立法的不断推进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宪法修改,新观念正不断嵌入制度,并将最终演化为指导日本中东外交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