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十月革命胜利后,是在前苏联保障体制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前苏联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例》、《残恤金条例》、《退休金条例》等社会保障条例,以及《国家退休法》(1956)、《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1965)、《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制是一项需要综合开发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民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共同为之探讨。而社会学作为一门对社会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更应该起到带头学科和协调研究的作用。社会学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功能: 第一,从社会学的整体研究角度,对改革中的社会变迁进行综合分析,阐明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社会保障体制的转轨变型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充分运用社会学理论的综合设计能力,为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步骤和实施提供建设性建议。社会学研究对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方案设计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贡献:1、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外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的基本养老金保障体系不仅与退休养老相关,它还保障着纳税人以及与其家属相关的福利享受。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支撑西方国家基本养老金保障系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纳税人上交的专项税金。在美国,雇主和雇员各拿出工资收入6.2%的税收,形成专用“社安金”。这个“社安金”与中国的社会保险费相类似,不过,美国人的退休金、残疾金、遗属遗孤抚恤金都从这部分“社安金”(税收)中解决。美国“社安金”中的85%用于支付养老金,其余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家在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过程中应承担相应职责的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从相关立法、组织引导、财政支持、管理监督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在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是根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诸如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等问题,尤其在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几乎是个空白,所以国家必须发挥主体作用。依法切实地制定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民政部优抚安置局负责人对新条例进行了解读,认为新《条例》具有八大亮点。亮点之一: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实现了翻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明显偏低,尤其是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不仅低于军人伤亡保险的标准,甚至低于《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亡的标准,新条例对标准进行了较大调整。烈士的抚恤金由原来的40个月工资提高到80个月,因公牺牲的由20个月调整到40个月,因病死亡的由10个月调整到20个月。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实现了翻番。提高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不仅可以突出国家抚恤的激励作用,而且可以褒扬英烈精神、弘扬社会正气。亮点之二: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优抚  相似文献   

6.
作为宪定权利的社会保障权要成为现实权利需要法律权利为媒。公共财政体制下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权的保护以立法保护为主,作为事前保护的立法保护是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的积极方式。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国家对民族地区承担的社会保障义务主要是作为的财政支持义务: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共治与自治结合原则、国家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原则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7.
乔榛 《学术交流》2001,(4):43-45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尚存在内容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实施机制脆弱的不足.比较国外较为成熟的传统型、福利型、储蓄型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受到启发,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面宽、保障程度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既要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又要严格社会保障执行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发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牺牲病故一次性抚恤金工作中,由于国家机构的改革,机关性质的变化,导致工资渠道改变。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不断调整和工资制度的改革,致使工资项目繁多。人事制度的改革,导致工作人员不断轮岗调整(即填写《革命工作人员病故证明》的人员不能固定)。调资文件不及时、不到位(调资文件一般只发到各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根本不考虑发给民政部门抚恤金发放科室)等诸多因素,给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也使死者家属在因死者工资不清、领取手续不全而在两单位之间来回奔波之苦。因此,为理顺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工作、减少死者家属的麻烦,笔者就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谈谈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是以1950年颁布、1953年修订的《劳动保险条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做了一些改革,但也只是初步的,远不能适应现今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已明显地看到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快建立、健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关乎国运,惠泽民众"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道路依然漫长。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百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套能够体现现代社会保障规律的原则、理念和经验方法。本文在介绍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它对天津社保工作的借鉴意义。法国是一个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虽然存在由于体制过  相似文献   

11.
杨林芳 《社会工作》2010,(17):23-25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城镇居民为核心,农村居民从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得到的实惠甚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向农村地区不断推进,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农村集体经济逐步瓦解,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失去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整个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几十年以来旧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弊病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完善改革,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改革旧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成为同整个改革过程相配套的重要内容。改革需要理论,理论是改革的先导。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理论的超前指导作用,这对于建立我国新型社会保障体制也不例外。本文试从分析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过程中理论的作用和特点入手,对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1956年和1964年通过的退休金法,是经过战乱之后刚刚恢复元气的国家所推行的一种规范性法令。几十年过去了,退休金的数额已大大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振娇 《求是学刊》2007,34(4):78-83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使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充分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首先,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工作已全面展开,主要为:推进了企业职工养老金的社会统筹;在部分企业和职工中实行了职工基本养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障模式;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其次,国家对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普遍实行了公费、劳保医疗费用与个人挂钩的做法。一部分企业也实现了劳保医疗费用与个人挂钩。再次,在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6.
文摘     
我国人事工作将建立三个制度和体系国家人事部制定的《人事工作1996~2000年规范纲要》提出,到200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是初步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即:三个制度,三个体系,加速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造成三支队伍。三个制度;建设健全公务员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三个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人事宏观调控体系,人事法规体系。三支队伍:造就建设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人员队伍。(何然浪摘自《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际,老龄社会的来临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退休金制度的改革,在大多数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都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着重介绍世界各国老年人收入保障的几种方法,以及世界各国退休金制度的改革经验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及现存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在公民个入由于年老、伤残、疾病、生育或其他不测事件 ,而导致谋生能力中断 ,收入丧失或减少 ,或需要某些特别支出的情况下 ,通过以国家为主体的集团或组织括动 ,保证他们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标准 ,以谋求国家和民众生活基本稳定的社会制度。因此 ,社会保障被人们称作是社会生活的“减震器”和“安全网”。日本在 1 961年实现的“国民皆保险、皆年金体制”是其后实现“国民经济十年倍增计划”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一定时期内 ,曾经较好地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通过社会保障的介入 ,有效调节了日本各阶层的收入 ,避免了贫富…  相似文献   

19.
三、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英国和其他“福利国家”一样,近年来其社会保障制度已逐渐陷于窘境,成为政府的沉重包袱,具体表现在:1、支出增长过快,政府不堪重负。由于社会保障权益项目越来越多,社会保障支出标准越来越高,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的人越来越多,因此,社会保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水平,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出台文件,自2011年1月1日起调整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一、调整范围。2010年12月31日以前按月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供养亲属。二、调整标准。供养亲属抚恤金在原发放标准基础上,配偶每月增发89元,其他供养亲属每月增发6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