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满族,我爱自己的民族。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老资格成员,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在远古时,由于它没有自己的文字,只在汉族的古籍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东方多君子之国,信哉,莫古于肃慎。”(《淮南子》)肃慎就是满族的先人。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最知道太阳的温暖.刚认几个大字,就早已把“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话铭记在心.1958年,我这个满族小姑娘来到丁汽车公司,在10米长的车厢里开始了乘务员生涯。在公司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培育下,1971年3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愿望和理想。在党的培育下,1976年,我这  相似文献   

3.
何欣 《中国民族》2008,(4):38-39
有着男孩子的阳光洒脱和女孩子的精灵秀气,这是我见到姜子君的第一印象。这个21岁的满族女孩现就读于华北电力大学工商学院二年级。走在校园里你很容易就会认出她那个篮球场上生龙活虎的前锋,那个街舞团里动作潇洒的舞者,那个从你身边疾驰而过的轮滑高手,还有那个忙碌于学生工作的体育部部长……属于姜子君的东西有很多,但她却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交给了一项运动——跆拳道。从此,几多风雨几多汗水,只有姜子君和那片脚下的土地知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不少探索满族文明发展史,研究满族神话传说,以及考论满族信仰习俗的著作,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乌鸦、喜鹊是满族的图腾,此说一出,从者如流,迄今尚无异议。可是,当我读了各家目前所列举的各种凭证之后,却还觉得不足以令人信服,故提出几点质疑,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5.
我生长在北京,父亲是青海的蒙古族,母亲是北京的满族。上学以后我才知道,按中国的传统习俗,我随了父亲的族别蒙古族,属于蒙满混血儿。后来,我利用假期,跟随父辈去了属于我的老家但却从来没去过的青海。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世界,期间亲历了许许多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人和事。这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城市与乡村、内地与边疆、大都市与贫穷落后的高原之间的差别,透过独特的民俗民风,更多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文化的差异。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完全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观察着自己祖上、亲戚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满族古称女真,最初活跃在东北地区,后在清顺治元年入主中原,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满族擅长吸收他族文化并加以改造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之中,满族文化中代表性舞蹈的种类便是满族萨满舞蹈,萨满舞蹈(下称萨满舞)是贯穿于满族文化历史长河的重要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萨满舞从剧目到背景文化进行分析和阐述,比较和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萨满舞,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阐述当代萨满舞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辽宁组在11月24日至26日在渖阳举行了为期3天的工作会议,会议中着重研宄了:满族现况如何体现、满族和汉族互相融合何时开始和怎样正确反映这一融合过程、以及有关历史方面的几个问题。关于满族现况如何体现,大家认为应该是结合满族和汉族互相融合,尤其是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满族和汉族一起共同进行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的事实去阐述满族的现况,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从和汉族互相杂居、密不可分的环境中分割开来,因而,说明现况应该就满族所处地区的社会发展总情况出发,从而体现出满族在其中所作的贡献和它自己的发展。关于满、汉两族何时开始互相融合,有的认为在清朝的晚期,有的认为在民国以后,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抱着后一种看法的人,理由是,在作为维系满族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一些上层建筑物(如八  相似文献   

8.
满族姓氏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姓氏,今天人们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有的满族人也讲不清原委。满族姓氏不同,不仅居地家世互异,而且习俗亦有差异。因此,搞清满族的姓氏,对研究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以及清史等都有其重要意义。我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东北三省、河北、北京等省市二十余个市县对满族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资料中有关满族姓氏的材料,参阅有关文献,重点对满族姓氏的特点、渊源、演变等情况,做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满族人口增至982万,仅次于壮族,列居少数民族第二. 有人说这里有水份.我说不.早在清兵入关前皇太极时,满族人口就有80万了.康熙、雍正、乾隆时,到了二百六七十万.道光初期为三四百万.从道光到今天170多年,按人口自然增长规律,也该超过一千万了. 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谈到满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她确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发展了人口,繁荣了经济和文化,加强了各民族团结.因而党和国家历来关心体贴满族人民.从1985年以来,满族居住比较集  相似文献   

10.
我的族亲、尊敬的长者爱新觉罗·溥仪先生去世已经整整26年了。虽然,他生前我们只见过两次面,但他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乃至音容笑貌都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他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也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爱新觉罗·溥仪是我的远房族亲,按照清朝道光七年续拟的《爱新觉罗宗谱》中“溥、毓、恒、启”四个字辈,溥仪先生和我的曾祖父溥荫同辈,长我三辈。1960年1月,在溥仪的七叔载涛家里听载涛先生说:“咱们的大爷(北京满族对排行老大的称呼)回来啦,在崇文门旅馆住着呢,你有时间可以看看他去。”当时我只是从报纸和广播中知道伪满洲国皇帝、战争罪犯  相似文献   

11.
满族伦理思想是满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满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同时又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过去、现在,抑或是将来,满族人民都为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伦理思想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今天对满族伦理思想进行发掘、梳理并认真地进行研究和分析,相信对于加强满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实、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以至于世界民族的伦理文化宝库,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在近年来的一些报刊文章中,有时还出现“满清”这个词。从文章撰写者所称谓的对象来看,基本上是指清朝或清代,而无意于涉及满族。我们知道,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诸朝代中最末一个,是以满族贵族为其最高统治者的。但是,在当时,满民族内部也是划分着阶级的。正如其他民族中的少数统治者不能代表整个民族及其人民一样,少数满  相似文献   

13.
论满族民歌     
一探讨满族民歌之源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现有民歌史料有限,另一方面年代久远,许多满族古歌已经失传.从现有的各类满族民歌来看,萨满教神歌是一种年代久远的满族民歌样式.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满族早期民歌的某些特征,是我们研究满族古歌,探求满族民歌之源的极好材料.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它的基本内容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满族及其先人对萨满教的信仰是由来以久的.从先秦到清代,他们虽然历世几  相似文献   

14.
广州满族的先祖—满洲八旗官兵1500名自公元1756年到1767年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广州驻防,他们繁衍生息,创造了自己的信仰文化,包括祭祀与祖先崇拜、对观世音菩萨和关帝、玉帝的崇拜以及其它信仰习俗。其年轻一代的信仰还处在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基本解决了中国历史上长期未能解决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矛盾,这是史学界均认同的事实。然而,满族依靠什么特殊的条件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从满族形成发展史,以及满族文化与满族精神特性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析,提出了满族农耕、游牧、射猎文化的多元性和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思想,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满族。满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里,素以文化底蕴的深厚而著称。很自然地,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满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占有相当的比重。写自己的民族,不管怎么说,作家还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精彩之处,则往往是作家对满族典型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巴勒斯坦同胞,我的亲人们:我出生在1948年。我不知道——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年,绳索突然断了,世界歪着倒塌,巴勒斯坦失去了正义。就从那一年起,巴勒斯坦和平美好的家园,突然被占领、被屠杀、被殖民主义蹂躏。1948年——我不知道,自己和那些被驱逐出家园、被夺去了土地、在苦难的难民路上呱呱坠地的婴儿们同年。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满族及其先人就将长白山作为民族发源之地,他们不仅世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之上,对长白山充满了故乡之情,而且他们从这里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全中国.这种崛起于长白山地区的经历,使满族诗人对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充满了自豪之感,清代大量的满族诗歌都对满族崛起的经历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这些诗歌不仅是对满族崛起过程的赞颂,同时也是对满族精神面貌的形象再现.  相似文献   

19.
“伊兰孛”的满语,翻译成汉语为“三家子”,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的一个满族聚居并仍能讲满语的村落,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民族乡,距齐齐哈尔市95公里,旧名“上三家子”。“三家子”村是黑龙江省满族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建立的村屯,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著名满学家金启孮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专程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到“三家子”村考察,“三家子”村的满族老人向他讲述了“三家子”村满族的来源:“三家子”村的满族原来居住在吉林,据传都是从长白山迁来的。康熙初年,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  相似文献   

20.
民居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与文化表现形式,而传统民居则承载了一个民族民居形式的发展历程。其中,满族传统民居不仅发展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而且对今天的民居形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满族传统民居的演变历程介绍了几种主要形式的满族传统民居,并对满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形式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传统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