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宰予昼寝"一语源自《论语》,后学解经及讨论中对"昼寝"词义理解各异,要之有五:昼眠说;画寝说;昼居内寝说;昼御说;午睡说等。分析"昼寝"词义的构词理据,联系当时君子士人的习学之风,结合文本《论语》等相关内容,"宰予昼寝"当为"昼日寝寐",即"白天睡觉"。"昼寝"一词发展至隋唐,产生"午睡"义。  相似文献   

2.
子贡从一个孔子不太喜欢的有诸多缺点的学生成长为道德高尚、才能突出、深受孔子喜爱和信任的贤才,孔子的"因材施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子贡逐渐克服了自身的种种缺点,而孔子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子贡和孔子的关系达到了亦师、亦友、亦亲的高度,其中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虽然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但囿于时代的局限 ,他与其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 ,主张实行愚民政治 ,提出了“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的政治主张。孔子教育的宗旨 ,是要把人们教育成没有自己思想 ,没有自己独立人格 ,只知顺从、盲从统治者的“愚直”之民 ,这种教育是含有强烈愚民色彩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之"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是我国古代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周游列国,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让诸侯国的国君接受他的治国策略,即接受他所谓的"政".孔子有关谈"政"的言论很多,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本文主要从某些方面对孔子"政"之内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道”的理解和阐述包含三个方面:人道、天道和仁道。其中人道着重探讨人特殊的自然性、社会性和道德性;对于天道,孔子采用了“负的方法”论述其重要性,并将宗教情感化的“天”与客观存在的“天”两者有机地加以结合;而仁道则是人道与天道相互交融的体现,是“承天道以扬人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裘锡圭先生根据甲骨文"叀"与"惟"相关为用的文例,认为《尚书·君奭》篇"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中"惠"与"惟"二字都是虚词。事实上,以"予不惟""予不惠""予不允"所领起的文句在今文《尚书》的多篇文诰中反复出现,下接"多诰"或"若兹多诰"或"惟若兹诰",无一例外地都是出现在一段谈话之后,具有总结与归纳的意味。"予不惟""予不惠""予不允"都是古人谈话时表示自谦的插入语。《君奭》篇"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中"惠"和"惟",前者为实词,后者为虚词,与甲骨文"惠""惟"二字作为虚词相对而用的句式和文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勇"     
什么叫“勇” ?孔子及其后学有一整套的理论 ,本文集中地探讨了其中关于“勇”的理论 ;孔子的言行中常常表现出超人之勇气 ,事实证明了孔子是其所倡导的勇敢论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予之为取"是管仲的为政原则,对实现齐国霸业起了重要作用.这一原则不仅推动了民本思想的发展,并且成为宝贵的历史经验被后人所借鉴,直到现在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一个最具争议性的概念。现代学者关于仁的含义主要有至德与全德两种看法。仁作为至德,是指所有美德都是因为仁才能称得上是美德,仁是一切美德的价值根源,只有指向仁的品质才是美德。仁作为全德,是指仁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即仁不属于某种单一的品德,而是多种美德的综合,主要体现在成仁的过程与仁的功用。实际上,在孔子的仁学中,至德与全德都有所表现,仁是至德与全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予且是上海三四十年代重要的通俗作家,"日常生活"是予且作品题材的主要内容和表现主题,与五四精英作家不同,予且对"日常生活"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张扬。予且的"日常生活"写作既是对五四"宏大话语"脱离民众方向的纠正,又是向文学史传统中"市民精神"的回归,因此在文学史上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予且止于对"日常生活"的平面描绘,缺少对生活的厚重思考及升华又成为他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灿若星辰,光耀千古,唯丘一人;汉唐帝国,儒术独尊;宋明理学,儒家为本;清末民初,尊孔读经;现代文明,<论语>为根;超越阶级,以人为本,跨越时空,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中国古代教育家在将师生关系归结为道德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师生关系的亲情关系论、师友关系论、师道尊严论、礼义关系论、师生交相成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师生关系论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高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是责无旁贷,但由于高校扩招、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趋紧,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调查了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进而分析了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虽是道家经典著作,但其中关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的记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书中孔子的形象颇为复杂,他既是道家批判的对象,又是道家理论的宣扬者。由此可以探讨儒道两家既矛盾又互相渗透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教育实践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孔子教育实践中平等的师生观、亦师亦友的师生观和教学相长观的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建构,从以人为本和为人师表两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高徒之一。在《论语》中被少见的称为“子”,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在《论语》中,提到曾子的名字达17次之多,其中,记载他的言论多达15条。曾参父子同为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感情更为深厚;他为人朴实敦厚,有传承儒家学脉的高度责任感;他提出和阐发的孝道、诚信、修身、担当等见解,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将孔子“一以贯之”的学说慨括为“忠恕”,表明对孔子学说理解透彻,深得要领;孔子的嫡孙孔伋拜其为师,足见他已具备儒家学术传道者的崇高地位;后世尊其为“宗圣”,也是对其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统传道宗师地位的褒奖。这都有力证明曾子对《论语》成书做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构建和谐校生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依法处理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法律依据、战略选择及调整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主动维护大学生权益的具体途径,力图为高校依法教育管理学生、构建和谐校生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论语》英译本中,庞德译本独树一帜。他使用拆字法强化汉字意像,用明快的语言传达原作简约的语言风格和孔子及弟子鲜活的个性形象。他的翻译尽管不够准确忠实,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汉字的痴迷和对孔子的信仰,成为翻译与创造结合的典范。译者吞食原作,吸吮其中语言和思想养分,给目标语及目标语文化引入了新鲜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作用的状态 ,既源于社会生活的现实 ,又指向社会生活的理想。学者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宽广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拟从生态教育的角度 ,探讨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 :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神话中,鲧禹神话是最重要的和被后世研究得最多的神话之一。在此研究中,鲧禹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目前学界尚无对鲧禹关系的专题研究。在梳理学界关于鲧禹关系诸种说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