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淡漠、政治认识模糊、政治行为投入不足等“政治冷漠”现象值得关注。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影响。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并从加强政治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创造条件,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使大学生积极、理性、有效地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随着人类有意义的文化事件的创造而出现的,它不是人类与生俱来就有的,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人类道德的获得是通过后天的道德社会化而来的,是一个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也常由于各种复杂的外在因素而导致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出现道德冷漠和不道德的社会行为,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信任感、正义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使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面临巨大风险,必须引起全社会人的关注。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对当前社会道德冷漠的成因进行梳理,进而探求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道德冷漠是对他人道德急需的无响应,是一种典型伦理病症。处于维护个人私利与遵循道德规范两难兼顾、道德选择失范与追寻德性伦理交叠相映、网络道德冲突与践履道德责任多重失衡的现实境遇下,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力弱化、道德情感力淡化、道德行动力软化,不仅引致“排序式”“粘贴式”“病根式”道德冷漠无序蔓延,而且加重了社会道德秩序的混乱和社会伦理秩序的紊乱。寻找走出道德困境、化解道德冷漠的实践路径,需要借鉴道德叙事的意义架构,通过道德认知的澄明术、道德情感的催化术、道德行动的生活术,叙出事之“知”、事之“情”、事之“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 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 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 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政治冷漠是用来形容"无政治阶层"民众不参与政治的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政治冷漠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目前,我国也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公民的文化素质欠缺、利益驱动不足、体制不健全.对此,要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增强对参与的制度支持,并促进网络参与.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冷漠是用来形容“无政治阶层”民众不参与政治的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政治冷漠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目前,我国也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公民的文化素质欠缺、利益驱动不足、体制不健全。对此,要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增强对参与的制度支持,并促进网络参与。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农村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三标 《兰州学刊》2003,(6):158-159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 ,为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然而在农民的政治参与中还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与政治现代化潮流不相适应的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冷漠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农村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严重障碍。本文从经济、教育、制度、心理等方面对农村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作了些粗浅的探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成因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冷漠现象是与现代政治潮流不相适应的一个顽症。在当代中国 ,从总体上看 ,政治冷漠现象在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极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障碍。本文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团体组织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政治冷漠现象的成因从根源上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罗小锋 《兰州学刊》2005,(1):241-242
网络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社会学上称为网络失范,如果失范主体是大学生,则称为大学生网络失范.那么何为社会失范?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是社会失范理论的首倡者.他在谈到社会参与的某些情况时第一次使用了失范(anomie,anomy)一词,在这些情况下,人们不具备为实现自我和获得幸福所必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集体性良知麻痹行为,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加强公共精神、道德责任、道德能力的培育等多种方式来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育服务,是高校提供的促使学生知识增加和技能水平提高的各种服务的总和。政府、社区、家长、校长、教师、学生在高校教育服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学校外部:政府是教育服务的监管者,社区是教育服务的潜在对象,家长是教育服务的现实对象和合作者;在学校内部:校长是教育服务的经营者,教师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只有高校教育服务的内外部角色通力协作,才能够促进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权力腐败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权力腐败现象已不容忽视,并呈现其独有的特点。如何就高校权力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而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职务犯罪率正呈上升之势,并体现出特有的形式与特点。当前我国反腐败法制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松懈、个别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是诱发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要有效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现阶段必须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完善廉政制度,以对高校职务犯罪进行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绝对量为基础的高校评价方法,只注重了效果和效益,而忽视了效率,不利于高校提高办学效益。以投入产出分析法为基础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将评价着眼于投入—产出的效益之上,从资源利用效益方面评价高校的绩效,从而可以引导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并为政府重新配置高校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和谐医患关系的社会学分析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医患纠纷事件,这些医惠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由于政府、媒体、医方和患方沟通出现了问题。现阶段我们不仅要做好健全医疗体制改革、发挥媒体正向舆论导向作用、实现医惠双方良好沟通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在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这个职位,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渗透性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德育渗透性教育具有有目的性、易接受性和非强制性的显著特点。高校德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这种德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我国高校现代德育模式的构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关系的呈现、实施过程中的审美显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创设、教育者的审美诉求,以及受教育者审美生成等问题.有助于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人口的持续减少,如何赡养老年人已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应该成为选择和确定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依据。全国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地位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居住地域以及职业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和家庭情况等变量影响着老年人口在共同生活模式、独自生活模式和福利院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因此,通过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可以揭示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养老意愿在社会养老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时空的角度和社会学的视野出发,认为在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的行为取向,应主要考虑三个层面因素:时间层面工业化的运行区间;空间层面工业化的运行状态;意识形态层面政府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出后发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干预的三因素解释模型,并结合其他后发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对目前我国政府的经济行为取向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要求,是增强办学实力的要求。但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执行有一定的盲目性等。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要通过落实建章立法;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等具体措施,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