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学术讨论会”综述孙学功武汉大学哲学系和辅仁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学术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1日在武大举行。与会学者80余人,收到论文60多篇,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的第一年,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1年7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寓意深远!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哲学与21世纪文明走向".这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此前,国际中国哲学会已在美、加、德、韩、中国大陆和台湾举办过11次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本次大会名誉主席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大会主席是方克立教授.与会的300多位学者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和美、德、加、日、韩、澳等13个国家.与会者的研讨涉及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诸多方面,这里仅就围绕大会主题展开讨论的重要问题和讨论比较深入的问题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3.
2014年5月17-18日,由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和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暨学会年会在深圳大学举行。与会学者来自全国各重点高校的哲学系和相关研究机构,共提交40余篇论文,并展开充分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刘泽亮,胡雷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酉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  相似文献   

5.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传统、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武汉举行。国内部分中西文化与哲学研究专家等60余人与会,就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现代转型、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一、传统与新诠任何民族成功的现代化都必然而且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思想资源的滋养下成功的,这样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美形成了一个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潮流,与传统汉学的研究方式和哲学建构的方式形成鼎足相立的局面。这个潮流里的人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他们是北美哲学界的华人、北美大学哲学系或者与哲学系关系密切的东亚系培养出来的西方学者,以及来自北美大学哲学系由研究传统的西方分析哲学转入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尽管这种研究方式存在着值得讨论的地方,它的长处不容置疑。它大大地把中国哲学推向世界哲学的舞台,推进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术动向。认识和认真地研究这一潮流,对于了解当前海外中国哲学的研究状况,甚至整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方向,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全方位拓展哲学研究重建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北大哲学系六教授的新思路、新见解5月4日、5日,北大哲学系召开了以“走向21世纪的哲学和哲学系”为题的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言精彩纷呈,新见迭出。学者们认为,在现代东亚文化振兴的大趋势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迎来九十华诞之际,5月15—16日在燕园与复旦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哲学与现代中国”,四十余名与会代表,就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西方哲学对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国哲学的现代困境,以及  相似文献   

9.
历史沿革 厦门大学哲学系创办于 1 92 2年 ,创办伊始就相当重视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1 94 9年以前 ,来校任教的中国哲学教授有许多是知名学者。其中如朱谦之先生 ,他以道家与儒家哲学见长 ,先后撰写了《老子校释》、《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日本的朱子学》、《李贽 :十  相似文献   

10.
由找校哲学系与国际价值哲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全球化问题和中国文化的认同”国际讨论会不久前举行。与会中外学者共30人,其中美国20人、奥地利1人、泰国1人和印度1人,中国香港地区5人和我校20人。会议主要围绕“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的认同”两大问题展开,曾形成两大讨论高潮。一是“全球化是否意味着西方化?”,换言之,“西方文化是否会借全球化之名行历权之实?”;二是“全球化是否是当今的唯一趋势?”香港学者们集中讨论了第一个问题,如香港城市大学JuliaTao和CHANHoMun博士的论文《国家、文化和认同:全球化的神话和现实…  相似文献   

11.
从张骞通西域到“世界工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本刊选登其中三位学者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本刊选登其中三位学者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武汉大学共同主办了“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哲学界首次举行的探讨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的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环绕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关系这一中心问题,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哲学变革、哲学观念、哲学思潮、哲学人物,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为:把西欧近代哲学中的empiricism和rationa.  相似文献   

15.
哲学自古以来便是一门经典人文学科。近代以来,一直被作为具有特殊知识特性和思想价值的学科而成为一流大学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构成部分。作为我国最著名和历史比较悠久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自创办之初便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好的哲学系.并以其兼融中西、传古创新而确立了自身的学术特色、金岳霖、冯友兰和随后的沈有鼎、张岱年等著名哲学家,不仅为清华哲学系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为现代中国哲学,尤其是逻辑学、中国哲学的转型与发展奠定了学术典范,成为20世纪中国哲学界独创体系和学派的少数几位哲人。1952年,在全国院校调…  相似文献   

16.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  相似文献   

17.
沈亚生 《21世纪》2001,(9):46-48
美国高等学校哲学教育在世界处于绝对优势。美国大学哲学系成为海外学生攻读哲学研究生、博士生的好去处。而来自中国大陆攻读哲学学位的学生屈指可数。实际上,相对于别的专业来说,攻读哲学研究生学位奖学金更容易申请,签证也更容易被批准。例如俄亥俄州托利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项目每年都留出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给中国大陆申请者。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3日,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为题,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召开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问题开展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从特有的逻辑观和逻辑史观出发,汪奠基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是颇具特色的:涉及了与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相关的各种因素;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推理理论的特点,并对之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汪奠基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对20世纪初中国逻辑史比较研究方法进行反思的结果,但他的单纯历史分析方法、特殊的逻辑观和特殊的逻辑史观也引起了后来学者的反思,直接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21世纪的东亚: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和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了热烈讨论。本刊选登其中三位学者的发言,以飨广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