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形成、运行及效果,是法学与经济学互动融合的产物.跨学科研究范式和法与经济学自从产生就存在逻辑勾连,经济属性、发展本位、效益价值以及限权理念和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契合决定了法与经济学分析范式在跨学科研究中的适用.这种适用对于丰富经济学与法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强化经济学与法学的当代使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系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合理运用体系解释可以使法条与法条之间,法条前后段之间,以及法律内各款、项之间,相互补充其意义,组成一个完整的规定,以此确定其含义.鉴于我国对经济犯罪立法较为普遍地采用列举加概括相结合的例示性方式,运用体系解释中的相关具体规则来解释相应规范就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解释例示性经济犯罪条款时,必须遵循例示事项决定概括事项的性质、概括事项对例示事项具有制约作用的基本规则.此外.对于以"等"为表示的例示条款一般应解释为"有等外而无等内".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犯罪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对此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是极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本文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的社会冲突以及理想社会结构作为基本依据,分析经济犯罪的类型,态势与特点,同时我们认为,在当前也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时期,经济犯罪不能够仅仅视为一个刑事法律调整领域的现象,而必须首先把它看做向法制系统提出的全面挑战,由经济犯罪与侵权行为、违法行政,刑法与侵权行为法,行政法之间的有机联系等法制系统的协调性角度提出扼制经济犯罪的对策,以使市场经济及其法律体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物权法》的核心在于物权的法律界定和法律保护,并且相关内容与经济效率的要求基本相容。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物权法》中物权的法律界定符合波斯纳定理和规范的科斯定理的要求。同样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物权法》中物权的法律保护符合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转让规则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曲新久 《河北学刊》2007,27(4):165-169
经济犯罪特指经济领域的犯罪,这是其最基本的事实特征。当前,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其规范特征是,违反工商管理与经济法规,滥用经济权利和背离市场信用,以及侵害市场经济秩序。因而,刑法中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可以构成当前经济犯罪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整体性的事故损害分担机制以侵权法为中心,也涉及社会保险等公法的制度,其抑制损害和救济受害人的目标不仅关涉立法的政策考量,还受制于各种行政管理手段的协作,是实体法权利配置规则和各种程序规则共同协力的广泛领域。运用法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明晰各种分担机制的作用机理与运行效果,以促进事故损害分担机制的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论芝加哥法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法经济理性观与新古典经济学理性观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在理论的逻辑起点——理性上持有共同的立场。芝加哥法经济学推崇完全理性和工具理性,并用之对法律规则下行为人的行为选择问题展开了广泛的分析。但是,芝加哥法经济学理性观并非是新古典经济学理性观的“复制品”。芝加哥法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性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理性观进行了修正,即在坚持工具理性的基础上,修改理性人假设的完全理性下的一些不适合现实的辅助性前提假定,以期增强其理论对法律规则下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8.
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前  言法经济学 ① 是 2 0世纪 6 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交叉的产物 ,特色就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对法经济学最普遍的界定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检验法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演化和影响”② 。但也存在分歧 ,有的侧重于研究法律政策制定过程中经济学的作用 ,有的侧重于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经济现象 ,还有的于综理规则的构成要素 ,他综合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以及实用主义哲学形成了他的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的第一次浪潮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很快就衰落了。法经济学的真正勃兴是在 …  相似文献   

9.
论新制度经济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由于掌握了交易成本这个分析工具 ,新制度经济学家才能够第一次真正地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制度的运行与演变 ,将原来被新古典经济学家视为给定的东西——制度 (包括正式的规则和非正式的规则 )纳入新古典模型的框架 ,拓展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本假定。因此 ,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并作为经济行为、经济活动的约束条件是新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领域中滋生出许多消极现象,大量出现诸如贪污、挪用公款、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行贿受贿、走私贩私、投机倒把、诈骗、偷税漏税、假冒商标等经济犯罪.经济犯罪的产生虽有其阶级、政治、文化思想诸方面的因素,但滋生经济犯罪的经济原因无疑是诸种原因中的重要因素,一定的经济犯罪关系必与一定阶段的商品经济关系存在着特定联系。马克思说:“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①由于经济犯罪大都发生在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过程中,由此,就有必要从经济犯罪赖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刑事犯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的时期内,它会使我国犯罪总量有比较大的增长,并通过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暴力犯罪、职务犯罪和高科技犯罪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网络直播聚合犯罪愈演愈烈,主要集中于知识产权犯罪和色情犯罪领域,国内目前对该类犯罪的研究较少。网络直播聚合犯罪与社会结构方面的紧张、个人违法性意识方面的紧张存在关系,前者主要体现为:商品拜物教影响下的部分民众设定目标时日益以物质获得为参考系;阶层固化使得处于部分底层民众无法通过制度性手段实现目标。后者主要体现为网络直播聚合犯罪者实施犯罪,与其权衡犯罪成本与获利数额、心存侥幸有关。在对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的前提下,归纳概括出此类犯罪的三个主要特征:犯罪主体呈现出低龄化、学历较低、无业状态较多的特点;分工的复杂性、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犯罪的隐蔽性较强;黑灰产业链业已形成并成熟。对此类犯罪的治理,应当坚持惩防并举,在惩罚方面应当注意网络直播聚合共同犯罪认定规则的变通适用,以及网络直播聚合犯罪立法扩张、司法限缩与严格执法之间的关系;在预防方面应当构建国家、社会两位一体的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层人民法院在经济犯罪适用财产刑中,如何做到罚当其罪,量刑相当,是我们司法审判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经济犯罪财产刑适用的正当性出发,结合审判实践,探讨了经济犯罪中既有自由刑又有附加财产刑的刑罚适用,如何适用罚金刑及数额问题及财产刑的并罚问题,并提出在经济犯罪审判实践中适用财产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制定经济刑法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刑法典是经济刑法立法的专门法典化形式 ,即由立法机关制定一部专门规定经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典 ,对各类经济犯罪作出详细、系统的规定。我国经济刑法立法今后是否采用、能否采用经济刑法典形式 ,需要结合我国的立法实践和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犯罪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害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是全世界共同面临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做好犯罪预防工作.然而,传统的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即犯罪主体而言的,忽视了犯罪客体在预防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犯罪主体预防,只能减少犯罪主体的产生,而加强犯罪客体预防,则可减轻犯罪行为而造成的侵害后果.可见,犯罪客体预防应当成为犯罪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梅夏英  许可 《学术界》2012,(2):54-63,283
财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使得财产权制度的正当性不能再从法律体系中自我证成,而作为替代性分析工具的财产权法律经济分析又面临着当代经济学发展和传统法学质疑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财产权的有效性标准、设计原理、有效性验证方法以及财产权和博弈规则间对应关系的逐一梳理,一个新的、可操作的财产权法律经济分析框架不但妥当解决了实践上的疑难,还积极回应了法律经济学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金融犯罪是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它导致和加剧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使金融活动不能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进而引发和加大金融风险。贷款诈骗犯罪是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犯罪问题之一,应加大对此种犯罪的打击力度,以便更加有效地保障我国金融秩序的平稳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Many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economics of crime focus solely on the determinants thereof, and do not consider the dynamic and cross-se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ir data. As a response to this, the current paper offer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issue using data covering 21 Swedish counties from 1975 to 2010.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rimes considered are non-stationary, and that this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county-specific disparities alone, but that there are also a small number of common stochastic trends to which groups of counties tend to revert. In an attempt to explain these common stochastic trends, we look for a long-run cointegr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crime. Overall, th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cointegration, and suggest that previous findings of a significant unemployment–crime relationship might be spurious.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由于所持的学科立场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法经济学关注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其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学派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范围上包括从反托拉斯法到法律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偏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以麦乐怡为代表的非主流学派则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经济、社会、哲学等比较分析”,在研究范围上纳入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判断方法的综合。主流学派凭借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非主流学派试图突破法经济学研究中“法律的经济分析”这种狭窄的分析框架,发展出一种新的思考法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这一发展趋势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出超过“法律的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讲,法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作为新兴的理论学科,法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商业贿赂犯罪独立设罪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昌东  钱小平 《社会科学》2006,(12):152-159
商业贿赂的泛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成巨大威胁。现行刑法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涉及公务贿赂和业务贿赂两个规范体系,立法为两罪所配置的构成要件无法全面反映对商业贿赂犯罪实施刑法规制的客观要求。基于此,有必要完善我国刑法,将商业贿赂设计为并列于前两类贿赂犯罪的独立形式,以此形成我国完备的贿赂犯罪惩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