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禹时代是尧(唐)舜(虞)禹(大)及夏王朝时代,其时大约为距今4300—3700年。此一时代,在考古学上谓之龙山文化后期和二里头文化时代。夏禹时代之占卜易卦,需要深入探讨的有两处:一个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及其铭文中的占卜易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中所发现的卜骨现象和数字符号。作为单个数字的出现,如舞阳贾湖出土的时为8000年前的一个"八"字,西安半坡遗址出现的6000年前的"╳"(五)字,仅可作为一层意思。到了陶寺遗址中出现的4000年前的"O一∧一"(日一六一),几个数字符号连用且又和文字符号并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易卦。这一征象表明数字易卦作为完整的单卦,发展到此已树起了一座可资确证的里程碑。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代,则出现了一、二、三、∧(六)、十(七)、(八),即大多数的单个奇、偶数都出现了。这又一变化,不禁使人联想起由奇偶所组成的阴阳卦画,并可由此去探寻其卦画符号之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易卦与汉语     
易卦与汉语王永鑫近年来掀起的《易》热正方兴未艾。一部向来被目为“占卜之书”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这当然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但根本原因,是《易经》不仅是中国文化之源,也是东方文化之源。传说“伏羲氏画八卦”,《易经》草创于五千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周文王加...  相似文献   

3.
程颐《易》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卦才,并被看作客观时势下主体所具有的德性和能力。在人文世界中,义理与时势可能存在着统一、分离这样两种十分不同的状况。程颐认为,一旦出现时势与义理的分离,卦才应该坚守道义以处困。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体现出理学弘扬伦理主体性、张扬士大夫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数字易卦的源头可上溯到八千年前。自伏羲时代经炎黄时代到夏商时代,数字易卦走过了它五千余载的漫长历程。出土的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表明:数字易卦本为易经的根基和来源,易经则为数字易卦的演变、发展、升华和突变;二者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坤卦的原名是什么?从《乾凿度》到《玉篇》,从宋人到清儒都有所探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出土以后,学者们又发表了许多意见.……  相似文献   

6.
论安阳殷墟发现的“易卦”卜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10月底,郭振禄同志和我受甲骨整理小组委托,去安阳复查1973年发掘的小屯南地陶片,在安阳工作站仓库内发现一包龟甲,其上粘满泥土。出于职业习惯,我用手将其中一块泥土抹去,即见上面有“字”,于是取出进行清洗,发现其上是文字和“易卦”。后带回北京,由钟少林同志粘对复原,其文字和“易卦”排列有序、为以往所罕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关于“易卦” 卜甲的情况,《安阳殷墟发现“易卦”卜甲》一文(以下简称《发现》)已作了全面介绍。现就“易卦”卜甲的有关问题论述自己的看法,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帛《易》六十四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帛书《周易》的出土,不仅为周易学增添了新的史料,同时也为研究周易学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拟对帛书《六十四卦》所揭示的某些问题,谈点刍荛之见,祈望引起讨论。一、关于卦序帛书六十四卦和今本六十四卦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其卦序殊异。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始于炎黄,这是人们的一致看法.从炎帝到黄帝和从帝喾到尧舜,他们并非是直接传承的关系,中间都相隔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我们从有关的历史记载,出土文物和天文历点的推算和水族、水书的形成年代等可证实,中华文明始于七千年前之炎黄时代.  相似文献   

9.
<正> (一)《易》之象,有就全《易》而言,有就一卦而言,有就一爻而言者。“《周易》者,顺太极之浑沦而拟其动静之条理者也。” (《周易外传》卷七)这是就全《易》而言。王夫之把《周易》当作是对整个宇宙的模拟,故取《太极图》以象“一浑天之全体”。至于卦象,王夫之将其区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以“物之形象”取象;一种以“奇耦(阴阳)往来应违”取象。爻象,则就其在卦中所处之时与位取象。此处主要谈谈卦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德庶 《中文信息》2013,(5):124-124
易经五十一卦震卦的“震”字,其实,所讲的就是现在的地震。  相似文献   

11.
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 ,《周礼》云 :“太卜掌三《易》之法 ,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 ,其别则六十有四。”郑玄在《易赞·易论》中说得更加具体 :“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 ,象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归藏》者 ,象万物莫不归藏其中 ;《周易》者 ,言易道周普 ,无所不备。三易首卦分别是 :《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 ,《周易》以乾卦为首。艮指山 ,坤指地 ,乾指天。本文试从宗教的角度探讨三易首卦的宗教内涵。  一、易首卦之意义易卦作为具体…  相似文献   

12.
数字卦的准确解读是理解和阐释数字卦的基础.数字卦是古人占筮的直接记录,所以在解读中必须要把数字卦与筮法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变卦情况进行归纳和判断.因为古代的筮法仅有"大衍之法"流传下来,所以我们可以对李学勤先生所归纳的两类数字卦的变卦情况进行假设并进一步推测每一个数字卦所代表的吉凶含义.这里,两个并列的数字卦和旁边刻记有文字的数字卦可以为我们的假设及推测提供一定的检验依据.仅仅依据商周时期的数字卦,并不能够推断六十四卦符号的起源;根据数字卦的所谓演化过程把六十四卦符号的最终形成时间放在战国时期,这就意味着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3.
顺天应人与变革之道─—《易·革》卦的启示丁润生春去秋来,寒暑更替,这是自然界常见的时令变化。改朝换代,兴衰相继,也是社会中时有的改革现象。无论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事物,所有的变革都是在“易”。这正是《易经》命名之所在。故《易·家传》说:“天地革而四时成,...  相似文献   

14.
《周易》以卦的形式出现,它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独具一格。对于这种独特的形式,在两千多年《易》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卦是反映事物形象的,否定它的思想内容,此为象数派,一种认为卦是表达思想的,而摒弃卦象,此即义理派,二者各持己见而排斥异端。这里就提出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既然对《周易》的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认识,那又怎能去正确地评价它。因此,本文论《周易》的卦,就先从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5.
《周易》谦卦是中国传统谦德的滥觞。孔子所作之《易传》及后儒的注解认为,以卦象推及人道,谦卦大致有谦退、谦让、谦虚三德:有而不居谓谦退,其意在提醒禄位尊盛之人勿居有持傲、而应以卑退获得最终的善果;虚怀若谷谓谦虚,其意在启迪进取之君子于大世界前保持敬畏的心态,以广大的胸襟容纳万物、从而获得不断的进益;外柔内刚谓谦让,其意在劝诫普通民众,在群体社会中彼此让出弹性的空间,以达到和谐的共处。以上三方面谦德成为了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邵雍的"加一倍法"及莱布尼茨所开创的二进制算法,当是对易卦整体排序的一大推进。然而邵雍和莱氏排序自上而下的计算有悖于规范的二进制算法。依据规范的二进制算法,易卦的"身份认定"应当从初爻到上爻来加倍计算,结果为数值排序。比较两种排序有助于洞察易卦的爻像结构,并为易卦的整体排序奠定基础。邵雍"加一倍法"的另一个贡献是指明每个六爻卦有64个变型,共4096种变化;其根源在于八个三爻卦,又各有八个变型。大衍筮法实质上是一个随机数发生器,筮仪过程得到的可变阴爻6、不可变阳爻7、不可变阴爻8、和不可变阳爻9的随机概率为十六分之(1∶5∶7∶3)。由此推算出整个易卦体系的概率分布,对于考察和计算易卦之间的联系及演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程建功 《理论界》2012,(7):148-150
《说卦》是《易传》的其中一篇,它立足于说明卦象,探讨的是八卦卦象产生演变的自然规律,本来与社会人伦道德关系不大,但《说卦》探讨卦象的终极目的在于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提示人们对天地自然阴阳变易的法则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正确对待人生、安身而立命。为此,它提出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以及天地人三才"将以顺性命之理"三个关键性的哲学命题。这三个哲学命题既是对基于阴阳关系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是对《周易》"天人合一"伦理思想的全面阐发,更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篇总纲。它这种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对我们今人依然有深远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者论《易》之“朋”象,或曰:“兑为朋”(虞氏“逸象”);或曰:“阴得阳为朋”、“阳得阴为友”。(见近人尚秉和著《周易尚氏学》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皆非其解。盖“朋”之象为坤。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发现的殷墟“易卦”卜甲在中甲及四隅皆刻有筮数或卜辞,排列有序。在一块卜甲上同时刻有多个易卦便于集中研究,探求规律。此卜甲上的易卦含有了“九、六”筮数、八宫、覆卦、互卦的信息,也反映了“卜筮不过三”、“三卜”的习俗,同时也和文王演易的记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