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我国古代先哲们无不借《易D说以立巴伦,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发展史的这条珍珠项链,就是由《易》这根金线串起来的。宋代的理学大师周敦颐,其以易学为宗,以儒家思想为本,并融入道释之说,建立起以宇宙生成学说为支柱的儒家理学体系,从而首开儒家研究宇宙生成学说之端,为宋以后理学提供了“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与模式。周敦颐灼儒家宇宙生成学说,可以说是一颗被《易》之金线串在项链中的闪亮珍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学说,主要由其《太极图》及《图说…  相似文献   

2.
简论《老子》与史宫文化之关系庄大钧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老子都是“特异的存在”(借用郭沫若《蒲剑集·庄子与鲁迅》中语)。他不象儒、墨、法诸家那样把探讨和论述的范围局限于社会人生,而是纵目骋怀于无限的宇宙,系统深入地阐发宇宙的本体、生成、演化和支配物...  相似文献   

3.
陈抟继承了《易传》的“太极”说,在其《无极图》、《易龙图》、《先天图》中,第一次把无极作为道教哲学最高范畴,与太极并列使用,并结合道家的宇宙观,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的衍生。陈抟融合易老,无极-太极的宇宙生成学说,对道教哲学之宇宙生成论富有创新性发展,从而使宇宙生成和生死解脱变得切实可行,其宇宙生成学说不仅为道教“以易解老”打开思路,而且给宋明理学以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探讨了《周易》中存在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思想,并与汉儒、宋儒、基督教文化作了比较,指出了它对儒字、道家思想的影响,深刻揭示了中国大传统的源渊。  相似文献   

5.
王正伟是一个颇具有开拓意识、独立品格的学术个性的回族当代学者。他自1979年以来,以自己严肃而扎实的创作,致力于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和各类作品、专著近百万字。主编、合著有忡国少数民族故事大系·回族民间故事选》(与李树江合编)。《回族风情录入《古兰经概述》、仲华风俗大观》、《宁夏黄河经济论文集》(与胡家未合编)、《中国回族大辞典》《民俗分科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宁夏分卷》(副主编)、《中国回族文化大观》(副主编)、《穆斯林文学丛书》、《回族文学论丛》、《回族当代文艺人物辞典…  相似文献   

6.
回族伦理思想是指对回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它在回族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及其本民族禁忌中均有着广泛而又生动的反映。既是回族文化和回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伦理思想早在回族神话中就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如在《阿丹和好娃》、《人祖阿丹》的神话中,就不仅解释说明了人类的起源,同时还通过阿丹和好娃受人唆使、引诱,偷吃麦果而遭真主惩罚,谪降人间后遂产生羞耻观念,并学会用水叶、水皮遮羞,以劳动为生,不断向真主悔罪,真主予以宽恕等等,说明了人类道德观念的最初产生。在《阿当寻火种》、《太阳的故事》《玛乃与木萨》、《插龙牌》等神话中,则  相似文献   

7.
序二     
《中国回族文物》是献给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份珍贵礼品,也是献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一份注满深情的礼品。 《中国回族文物》是一份价值不菲的文化宝藏。回族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比,我国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缺憾,缺少"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内容,因此容易引起肤浅化的理解。这不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是对和谐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9.
《周易参同契》是中国古代人体科学的瑰宝,奠定了道教丹术理论的基础。而此理论建构的形上依据却是《周易参同契》的"道"、"气"思想。只有深识《周易参同契》以"道"为本体,以"气"为化生之源的宇宙生成论,才能解道教丹术理论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回族古籍工作者在搜集、整理和出版回族古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回族历史文化诸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遗憾的是,对珍贵的回族文献《回族馆译语》却长期以来未给予注意。值得高兴的是,不久前在《中国回族研究》第二辑中发表了刘迎胜同志对此有关的论文,邱树森教授主编的《中国回族词典》也有“回回馆译语”、“回回馆杂字”两词条的注释。 早在“文革”期间,我在“五七”农场时,便经常利用返京休息的时间去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查阅和抄录《华夷译语》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1.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易》的《比》卦之辞 ,以鼻孔呼吸的形象比喻 ,来演绎宇宙生成的模式。它与《淮南子·精神训》所载“唯象无形”、“有二神混生”是同一个神话故事的不同传本 ,对研究中国古代宇宙生成的“元气”学说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文化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商是回族的传统和优势,从回族形成之日起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以商业活动为主业,商业伴随着他们的生产、生活,商业促进了回族的发展。回族在接受伊斯兰文化的同时,受到《古兰经》和《圣训》等伊斯兰教规的严格制约,有着良好的商业道德和规范,以“公平、公正、合理”作为经营准则。回族的商业活动范围广,项目多,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但由于回族商业的单干性较强,集约性较弱,所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建树不明显。回族经济要有大的突破,必须冲出家庭局限和小农商品经营格局,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回族神话问题,已成为民间文学学者们争论、关注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围绕回族有无神话而展开的,目前所提出的观点大致有下述几种: 〈一〉认为回族有神话。其依据是当今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着诸如《阿丹与好哇》、《阿丹寻火种》等神话。他们认为流传在回族群众中的这些神话已被人们承认和接受,变成了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说回族有神话。 〈二〉回族神话外来说。他们认为,回族是元代以后形成的民族,离神  相似文献   

14.
道家宇宙观的发展,包括宇宙构成物质和生成图式两个主题。就宇宙构成物质来说,先秦时存在“尚气”和“尚水”两种理解,道家认为宇宙构成物质乃是气,并在道气关系的讨论中,主张“道是气”。就宇宙生成图式来说,先秦存在“对象性”和“系统性”两种理解,道家对于相关讨论从“对象性宇宙生成论”逐渐走向“系统性宇宙生成论”,发展出渐趋复杂的生成图式。宇宙生成论发展至此,已经完整而细腻,而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宇宙生成论大都难以超越此一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5.
纪念著名回族学者马宗融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于1992年9月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召开。宁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60余位回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编辑以及马宗融先生生前友人、子女等出席了这次座谈会。 马宗融1892年9月5日诞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国现代不可多得的回族翻译家、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和回族文学研究的倡导者和先驱者。其主要著述和译作有《法国革命史》、《拾荒》、《伦敦》、《罗马》、《仓房里的男子》、《春潮》、《蜜蜂与蚕儿》和《两个狐狸》等。  相似文献   

16.
回族与科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对汉文化的学习基本上是在科举制下进行的。儒家文化基于其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优势,通过科举在回族中普及汉语,促成回族内部由思想的儒化以至习俗的汉化,将儒家文化深植于回族的文化生活之中。同时,回族人民积极追求"儒与回相表里,因一以贯之"的思想境界,力求使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在理论上相互适应,从而确立儒家文化在回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独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回族神话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尤其体现在回族神话中出现的"龙神"形象上,这是与伊斯兰教"认主独一"信仰相背离的文化事实,却彰显出回族神话传说在中国本土语境中经过长期的文化适应而形成的本土特征。透过"龙神"形象的文化表层,可以看出历史上回族民间在本土适应中遭遇的文化困境,以及在文化共享中坚守文化本位并最终实现回族文化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近年出土的竹简和帛书《老子》文本为依据,结合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的特点,整理了《老予》中“无”的众多涵义和用法。“无”在《老子》中是一个极重要的形而上的概念,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在宇宙生成论上虽“有”、“无”并举,但《老子》中更强调“无”的重要性;“道”与“无”在某些方面含义相同,但“道”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是《老子》哲学思想最根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成功地将儒、法、阴阳、名家等学说熔铸于一炉,使道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对《老子》书中的道论、宇宙生成论、无为思想和认识论、形神和养生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其道论、宇宙生成论代表了战国以来黄老道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能够代表彝族传统哲学和文化发展理论思维水平的彝族典籍文献《宇宙人文论》、《宇宙源流》、《西南彝志》、《土鲁窦吉》等,以元气、阴阳(哎哺)、五行、八卦、干支、河图(付托、联姻)、洛书(鲁素、龙书)等观念元素或范畴所构成的思想体系,记载了彝族先贤对宇宙起源、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宇宙结构等宇宙图景的理论观察或自然哲学的观念论述。彝族哲学与汉代天人儒学在基本哲学观念上的有机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方法上的类比推理两个显著问题上具有共同的观念特质或思维特色;天人感应和自然现象的社会伦理性质属性,是汉代天人儒学与建立在有机自然观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的彝族哲学的两个最明显的思想观念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