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货币需求研究中 ,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需求管理的分析缺乏系统性 ;另一方面是对于该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较少涉及 ,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需求管理问题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认为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其标志是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演变。货币政策框架及政策变量的选择是跟随其主导理论而变化的 ,在政策框架及政策变量的选择上 ,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而改变和修正。要进行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 ,就要求货币需求总量是可测的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和总储备金的控制要有垄断性 ,货币政策目标要有稳定性 ,在利率政策上 ,利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并从真实利率出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和消费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基于货币需求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货币的出现不仅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意义重大 ,而且极大地影响到了现有的中央银行的地位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本文从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两方面建立数学模型 ,深刻地剖析了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为了促进电子货币的健康发展 ,防范和消除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指出了中央银行在全新的货币政策环境中 ,通过监管尽快建立新的良好有效的货币政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其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通过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发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以个体的最优持币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具备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但其微观基础是不充分的。新兴凯恩斯主义的兴起,显示了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货币—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涉及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可行性。我们对货币—产出之间影响关系的一些典型化事实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 ,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化事实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并不成立。这说明在目前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 ,我国货币政策的非中性原因和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与政策工具和市场条件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可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存量货币供给相对于存量货币需求的过剩。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通过外汇占款和其他途径进入我国成为我国货币供给过多的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1998年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货币存量是理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当居民资产发生结构性调整,减少持有货币资产而增加非货币资产,又会导致有效货币需求的不足。流动性过剩不仅会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并给金融体系带来潜在风险,还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7.
罗运贵 《学术论坛》2006,(10):64-69
文章将货币划分为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讨论了形式货币与实质货币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分析了形式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问题。认为形式货币需求是对现金的需求,是对已有的收入或财富的“分割”;实质货币需求则是指一国的各种项目建设以及居民生活对于取得货币资金的需求。文章讨论了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供给问题,认为通过中央银行投放货币资金等途径,可以实现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充分供给。文章认为,从形式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货币内生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质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则是货币外生性的观点正确。  相似文献   

8.
王娜 《理论界》2012,(12):28-30
本文主要从货币起源和信用贷币两方面说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同时试图通过结合后凯恩斯主义内生货币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更具有优越性。最后,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科  孙翼 《学术研究》2024,(2):91-100+177-178
在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新格局下,本文重点探讨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与现金的未来,并基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的不同替代程度系统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是由数字化时代内在需求推动的,是技术进步和中央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与现金长期共存,并对现金需求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第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支付工具选择理论,从交易便利性和持有收益性来看,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金产生替代,但考虑到匿名性与普惠性需求,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难以完全替代现金;第三,通过不完全替代现金和银行存款,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银行体系、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完全替代条件下,负利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要重新评估。基于此,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利与弊,更为准确地把握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与现金的关系,并在试点中基于本国实际不断进行检验和修正,以逐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货币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实行数量型货币调控的前提是货币需求稳定,结合中国股票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文章使用新的ARDL方法和对数据平稳性没有要求的Bounds Testing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货币需求在1990-2008年间的协整特征。结果发现我国的货币需求同其决定因素即收入、通胀率、国外利率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股价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广义货币需求,在估计货币需求函数(MDF)时若遗漏之会产生设定错误问题,而这意味着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对货币总量有着系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