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林产品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物资之一。林产品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升值势必将影响到我国的林产品贸易。该文从我国林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简要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林产品贸易在盈利、投资、逆差及竞争力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大力提高木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林产品质量;研发木材深加工技术,拓新产品,创造高附加值,以期对研究林产品贸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木质林产品作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较高的森林可再生产品,对农村居民改善生计有重要贡献,是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森林资源;发展非木质林产品已成为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非木质林产品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以及非木质林产品对农村居民收益贡献、农村居民对非木质林产品依赖和经营非木质林产品意愿选择因素等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对非木质林产品对农村居民生计及扶贫研究进行展望: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精准脱贫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应鼓励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深入调查与了解农村居民经营意愿,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提供相应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村居民的非木质林产品交易提供便利;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保护稀有非木质林产品,实现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范围内,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活动活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维持生计、获取现金收入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种类多、数量大,利用活动主要在山区,涉及人口众多,利用方式以“采集-出售”为主。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利用导致生态破坏;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章最后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持续利用战略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议,以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可持续利用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进口国,大量进口木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趋势,因此中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该文在前人对森林资源环境效益评价基础上,以国内森林资源环境效益评价结果为基本依据,单位原木所承载的环境效益为基准,考虑不同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分别核算不同木质林产品耗费原木的环境效益值与加工过程环境效益值。根据我国进口林产品的进口来源,计算了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国际上对中国大量进口木材的指责缺乏依据。对世界和中国来说,中国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0年以来的FAO历年《林产品年鉴》数据资料,分析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特点与发展趋势.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在波动中上升;欧洲在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林产品需求中心;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区的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各类木质林产品增速不等,初级产品比率不断减小,深加工产品比率不断增大;原木贸易在原木产量和消费量中的比率并不高,环境保护对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人工林产品逐渐成为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适度控制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规模;改变"大进大出,两头在外"逐利性的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模式;控制原料型初级产品大量、快速进口,重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人工林,着力提高国内木材资源供给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外木材资源,由逐利型贸易转化为以满足国内对木材实际需要为主的补缺型贸易.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林产品经销商在参与木材加工企业构建供应链时需选取其作为上游合作伙伴,构建包括竞争力、绿色行为、质量、成本和交货期5个一级指标及其1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优化改进模型,结合模糊数学评价木材加工企业,最后通过案例证实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为林产品经销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非木质林产品相对于原有的木质林产品而言,具有发展模式多、生产周期短、产业链条长、附加价值大等显著优势,是福建省三明市林权改革后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产业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三明市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三明市各区县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竞争力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区域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策略,旨在为三明市制订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基本任务.非木质林产品产业作为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对三明市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对非木质林产品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关联性的分析可以作为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对时间序列短、统计数据少、信息不完全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三明市非木质林产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关联性和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打击非法木材采伐与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执法机构和木材监管系,促进木材生产及贸易的绿色采购政策和相应的税收经济手段,建立中的行业信用制度和正在推进的森林认证工作,及中国政府协助控制全球非法采伐与贸易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了中国在促进森林执法管理与贸易国际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现状为了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在1996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我们增加了对村委会基本情况的调查。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调查了2690个村委会,94万户,395万人。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1.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广大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临安为例,介绍了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林业“三定”和《林业区划》的基础上,以山区综合开发和非木质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培育、林业产业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具体作法。从森林资源数量、结构、质量变化,以及林业发展对林农收入贡献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临安林业发展所取得的绩效。最后,文章对临安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林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近年来,林区社会经济落后以及林农的贫困成为我国现阶段较为显著的现象,同时也成为影响林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林区贫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林区贫困的现状,并介绍了目前较为典型的5个解决林区贫困的方法和对策:即生态移民、开发非木材林产品、森林旅游、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借鉴分析云南大益普洱茶和新疆库尔勒香梨两个典型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根据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有效对策为:强化品牌内涵建设、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促进社会共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升山东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竞争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C指数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需依赖发展地域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可以帮助地域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山东省有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利用WTO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不仅可以在国内保护,也可以在国际上要求保护农产品地域品牌的使用。因此加快地域品牌建设,提升地域品牌的竞争力是山东省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林业产业集群是一个由生产要素系统、服务要素系统和环境要素系统组成的相互依赖、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的组织生态系统。其竞争优势来自于集群内部各要素主体间互动所产生的集聚效应、学习与创新效应、协同效应、网络效应等,发展林业产业集群是提高山东省林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包括自然资源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园区依托、专业市场牵引、多种经营主导和森林旅游引导等多种类型。因为山东省各地资源特色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各异,在林业产业集群的培育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东的植树造林在清末新政时期备受重视,各级官吏和新式社会团体农会大力倡导,林业公司、林业会、树艺局、林业试验场、农林学堂纷纷设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清末政府的农林政策,山东地方当局对发展林业的重视,德国在青岛造林的刺激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为当时山东植树造林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是中国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十二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和食用油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有日本、东盟、韩国、美国和欧盟.出口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山东省农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竞争力,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强.在山东省五大主要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水果和食用油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水果、蔬菜、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畜产品和食用油籽国际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制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在正确认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的基础上 ,从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完善农业服务保障体系、提高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的内在素质等六个方面攻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进而推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正处于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采用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山东省城镇化水平及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及因果关系。结果显示,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山东表现得尤为明显。清末民初,山东地方政府采取创办工艺传习机构、促进产品改良、开埠通商、提倡实业、倡用国货等种种措施,有力推动了山东经济的近代变迁,但也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日后山东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