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借鉴他民族与别国的长处和有益经验。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周边国家自古就学习、汲取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历史。日本是一个向我国学习较早的国家、公元607年.日本政府向我国的隋朝派遣了第一名留学生—  相似文献   

2.
派遣留学生赴唐学习是新罗、日本汲取中国唐文化的重要方式.由两国留学生派遣及留学生在唐学习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国对唐文化的汲取各有特色:新罗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社会行为,而日本则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新罗的实践性强,而日本的针对性明显;新罗慕化更深,而日本的汲取成效更为显著.之所以如此,其背后有着自然地理条件、国家关系以及相关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大和朝廷向中国大陆派遣了遣隋、唐使团,随使团前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学问僧学成回日后,促进了日本的历史文化发展,他们是中日交流史上对日本历史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他向清政府提出的派遣留学生的”教育计划”,首开以派留学生的形式把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从而开中国学子出洋留学的先河.容闳的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虽因历史原因而流产,但首批出国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卓越人才,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向外国学习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向封建旧传统教育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作为历史上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曾经是周边国家大批派遣留学生的人才培养圣地。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国人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了西方的先进,从最初的只承认其坚船利炮的“奇技淫巧”,到后来承认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上的某些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才培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输送学生出国留学成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一个特殊途径。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晚清最后30余年里,形成了三次留学热潮。“为国家储蓄人才”,容闳促成学童赴美留学热潮的第一波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中国终于认…  相似文献   

6.
宋玎 《21世纪》2006,(6):22-23
印度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包括了留学生的交流,教职人员及学者的交流,以及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留学生的交流和学者互访及教职人员的交流,他们是国际交流中最活跃的因素。留学生交流印度的留学生交流主要表现在派遣留学生和接收留学生这两个方面。派遣留学生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赴苏留学生的派遣工作是当时对苏教育交流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5 0、6 0年代我国先后向苏联派出了1 2 0 1 8名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分布在苏联的2 2 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4 0多个专业学习。在强调严格政治、业务标准和管理的同时,留苏学生的派遣还体现了根据需要确定专业、派遣渠道多样化的特点。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赴苏留学生的派遣也存在着派出国单一、过分强调政治标准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向美、英、法、德等国派出了留学生,开近代中国留学生派遣制度之先河。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形成了一些比较粗糙的有关留学生的选拔制度、学生流向、管理制度、经费制度、录用和奖励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此制度的封建属性不可避免,但它在客观上冲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和腐朽落后的顽固守旧势力,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生派遣教育之先河,沟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培养了中国近代工业大批实业和海军人才,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试析留学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蔡圣勤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来,留学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迄今,我国已向世界各地派遣留学生20多万人,其中国家公派4万多人,单位公派8万多人,自费留学8万多人。这个数字相当于湖北省61所正规大学...  相似文献   

10.
晚清政府的一再战败,加之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落后,促使从政府到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下定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决心,而派遣留学生出洋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作为担负着救国图强重任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受到了晚清小说家的热切关注,在他们的笔下,留学生群体大致分为三种:西方文化之传播使者,假学者形象和颓靡腐败者。新兴的留学生群体作为在晚清小说中出现的一种独特形象,以其群体代表性、典型性和文学开创性展现出特有的文学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我校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留学生教育。从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针对我校学科优势,开始派遣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来我校深造。到2005年下半年,我校共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10人次。其中,全额奖学金博士生5名,全额奖学金硕士生1名,半额奖学金汉语进修生4名。目前仍在读的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博士、硕士共6名分别来自巴基斯坦(2名)、伊拉克、莫桑比克、法国、伊朗;中国政府奖学金汉语进修生1名,来自德国。SHARIF,MUHAMMAD QADEER(中文名葛迪),来自巴基斯坦,在计算机学院攻读通讯工程…  相似文献   

12.
清末留学运动勃兴和发展的原因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派遣留学生,始于1872年清政府派幼童三十名赴美国留学。其后,虽陆续派有赴欧美和日本的留学生,但直到1900年前,总数不过三百余人。迭至二十世纪初期,留学运动骤然勃兴和发展,从1901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历年累计竟高达三万余人,留学欧美者也近千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那时……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确实,那样短的时  相似文献   

13.
王奕萍  曲杨 《国际公关》2023,(18):158-160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是传播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提高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性和中国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本文探寻了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和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并分析了制约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程度和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工作逐渐步人正轨。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对于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培养国家利益和高校形象代言人,聚集精英人才,提高国家实力有着重要作用。欧美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工作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过程,在留学生的招生中介、奖学金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值得借鉴。我国留学生教育,应重视培养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和高层次学位生的数量,科学管理,快速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接收来华留学生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在政策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消除了限制发展的不利因素,使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真正融入了国际教育市场,每年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均保持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世界正在逐步接轨,中华文化和文明以及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与趋势,给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准确…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2010-2015年,南亚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在规模、层次结构、获得奖学金人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此同时,也面临规模上“两强多弱”的不均衡发展状况,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总量偏低,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充分发展,应从促进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和结构均衡发展;增加奖学金数量、健全奖学金体系;促进学科发展,打造来华留学品牌;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及社会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 ,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 ,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教育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由于教育资源丰富国家的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留学生对留学地的文化必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常较难察觉,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通过联合加拿大RockridgeSecondarySchool、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的CurtinUniversityofTechnolo-gy以及国内接收留学生人数较多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以发放调查问卷、网络视频、组织中外留学生联合活动等形式,研究分析了“留学生文化”的不断发展而致使当地文化和价值观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阐述了认识这种变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9.
1981年5月,由日本国私立大学协会负责人组成的科学教育代表团来内蒙古进行友好访问,并就有关派遣留学生问题与内蒙古大学协会进行了会谈。代表团团长、日本私立大学协会专务理事事务局局长知矢次保,代表团秘书长、内蒙古留学生招请事务局局长都竹武年雄,以及团员日本酪农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来华留学的蓬勃发展,国内高校成为孔子学院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文化传播平台。高校在留学生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不仅对留学生教育本身具有教育价值,对高校发展和国家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它能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加深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文化底蕴,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倡导分享理念、设置模块课程、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建设校园环境等策略来推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增强文化体验,寻求文化认同,最大化地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