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到中国境内 ,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强的冲击作用。外国资本的进入有效地弥补中国投资和储蓄资金的缺口 ,提高资本产出效率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主导因素。本文采用实证的分析方法 ,研究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和贡献度 ,以及从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两个方面 ,分析FDI的产业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外贸易等方式促进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技术外溢渠道被广泛关注.在此理论背景下,通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我们将R&D资本分为本国本行业R&D资本、本国其他行业R&D资本、外国本行业R&D资本、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并实证研究了它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确定外.本国本行业R&D资本、本国其他行业R&D资本、外国本行业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其增长效应引发大量学术讨论,但未获得稳健的理论与现实支撑。从理论上分析资本账户开放的直接、间接影响路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动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增长效应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适配是关键所在。基于此,构建中介效应系统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规模扩张、追赶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本流入表现出对经济规模扩张、追赶型技术进步的显著推动作用,而资本流出的作用则不显著;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具备持续3年的短期增长效应,而追赶型技术进步增长红利的持续释放会对冲规模扩张的不利影响,于第6年开始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因此,结构化、周期化、叠加性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能够充分适配增长效应和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理解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在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解释,即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溢出的技术,可以把原本属于跨国企业的技术性收益转移给东道国企业,促进东道主国的经济增长。然后,基于以上理论解释,结合中国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两个结论:人力资本和研发水平指标可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溢出的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指标和代表研发水平的研发经费支出指标,对溢出技术的吸收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外国直接投资 (FDI)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 ,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FDI的大量流入不仅缓解东道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 ,加快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 ,FDI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 ,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 ,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内生增长模型 ,依据中国近年来的具体数据 ,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并就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客观评价外国资本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近年来经济史学界和经济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外国资本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揭示中国社会经济演变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一个时期,部分理论工作者提出:“中国近代社会中外国资本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一种资本形态,外国资本的存在,不仅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同时又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企业融资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从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检验我国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为资本市场平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包括银行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8.
资本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过程的趋势特征,但资本结构、质量如何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效率仍是一个缺乏充分量化分析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研究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其中资本结构指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各具优势,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否存在一个合理的最优结构,是一个缺乏讨论的问题。基于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可以研究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2002—2020年中国的公有资本存量和私有资本存量,构建资本结构这一指标,以此来分析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私有资本大约是公有资本两倍时的资本结构最优;其次考虑资本结构的边际影响,我们发现私有资本份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倒U型”,公有资本份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U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1997~2010年间中国30个省区科技与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中国不同省域空间研发资本投入、人力投入的空间分布状况;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不同空间研发资本投入、人力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研发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但是研发人力投入则能带来较为显著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0.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180-183
随着全球资本账户开放的深化,国外一些学者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资本账户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种实证研究的基础就是对资本账户开放进行量化,因此首先介绍了两大类资本账户开放的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了理论界对资本账户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三种观点:促进论、无关论和不定论,以及资本账户影响经济增长的中间渠道。  相似文献   

11.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就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及进出口增长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一定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诸多方面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FDI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者并就如何吸引跨国公司的FDI投资,规范投资的产业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 2 0年来 ,中国一直是国际投资的热点。国际资本大量流入 ,缓解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资本短缺 ,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增长。当我们讨论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影响时 ,应该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带动效应和控制效应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作出更加准确的政策选择和恰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到底是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对此存在广泛争论。将中国和OECD国家分别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样本,对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自然灾害不一定阻碍了经济增长;在中国,气象灾害仅通过增加实物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地质灾害对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说明灾后的实物资本重建是促进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在OECD国家,气象灾害能够通过实物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两个途径促进经济增长,说明灾后的经济复苏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灾后重建不应仅局限于实物资本的恢复与重建,还要逐渐将投资的重点转向人力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FDI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 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外资将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笔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的流入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本溢出效应。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依赖于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有效承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MATí1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在探讨了资本账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198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资本账户开放与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资本账户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FDI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流入被视为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由于受收益递减的限制,仅能在短期内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并不能改变总产出的增长率。内生增长理论的兴起使得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了全新的评价。Balasubramanyam et al(1996)指出,如果决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被看作是内生的,作为资本、知识与技术复合体的FDI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不仅FDI流入所带来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它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亦是…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11):113-119
在中国经济社会面临深刻转型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作用尤为凸显,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对中国经济复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于1992—2012年OCED国家与中国的面板数据,对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中,为了控制技术革新、经济周期等共同冲击的潜在影响,对Holly、Pesaran提出的CCEP的实证方法加以改进,发现股市发展程度、股市换手率、股市规模程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经济集聚度均对实际人均收入所代表的经济增长起到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发现共同因子较好地刻画了技术冲击、经济周期因素等共同冲击对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因子载荷系数的估计中发现,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越大,对于共同冲击的反应越强烈。  相似文献   

18.
张煜 《兰州学刊》2005,(4):79-81
资本形成和资本配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实证考察了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政策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债券筹资额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而股票市场和中长期贷款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所以推进制度变迁和加快资本市场深化将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段芳 《兰州学刊》2011,(1):36-43
短期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开辟新的研究视角,深入探究短期资本流动在引致不同类型经济体宏观经济不稳定过程中的作用和传导路径,尤其是模拟分析中美两国经济增长波动所受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对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不能单方面要求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中国)减少贸易顺差、降低国内储蓄率,而应共同协作严控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动以避免实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与一般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同,出口贸易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国内储蓄率的持续变动都会使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程度明显上升。因而,在平衡贸易收支状况及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时,宏观当局应严控国际热钱的流入,确保中国的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是在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同时,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其投资方式、资本技术含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相应地,其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行业的不同,对就业的影响也显然不同。食品行业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最早的行业,也是中国就业人口比重较大的行业。为了更好地认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利用2001~2012年中国各省级区域食品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食品行业就业数量贡献最大的是食品加工业,其次是食品制造业,而流入饮料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数量没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