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要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平衡.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这一矛盾体中,虽然社会总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但是,社会总需求对社会总供给有巨大的反作用。从总的来看:社会总需求是由国内的消费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四大部分组成的。在这四部分中,由居民需求和社会集团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由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经常存有短缺现象,社会总需求不时持有膨胀势头。如何正确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科学消除这一不良经济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处于改革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前些时候,针对我国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状况,学术界不少同志认为我国消费上出现了“早熟消费”现象,投资上患有“投资饥饿症”,主张用全面紧缩的政策控制总需求,调整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的社会购买力总额,即以货币形态表现的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总供给决定的;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所有商品总量,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需要相应的货币流通与之相适应,以实现其价值,这就形成了对货币的总需求。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  相似文献   

4.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指的是国民收入生产、分配、使用三者间的平衡。社会总需求表现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国民收入中所用于积累和消费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需要;总供给则表现为国民收入生产可能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六五”计划的贯彻执行重新开创了一个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但自1980年四季度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消费有效需求膨胀,结余购买力大大增加,形成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造成国民收入的超额分配。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与生产资料的不平衡状态更为突出,生产资料涨价,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大于国民收入生产增长额,零售物价也有所上涨。1986年上半年加强了宏观经济的控制,经济形势又有好转。然而,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仍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云南省是一个后进省,会泽县又是云南一个比较困难的县,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现在,我拟从会泽这个财政补贴县1986年的宏观资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具有下述几方面特征:(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总供给的增长速度。但同一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我们既可以认为是总供给不足,也可以认为是总需求膨胀。这就要看失衡的原因究竟在哪一方。显然,我们当前面对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总需求膨胀,即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超出了常态的、稳定均衡的增长;(2)这里所讲的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一种社会有效总需求膨胀问题;(3)仔细分析还会发现,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事实上并没有陷入失衡。将上述三个方面特征概括起来,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部分产品和劳务的结构性需求膨胀(如交通、能源、三材以及居民的住房、高档耐用消费品,旅游娱乐等)引起了社会总需求的结构性变动;另一方面则是传统的社会总供给结构具有强大的惯性。这两方面显然不相适应,而主要矛盾正是在于我国当前这种结构性需求膨胀。我们认为,这种结构性需求膨胀的产生原因,只有通过对集权经济和完全市场经济这两种极端模式的深入分析,才能得到说明。本文仅从这两种经济的非均衡增长的特定角度来做些尝试性的研究。一、传统体制下的非均衡增长直到七十年代末期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始终是中央行政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它基本上是一种单元决策的纵向层次结构控制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宏观总量平衡,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效应。自觉地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使之保持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基本方面。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及其目标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也就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社会同样不可能直接进行实物分配,统一的社会最终产品的运行分解为实物运行和价值运行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需求上升诱发了投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刺激了总供给增长,消费需求结构变动促进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变动。  相似文献   

8.
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是“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实现这一平衡的中心问题是有效地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党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恰当的比例。这里的中心问题是根据国力的可能,在妥善安排人民生活的同时,十分注意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做到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公认的成就;但同时,物价上涨成为改革开放中无法回避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国内经济生活中不稳定因素。有人把物价问题比作经济上的“百慕大”;也有人不以为意,认为“通货膨胀可以改善财产不公平的状况。”①至于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较有倾向的说法是“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②如何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更是说法不一,莫衷一是。这些提法和现实的经济生活,引起人们深思。要渡过当前的物价上涨高峰,就要认真总结改革十年来,物价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弄清什么是物价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突出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不足、总供给过剩和通货紧缩的滞胀状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表明: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我们应掌握经济运行规律,扩大社会总需求,使之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拉力;同时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能很好地对接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去年又出现了一轮通货膨胀,因而,抑制通货膨胀便成为系关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当前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环节。通货膨胀的加剧不是这一年突然发生的,而是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反映。一是国民收入长期超分配,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超过了现有国力和社会生产的供给能力;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相对薄弱,“瓶颈”效应增强,结构效应低下;三是经济总量失衡,结构失调,加上资源分散机制的强化、自我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或失衡,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舒元同志的《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一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理想模式,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形势。我较早地读了该文的打印稿,很受启发。下面,我想就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应有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与舒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调整结构是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消除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建设战略的客观要求。工业与农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这两大比例失调,是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补贴、社会消费和吃穿用支出所占比重过大,片面追求高档化等,是消费结构的主要问题。实现由提倡高消费转到提倡艰苦创业和适度消费,由投资的多重点转到把重点放在采掘工业和农业等基础产业上来,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需求管理是指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收入流量与均衡分析而制定的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行管理的政策主张,有三个前提条件:其一,假定制度条件不变;其二,一种短期分析,并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节;其三,以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为依据,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应当刺激和扩大总需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应当抑制和减少总需求。 需求管理的作用主要是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使一定的经济总量保持稳定,既维持充分就业,又避免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彼此有密切联系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又包括财政收入(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进行需求管理,也就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或松或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国民收入“超分配”也可以说是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生产的发展满足不了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消费需求.文章着重从实证角度,对国民收入“超分配”的现状、原因、危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总需求不足、失业率较高、金融风险显性化三个方面。(一)解决总需求不足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总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总需求不足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消费需求增幅出现大幅度下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保持消费的持续增长,才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随着我国教育、住房、医疗及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出台,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将大大下降。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消费乘数降低,从而消费…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平衡,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本文着重考察其总量平衡问题,主要分析封闭条件下狭义和广义社会总供求的概念及其平衡公式,以及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公式。一、封闭条件下狭义社会总供求的概念及其平衡公式社会总供求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但对其具体涵义的认识,国内学术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一种意见认为,狭义的社会总供求是“国民收入总供给和国民收入总需求”,广义的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最终产品总供给和社会最终产品总需求” (参见厉以宁:  相似文献   

18.
启动农村市场的难点与着眼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市场物价持续走低 ,外贸出口形势严峻、投资增长过缓、发展速度放慢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 ,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 ,特别是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农村市场 ,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0年代中后期 ,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平衡 ,供给略大于需求 ,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约束日益增强。由于工农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城乡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村市场的容纳能力增长放慢 ,加剧了社会生产能力闲置和产品积压的状况 ,农村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运行目前已进入通货紧缩阶段,主要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偏低、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投资主体单一及投资结构不合理,财政政策空间未被充分利用,对外贸易额下降。  相似文献   

20.
反通货膨胀短期政策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长期政策的重点则是增加有效总供给.由于作为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总供给政策具有增加有效总供给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双重效应,为此,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总供给效应,弱化政策的总需求扩张效应.本文即从投资政策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关系.反通货膨胀短期政策的重点是总需求管理,长期政策的重点则是增加有效总供给.由于作为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总供给政策具有增加有效总供给和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双重效应,为此,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总供给效应,弱化政策的总需求扩张效应.本文即从投资政策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角度讨论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长期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